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茶艺教学中涵盖的人文素养精神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ju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茶行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相应的各类院校也陆续加开了茶艺课程,下至幼儿园、小学,上至各大本专科高等教育学府,都可见茶艺教学的身影。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首先是茶艺精神中暗含着不少优秀的传统美德,其次是泡茶、品茶、茶艺表演等茶艺教学中能够涵盖不少人文素养精神。下文即从五个方面分析茶艺教学中涵盖的人文素养精神。
  一、审美情趣的培养
  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在茶艺教学特别是茶席布置及茶艺表演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并且创造美。进入茶艺教室,每个学生要做到仪表美、仪态美和语言美,当表演茶艺的学生款款走上讲台时,整个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学生都只是静静地观看和品味。涤器、投茶、冲泡、敬茶,表演者动 作利索大方,礼节谦和恭让。一杯茶所烘托出的千山绿意,让人随和、随缘,此种意境和美 感能对身居茶室之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与行为约束,并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的性格情操、思想境界等都得到陶冶。久而久之,学生会把茶艺课作为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提升来对待,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情趣和陶冶性情的目的。
  二、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茶艺教学中,有许多学习内容的协作性很强,在茶艺表演中表现尤其突出。茶艺表演是在泡茶技艺的基础上,对泡茶的各项程序进行艺术加工, 将生活中的泡茶技艺上升为一种 表演艺术,使客人得到一种美的熏陶。茶艺表演在一般情况下要多人同台合作,在整个过程的进行当中,要求主泡手、助泡手和解说员在同一时间内有良好的协调与配合,不能因为个体的独立而破坏整体的和谐之美。另外,泡好一壶茶不仅需要有好的泡茶技艺,而且需要有优质的茗茶、上好的水质、恰当的冲泡时间、合适的茶具、良好的心境等,缺一不能品出茶之真味。 茶艺表演是培养学生和谐美感与团队精神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团队精神。
  三、节俭意识的培养
  茶出自深山幽谷,得益于山野自然之造化,秉性朴素高洁,不入俗流。在茶艺教学中,以茶为载体,茶性的俭朴可以培养超然、淡泊的雅趣和恭谦俭让的精神涵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崇尚节俭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节俭并非吝啬,它是一种自我约束,是以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势达到一种精神快乐的境界。弘扬节俭美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保持旺盛的精力,磨炼意志,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科学精神的培养
  饮茶能促进身心健康。 茶圣陆羽认为茶有解“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等多种功效。中、日、美、英、法、俄等国的科学家研究表明,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分。茶叶不仅具有提神醒脑、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解毒醒酒、降火明目及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而且对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新的功能使茶由最初低级的药用转向饮用后,再回归到更高级的药用状态。 我们在茶艺课中传授这些知识,使学生明白喝茶有益于健康的道理,有利于他们养成科学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校开展多种竞赛活动(如茶艺表演比赛、茶艺知识竞赛、茶服设计比赛),促使学生动脑筋,勇于创新。将茶德、茶知、茶艺等教学活动和鲜活的、多彩的、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并有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茶山、茶厂、茶馆见习,使学生感受职业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互动性、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精神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茶艺专业可以使学生在泡茶、品尝中获得自我心态的调整,尽快发现自我、发挥自我、创造自我,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茶艺教学中潜在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元素,有待于茶艺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积极发掘。 茶艺教学的魅力不仅在于泡茶、品茶、茶艺表演等动作本身,而且在于这一过程能使人获得极高的人文素養的品悟,内化为纯正的人文信念,培植成健康的人文情怀。
其他文献
摘要:“95后”大学生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群:既热情开放,却又沉默孤独;既具独立性,又不乏依赖性;既追求新鲜,又有很强的新事物接受能力;既缺乏责任感,又往往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担当;既心理脆弱,又不善交际。对“95后”大学生犯错简单粗暴地训斥是一种很失败的教育方法,因为这会导致:难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自信心丧失;学生进取心缺失;学生性格缺陷;对学生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有十种批评方法润物细无声:换位
期刊
摘要:我们党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社会心态。网络舆情与大学生社会心态有内在联系,网络舆情反映并影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社会心态需要从网络舆情中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进行引导。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学生社会心态;联系;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期刊
摘要: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化工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总结了在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同时结合应用化学专业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从教材优化、教学方法、学生预习、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经过改革后,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思考;改革  引言: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是化工原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数字化教学方式在我们生活中日益丰富,同时在其他社会应用方面也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数字时代对人们的思考问题的模式也产生了重大的改变。数字教育在教育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面对网络我们能得到更多的信息、获得数字化的教育环境,教师应当积极调整心态、转变教学思路,让科技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识字教学;APP;发展模式;应用形式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好桥梁,是将教学知识传达给学生的最好载体,也是表达情感最主要的方式。语言有它独特的艺术所在,善用语言艺术,加强和他人的沟通交流,提升高校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自身人格魅力的发展等。由于有些高校课程本身要求较强的逻辑性、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如果这些课程的教学再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这门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面,本文将具体分析语言艺术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的优势以及高校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而成的伟大革命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教育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素材。高校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传承红色文化,就要充分重视红色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发挥学生党员的模仿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以及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研究设备的背景,以及现在的研究现状。然后论述了本设备的具体完成之后的大致的成果。  1、概述  1.1项目的背景:当前,对于高校来说,学风建设的加强对于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探究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对于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国内外研究状况对高校学风建设研究中发现,高校学风研究的方法一般以问卷调查为主。但现有学校多采用纸质问卷调查,这种方法既浪费纸张,又
期刊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型,我国的创意文化产业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发展路径进行深度探究,使之适应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而促进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高校;艺术设计;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在经济
期刊
摘要:目前,在新形势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非常认同教育在当前全球化战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存在着一些新的困境,伴随着各项新媒体技术的变革与创新,我们必须找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契机,从而针对性的提出新形势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  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因此对国家的长治久安
期刊
摘要:随着大学教育市场的人才饱和,高层次人才竞争成为了高校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当下人才市场混乱的情况下,高校应采用怎样的策略网络人才成为了关键。研究分析了高校招揽高层次人才的策略,以帮助教育部门招揽人才。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  1999年大学开始扩大招生规模,随之而来的研究生扩招不期而至。高等教育近20年的扩大培养造就了很多教学和科研人才。当下高校已经岗位饱和,很少会涉足大规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