肝移植术前评估和术后处理及其背驮式的特点

来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n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移植已成为急性肝功能衰竭、各种良性终末期肝病以及部分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确定性治疗方法。背驮式肝移植(piggyback liver transplantation,PBLT)最先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的Tzakis等学者于1989年提出,经典的PBLT是先以受体肝静脉成型与供肝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再吻合门静脉、肝动脉及胆道。由于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内环境干扰小、缩短无肝期和热缺血时间以及二次移植时原供肝肝静脉可保留应用等优点,因而备受国内外各大肝移植中心的青睐。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聚左旋乳酸肋骨钉(PLLAs)治疗创伤性连枷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97例连枷胸患者的治疗效果,32例患者进行了PLLAs固定手术,术后均行机械通气
腹部大手术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早期鉴别并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尽管多个评分系统可用于预警患者预后,但评分过程相对繁琐。乳酸(1actate)和碱缺(basedeficient,BD)是临床常用的
患者男,76岁,既往有脑梗死病史7年,无明显肢体活动障碍。因持续性右上腹痛2d加重5h入院。疼痛未向肩背部放散,伴恶心无呕吐,有高热寒战,尿色深黄;不伴腹泻便秘,无心悸气促,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