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胃黏膜隆起糜烂性病变通常指慢性糜烂性胃炎(隆起型)或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免疫变态反应有关,目前尚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病有癌变倾向,定期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对预后非常重要。内镜诊断技术的改进可有效提高胃黏膜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变的检出率,文献报道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 narrow-band
【机 构】
:
214500,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14500,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黏膜隆起糜烂性病变通常指慢性糜烂性胃炎(隆起型)或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免疫变态反应有关,目前尚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病有癌变倾向,定期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对预后非常重要。内镜诊断技术的改进可有效提高胃黏膜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变的检出率,文献报道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 narrow-band imaging,NBI)技术或染色技术对胃小凹和微血管形态的观察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对精确活检有明确的指导价值[1-2]。放大内镜多数基层医院不具备,且医用染料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故本研究采用普通内镜下喷洒食用白醋(醋酸染色)联合NBI技术的方法观察胃黏膜隆起糜烂性病变的胃小凹,探讨该方法对胃黏膜隆起糜烂性病变的诊断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近6年来笔者单位烧伤患者创面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并选择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18种常用抗生素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共检出2 151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 455株占67.64%、革兰阳性球菌696株占32.36%.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最多,共529株,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
手指热压伤是由热烧伤和机械挤压伤共同导致的复合损伤,多为深Ⅱ~Ⅲ度,严重者可致指体功能丧失,截指率较高[1].因手指解剖结构精细,软组织较薄,易伴有动脉、神经、肌腱及骨关节的损伤,修复难度较大.2007年1月-2012年9月,我院应用游离足趾动脉皮瓣修复67例患者手指热压伤创面,获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目的 研究手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早期进行超短波联合序贯压力治疗,对患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65例单侧手部深Ⅱ~Ⅲ度烧伤患者.创面基本愈合后10~31 d,根据患者意愿35例患者进行主动运动、超短波、序贯压力治疗以及佩戴压力手套,设为综合治疗组;另30例患者仅行主动运动训练及佩戴压力手套,设为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观察患手外观,测量患手拇指、示
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常出现渗出较多、感染等现象,传统的VSD治疗费用较高,多数患者难以承受.笔者单位于2012年10月-2014年6月利用自制简易VSD材料联合皮片或皮瓣移植术治疗局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 自制简易VSD材料的制备根据传统VSD的原理,笔者进行如下改动。
目的 观察非头部反复取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9例Ⅲ度面积大于或等于70% TBSA伴头部Ⅲ度烧伤患者,采用Zimmer气动取皮刀于胸部、腹部、上臂、大腿、阴囊、足背及足趾反复取皮,行异体皮+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新鲜条状猪皮与自体邮票皮相间移植术、自体邮票皮游离移植术、Meek植皮术修复全身创面.观察各供皮区取皮间隔时间、取皮次数、愈合时
儿童电烧伤虽然在儿童意外烧伤中占据比例不太大[1],但造成的创面均较深且多数发生在手部,修复较为复杂[2].手指是人体重要的功能活动部位,该处创面修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儿后期的生活.因多指电烧伤的创面面积不大且散在分布,无法并指后行单一腹部皮瓣覆盖,笔者尝试行同侧腹部多个随意皮瓣修复,效果较好。
患者男,31岁,2013年6月27日因热水泥烧伤双下肢,伤后2h入院.患者意识清楚,面容痛苦.体格检查:体温36.9℃,脉搏76次/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频率19次/min.右下肢创面位于膝关节下至踝部,左下肢创面位于大腿下段至足背近端.双下肢创面均为环形,腐皮大部分脱失,基底红白相间或苍白,创面及肢端湿冷.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88×109
目的 探讨携带皮下穿支血管对五瓣成形术治疗患者四肢蹼状瘢痕挛缩的影响.方法 2008年10月-2013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23例烧伤后四肢关节部位蹼状瘢痕挛缩伴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关节伸展度110 ~160°.给予五瓣成形术整复,瘢痕瓣切取中寻找发自肌肉或肌间隔进入瘢痕瓣深筋膜层的穿支血管,结扎瘢痕瓣尖端1/3处影响其移位的穿支血管,保留靠近蒂部2/3处的穿支血管. 结果 术中瘢痕瓣皮下穿支血管的出
目的 探讨逆行骨间后动脉双叶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10年12 月-2012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7例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单纯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桡侧肌腱缺损3例,腕掌侧皮肤缺损面积为4.8 cm ×4.0 cm~6.2 cm×4.5 cm,腕背侧皮肤缺损面积为3.5 cm×3.2c m~6.5 cm ×5.4 cm 腕部创面缺损原因:交通伤3例、
目的 研究烧伤病房分离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ec(SCCmec)基因分型及耐药现状. 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9月,从笔者单位烧伤整形科ICU及普通病房送检的患者创面分泌物、血液及痰液标本r中,检出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179株(ICU来源68株、普通病房来源111株).采月头孢西丁K-B纸片扩散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型,对ICU和普通病房中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