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学生的个性是丰富多彩的,表现在学习中,就是能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在发展学生的个性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自主探究氛围,让学生想学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根本就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有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所以老师要转变角色,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学生自然会从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就有可能在老师的感染下感情激荡、想象驰骋、畅所欲言,激发创造的潜力。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合理进行评价,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如教学《树叶》一课时,可以打破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随意而坐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自由感,从而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按学习小组围在一起,在小组长组织下围绕着“树叶像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互相观察、交流各自收集的树叶。借助树叶,学生们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自己的树叶像什么,有的说:“我的枫叶像手掌”,有的说:“我的松叶像根针”,有的说:“我的柳叶像羽毛”……学生们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维得到彻底的解放。
二、渗透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创设探究的氛围,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是一种诱因,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1.学会方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为例,我这样分环节地指导学生学习:(1)让学生自由地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空间和时间;(3)在学习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后,让学生画一画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课文的方法:①自读课文,整体感知;②师生合作,深入探究;③总结收获,拓展实践。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用此方法学习其它的课文,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2.学会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契机、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对重点句质疑、对标题质疑、对矛盾质疑,甚至对标点符号质疑。如在教学《放弃射门》一文时,有一位学生提出疑问:“福勒放弃射门,到底对不对”,这个问题正是课文的学习重点,利用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正确理解了福勒的做法,感受到福勒不为荣誉、关心他人的人格魅力。
三、交给自主学习权利,让学生能学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转换师生角色,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织者、引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1.学习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课中三、四、五节结构相似、写法大致相同。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由老师带领全班学。再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他的段落分组自学,同时在组内互相交流、提高认识。这样,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个性与才华,有助于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2.学习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一般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每个学生都会形成自己熟悉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学习时,教师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学好语文。
3.学习目标和过程由学生监控。自主学习还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对学习目标及学习进度进行监控,及时进行自我反馈,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调整。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及时作出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乐观,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进入课堂教学的一把标尺,是我们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语文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好学乐学;课堂教学只有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才会使学生能学善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突出其主体地位,才会展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光辉。
(李善良,山东省东平县实验小学)
一、创设自主探究氛围,让学生想学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根本就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有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所以老师要转变角色,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学生自然会从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就有可能在老师的感染下感情激荡、想象驰骋、畅所欲言,激发创造的潜力。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合理进行评价,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如教学《树叶》一课时,可以打破传统的座位编排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随意而坐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自由感,从而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按学习小组围在一起,在小组长组织下围绕着“树叶像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互相观察、交流各自收集的树叶。借助树叶,学生们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自己的树叶像什么,有的说:“我的枫叶像手掌”,有的说:“我的松叶像根针”,有的说:“我的柳叶像羽毛”……学生们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维得到彻底的解放。
二、渗透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创设探究的氛围,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是一种诱因,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1.学会方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为例,我这样分环节地指导学生学习:(1)让学生自由地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空间和时间;(3)在学习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后,让学生画一画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课文的方法:①自读课文,整体感知;②师生合作,深入探究;③总结收获,拓展实践。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用此方法学习其它的课文,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2.学会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契机、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对重点句质疑、对标题质疑、对矛盾质疑,甚至对标点符号质疑。如在教学《放弃射门》一文时,有一位学生提出疑问:“福勒放弃射门,到底对不对”,这个问题正是课文的学习重点,利用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正确理解了福勒的做法,感受到福勒不为荣誉、关心他人的人格魅力。
三、交给自主学习权利,让学生能学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转换师生角色,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织者、引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1.学习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课中三、四、五节结构相似、写法大致相同。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由老师带领全班学。再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他的段落分组自学,同时在组内互相交流、提高认识。这样,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个性与才华,有助于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2.学习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一般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每个学生都会形成自己熟悉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学习时,教师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学好语文。
3.学习目标和过程由学生监控。自主学习还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对学习目标及学习进度进行监控,及时进行自我反馈,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调整。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及时作出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乐观,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进入课堂教学的一把标尺,是我们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语文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好学乐学;课堂教学只有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才会使学生能学善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突出其主体地位,才会展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光辉。
(李善良,山东省东平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