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魅力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h50470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可以启迪智慧,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将其运用在小学数学中可以化解其抽象性,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因而被称为“看得见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師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环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就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浅谈一点心得体会,以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效率
   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看过了,我忘了。我听过了,我忘记了。我做过的,我理解了。”一句话道出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殊不知,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接受知识的效率很低,并且很容易“忘记”。只有在动手实践中获得知识才能产生持久的记忆,并且深刻理解知识。因为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它的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一成不变的坐着听讲的授课方式很排斥。因为它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知道,这一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动手操作是一项集趣味性、挑战性、思考性于一体的活动,它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因而将其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产生良好的课堂反应。
   以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利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围绕这一目标,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让学生在拼摆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感受数学的美,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图画为学生出示图形拼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画,让学生对图形拼组有初步的感性认知,为后续的动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接着,教师让学生尝试用手中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在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下,学生不断变换手中的三角形,通过转动、拼摆等反复尝试,他们有的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还有的用完全相同的两个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就这样,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发现三角形与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他们今后学习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个过程,学生在不断的动手探究中,饶有兴致地学习,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动手操作可以发展学生思维
   思维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发动机”。没有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思维的形成与教学过程是协调同步的,并且只有在不断探究和思考中才得以完善。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表象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并没有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归纳总结出长方体性质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原则,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在教学实践中,先让他们摸一摸长方体,初步感受组成长方体的要素即面、点、棱的数量。接着,再让他们“剪一剪”“量一量”,进一步探究长方体的性质。学生通过用直尺测量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通过“剪一剪”发现相对的两个面能够完全重合。最后,将这些发现归纳整理,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就这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等动手实践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抽象思维。
   三、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学生只有学会创新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将数学教学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多角度、多侧面地探究数学规律、性质、关系,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大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测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180度。有了这一认知,教师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验证这一猜测。经过商讨,各小组大胆创新,想出了很多方法,有利用剪拼得出平角的,还有利用测量相加验证结论的……创新的火花在多样化的动手实践中熠熠生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操作中快乐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从而让小学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大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1).
   [2]莫文辉.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提升办法[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四[C],2019.
  编辑 高 琼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其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增强体质和心理素质,还能培养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性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对策,以为体育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主动参与   体育是中学生的主要活动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
摘 要:古诗是流传千年的中华经典文化,具有极高的人文与美学价值,由于古诗的文字特点,对于知识水平有限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其学习兴趣不高,很难领悟古诗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和精神,更难以体会古诗词作者的情怀。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始终是一大难点,需要老师采用更加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探讨了“声”与“画”相结合的古诗教学对于儿童审美情趣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审美情趣  
摘 要:诗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古诗教好,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提升孩子的品格?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叙述。  关键词:古诗词起源;情境教学;提升品格  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古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
摘 要:以“基因突变及其解题应用复习”为例,探究高三一轮复习精准教学策略,让教师教得精准有效,让学生学得精准有效。   关键词:一轮复习;精准教学策略;基因突变   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学生对基础概念的认知还是模糊不清,对概念重难点的把握还是不够熟练!当前的一轮复习教学致力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较大幅度地提升教学效益。因此,精准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以一节“基因突变及其解题应用复习”复习课为例,探究一轮
摘 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小学美术教师关注的焦点与努力的方向。将爱心合情合景、适时适度地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爱之“泉”,是美术课堂中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源泉”。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围绕“在教学中倾注爱、在欣赏中彰显爱和在创作中升华爱”三个方面,浅显论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爱心
摘 要:分析在中学生素质教育理念大发展之中,应科学、合理地将心理素质教育融入日常素质教育活动,培养中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身心素养全面发展,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规律,实现教育灵活性转变。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生;心理品质   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与实施,为当下教育形式带来了新的可能。对中学生未来发展而言,合格人才的标准是需要学生在具备良好道德素养、心理品质之中,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实
摘 要: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使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使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让学生爱上书籍、爱上阅读,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呢?创建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搭建展示平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氛围;阅读兴趣;阅读展示;语文素养   著名特级教师于
摘 要:语文学科中的特色教学之经典诵读,能够使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一种途径,对于学校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这一特色课程亦是将传统文化这颗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中,随着学习成长不断生根发芽,让学生的精神更加丰富,心灵更加丰盈。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文化;核心素养   经典诵读是学校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坚持的重要内容,利用晨读时间,由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吟诵,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不仅需要教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同时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情境下,如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主要就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摘 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课程标准将“数与代数”作为小学数学中的四大版块之一。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更是核心目标。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尤为重要,不仅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还要求学生对计算的算理了然于心。而怎样让学生既能掌握算法又能明了算理,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计算能力?以“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为例,对沟通算理和算法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