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尝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究过程的主要内容就是收集事实和整理事实,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所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科学课程目标的需要。搜集整理信息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为形成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现谈谈自己在小学科学课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初步尝试:
  1、激发搜集信息兴趣 培养搜集信息意识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可以说随着探究活动的开始,搜集信息便也开始了。但在探究活动中,发现有的学生对出现的信息熟视无睹,搜集信息意识淡泊。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使学生在参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的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搜集信息,强化搜集信息的行为,激发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培养搜集信息意识。
  2、多种感官协调配合 及时分类搜集信息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常用眼、耳、鼻、舌、手、脑等多种感觉器官去参与观察、实验、制作、思维等活动,感觉器官就成了搜集信息的感受器,在多种感官协调配合下,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及时把感受到的各种信息按不同类别搜集,学生搜集信息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视觉信息,又有听觉信息、还有嗅觉和触觉信息。如冀教版三年级上册8《水与生命》一课中观察水的活动,学生通过眼、耳、鼻、舌、手等感官观察水是什么样子的,在参与观察的同时,及时搜集到了关于水在颜色、气味、味道、透明度等不同类别的信息。
  3、实施搜集信息方法 按需定向搜集信息
  (1)记录搜集信息。
  把观察到的事物,按照自己的喜爱方式,或文字或图画或图形记录下来。观察记录和实验记录是常用的方式,如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纸飞翼》一课,在“观察下落的纸”活动中,通过学生观察纸团和纸片下落现象,分别画出纸团和纸片下落的路线,用图画方法记录了搜集的信息。再如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制作小磁针》中的观察磁极的相互作用的现象,学生有的用文字的形式记录,有的用画图简单明了地标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
  (2)交流搜集信息
  因每个学生的注意对象、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不同,在参与探究活动中,不可能搜集到信息的全部,搜集的信息各俱特色。通过小组、班内大组活动的形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在对话、交流、辩论中使原来搜集的片面、模糊的信息得到全面完善和澄清,错误的思想得到修正。在交流中彼此启发,学到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获得较为全面的探究信息。如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倾听声音》一课,学生探究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各自搜集到了敲鼓、拨钢尺、吹纸、敲锣、打音叉等物体发声时的信息,在相互交流中,使听到声音、看到现象的信息逐渐完整,为进一步整理信息做准备。
  (3)网上搜集信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上查询和搜集所需相关探究内容的信息资料十分方便,此方法值得在适合课型探究活动中推广和应用。通过关键词运用搜索引擎查询相关网页、网站,再查询相关资料,并把所需的信息下载保存于磁盘;或者访问一些专门的网站(中国教育网、中国健康网)点击所需相关内容查询相关的资料,并选择保存。如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食物的营养》一课探究食物的营养,我就让学生上网到〈〈中国健康网〉〉搜集关于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既使学生了解到食物的营养成分,又使学生学到了一种搜集信息的方法
  4、课堂内外相互结合 比较分析搜集信息
  科学课的开放性,打破了课堂内外的局限,拓宽了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内外的探究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有利于形成搜集信息的信度和效度。
  科学探究起始于问题,学生提出并选择问题后,便开始按需求和目标确定的方向搜集解决问题的信息。充分利用课堂内外信息平台,做好信息的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搜集的信息是否符合锁定目标的要求,是否有收选价值,哪一条信息哪个方面哪个角度解决探究问题更有价值,有多大利用的价值。如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与生活》课中,学生探究减少噪声的方法,除让学生在课堂观察耳机里的厚垫外,还让学生到摩托车修理店观察摩托车排气管消声器的构造、到电影院观察墙壁的样子,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搜集的信息,知道了人们针对不同目的使用的减少噪声方法,为设计无噪声书房准备了第一手材料。
  总之,通过在小学科学课堂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亲身经历搜集信息的过程,对促使学生厘清知识结构,历练搜集信息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桥东区教育局 河北】
其他文献
进入六年级,我们的课堂上遭遇这样的情况: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忙着演独角戏,但学生则无动于衷,只会一个劲地记着笔记。偶尔举起的一只手就像大海上的孤帆;不知何时,班级中出现了早恋现象;过早出现的毕业留言册上,一些低俗的污言秽语也出现了;嫌父母、老师的唠叨,抱怨父母老师不关注他们心里想的……毕业班的孩子怎么了?  经调查分析,我认为导致毕业班学生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在此着重从内、外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谈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来完成。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深入到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云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盲生在学校学习的一项主要内容,由于数学具有系统性、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的特点,盲生在学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能充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文章需要材料,而材料的获取需要积累,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一、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笔者首先让学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例如,每天看一篇好作文,一份好报纸;一周或几周看完一本课外书籍等。其次,还注意做好“三定”,即定时、定向、定位。“定时”,即每周二活动课
一、设置情景,以情动人  我们要结合课堂教育来设立合适的教学场景,同时可以依照小学生心理的特殊性特点以及变化,在各种地方,如,在走廊的墙上可以贴名人和伟人的头像、在校园的操场上立塑像、建立先进人物宣传板,可以经常宣传些对于优秀学生的事迹等等,通过伟人的先进事迹来感染学生。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课外活动,例如,入学教育、升国旗唱国歌、班会、校会、在校园内种植绿植来对学生的道德信念产生策略地
总结了未来制造业的三种模式,即智能制造、网络化制造和增材制造。从未来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出发,讨论了产品制造及质量保证对计量测试的需求,重点讨论了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计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愉快教学法”其目的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愉快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方法。每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和培养,达到以趣激学,学中见乐,提高效率。    一、爱的教育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