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导读提纲的设计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u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能够自主阅读的人是导读提纲运用的追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导读提纲辅导学生的课前独立学习,使之在阅读的时候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并逐渐建构起自主阅读的方法和思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把课内习得的方法大胆地运用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运用能力。
  关键词:自主阅读;导读提纲;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逐渐增大,尤其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成绩呈整体下滑趋势,语文阅读能力停滞不前。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未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导致语文能力急速下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实践表明,如果从小学中高年级起,教师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导读提纲引领他们阅读和思考,在课堂上检验阅读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日渐提高。
  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应该如何设计小学语文导读提纲。
  一、以读为本,扫清阅读的障碍
  学生独立阅读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读书。读是导读提纲设计的训练主线。在提纲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读入手。
  1.通读课文,圈点勾画
   按福建省颁布的课时安排,低年级八节,中高年级六节的课时数并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再者,学生个体水平差异大。而在学生还未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就匆忙开讲,课堂效果不理想显而易见。因此,从中年级开始,教师要逐渐要求学生在课前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而课上的读则多为“检查读”“指导读”“展示读”“个性读”“赛读”。学生课前自读的进行情况完全根据个人水平而定,直至读熟为止。阅读的方式有多种,朗读、默读、浏览等,至于选择何种方式,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的需要,在提纲中给学生建议。另外,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一些常用的圈阅符号,教师要让学生经常使用,直至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比如,引导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标上序号;将新出现的生字新词圈起来;在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打个三角号;把精彩的句子画上曲线;在不明白的地方标注个问号,等等。
  2.识记、理解生字新词
   小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记忆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从三年级开始,教师不应再在课堂上费力讲解生字词。因为同一篇课文,对于不同学生来说,生字词是不一样的。只有分别选剔出来,借助工具书,才能各自有所收获。有些重点词语,若怕学生会有遗漏,不妨由教师罗列出来,指明是必须掌握的。不能完全掌握的词等上课再进行交流讨论,联系上下文,完成理解。总之,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在学生独立学习时,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借助工具书,用习得的方法学习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3.查阅并了解写作背景
   有些课文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起来就有困难。教师可以在导读提纲中,提供一些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一些知识(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课后的资料袋等),以辅助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教《爱迪生》一课时,有的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爱迪生才上过三个月学,却能读懂书报,以至成为著名的发明家呢?”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得到解答:“爱迪生的母亲是个家庭教师,在家里母亲常常教他。在学校上学时,因为爱迪生常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让教师和同学都无法回答,大家都笑他是个怪物。他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不上学能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搞研究。”因此,教师只有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才能充分激发学生自学的潜能。
  二、设置问题,理解文章内容
   阅读一篇文章,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在导读提纲中,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设置问题:
  1.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
  课题一般就是文章的题眼。许多文章的题目本身就已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点明了文章要写的事件。如果学生能够从题目入手,把题目的意思扩展开来,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从中心句入手
  有些课文,经常会出现一些高度概括性的句子,如总起句、总结句。它们或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也有些文章,用中心句贯穿全文。提纲设计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句子,抓住这些句子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例如《猫》这篇课文可以抓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等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摸清并理清作者的思路,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把握文章内容常用的方法。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全文,思考课文每一段在写什么。文章先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接着写爬山虎的叶子,再写爬山虎的脚分别是怎样爬的,最后写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是怎样的。把各段的意思综合起来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之,为了让学生理解一篇文章,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自读时寻求答案。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再加上课堂上听教师的指导,记忆会更加深刻。
  三、设计训练点,领会表达方法
  认真品读精彩段落,是提高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独立学习时对重点段和精彩段花更多精力和时间,不但要做到“咬文嚼字”,还要“细嚼慢咽”,仔细领悟并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1.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语言
   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后,在引导学生细读的过程中,教师选择重点词语、句子、句群或段落,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使之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这些字、词、句、段、章的训练内容的设计,是导读提纲设计着力最多的地方。设计时,一定要选准时机,展开训练,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语言简洁,用词准确。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时,可以做这样的提纲导读:A.作者在写山上的映山红时,把它与()做比较,这样一比,就表现出了映山红的(),哪两个词写出了映山红的特点,使人眼前一亮?B.在写溪流、溪声时,作者用了什么修辞写法?读一读,想一想这样的表达传递给你什么样的心情?
  2.引导学生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教材中,每篇课文涉及的表达方法可能有多种。在导读提纲设计中,不必要求学生准确辨识并理解所有表达方式,本着一课一得的原则,引领学生抓住一两点领悟就够了。
  
   当然,导读提纲的设计要始终坚持以学为主的宗旨,切忌习题化、模式化,忽略以学生为主体,忽略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导读提纲的应用要为学生获取读懂文章的方法、要领、技巧而用心,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实践中真正学会阅读,再以阅读促进写作。
  参考文献:
  [1]朱家珑主编.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王永,余文森,张文质主编.指导:自主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中职学生管理难度之大,只有身处其中才能真正体会。德育工作对中职教育而言举足轻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德育工作落实好了,校风学风才能有保障,学生才能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去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成为专业突出、品行端正的合格中职生。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已把德育推到了显著的地位,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除了专门开设职业道德课以外,还要求将德育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时代所趋。  中职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语文课
摘 要:高考复习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更是全面提高学生能力、迎战高考的关键。本文立足于高考命题特点,从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复习知识;以情境为载体、突破重点难点;以课本为抓手、提高综合能力三个方面,阐述了优化高考政治复习教学的若干策略,以推动高考复习教学的优化与调整。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考复习;教学策略;提高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政治课新课教学
1 前言根据<铁道车辆轮轴超声波探伤工艺规程>的要求,对不退卸轴承或轴承内圈的车辆滚动轴承轮对轮座镶入部外侧的超声波探伤检查,是使用横波斜探头(K1.3)在轴身上进行,在规
空气阻力是高速列车阻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粘性流体力学的分析表明空气阻力的决定因素是速度分布场中的边界层部分,特别是低层部分.流动的动力粘度和密度是决定空气阻力的重要
财务管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不断完善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是农村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还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掌握好的管理方法对班级乃至每个学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艺术化、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对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乃至
本文讨论了汽车服务的内涵及专业培养目标,指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要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的载体是实验室,其建设对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