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幼儿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不断建立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下,幼儿的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环境越来越多元化,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幼儿园教育的责任和任务需要对幼儿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进行重视,通过组织恰当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逐渐提升幼儿的心理品质和素质。在轻松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中,使得幼儿能够积极的用语言进行表达,愿意交往,进而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推动幼儿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健全人格的发展。同时,通过幼儿园和教师的合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渗透,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幼儿园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因此,幼儿园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特色,进而使得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进而完善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课程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确保幼儿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幼儿教师心理学的专业水平,帮助幼儿能够快速地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形成合作意识,不但要对幼儿心理素质进行培养,还需要教师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随着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各项时间活动的开展,产生了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以及日常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幼儿的心理表现以及情感态度进行重视,一方面全面的、综合的反馈,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幼儿之间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各个环节。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我国幼儿园的运行采用园长负责制,然而绝大多数幼儿园园长开展相应的工作,是在教育法的规定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下进行,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要求做到的工作内容,那么只有少数园长会主动认识到幼儿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作用,一些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及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然而他们却觉得幼儿不会像成人那样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不会对幼儿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幼儿园开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没有充分的认识。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调
幼儿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完整性以及科学性。在幼儿园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长远目标的设计,使得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缺乏兴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式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想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需要幼儿建立对心理健康学习的自信心,扩展幼儿的思维,能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三)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不足
幼儿心理健康屬于心理教育的范畴,是一门多种学科相结合的理论,因此,心理健康在理论知识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幼儿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多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策略
(一)突出幼儿主体性,重视心理教育实践性
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应当积极构建教育活动的战略目标,一方面要体现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都好,使得教育活动更加的具有创新性和人文性,同时要结合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和表现,逐渐的完善教育活动。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方式,不但推动幼儿自主性发展,而且使得幼儿能够对自身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进而逐渐向着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幼儿园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过程中,还需要在实践中让幼儿教师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丰富多元化教育情境,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加的健全,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实践能力,使得幼儿能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丰富教育多样化形式
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和设计者,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一方面要丰富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和人的交流和心理问题解决的同时,通过分享实际的案例,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积极反馈幼儿的心理特征,对于幼儿不同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并解决,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而使得幼儿向着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提供教师在职培训机会
每天和幼儿直接接触的是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最终也是落实到教师的身上,目前幼儿教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不足,因此需要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从幼儿园的角度而言,幼儿园管理层需要提供幼儿教师各种在岗培训的机会,引导教师能够积极的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幼儿对于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需要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学习,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的,因此,幼儿园可以依托高校教育以及也就做到相关资源,逐渐完善对教师的培训体系,确保培训体系的连接性和系统性。
总之,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从实践的角度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突出幼儿主体性,重视心理教育实践性,丰富教育多样化形式,提供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解决幼儿心理上面的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判断能力,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范钰文. 学前教育中财政投入对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 教育现代化,2019,6(06):188-190.
[2]武海兰.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8):112-113.
[3]张慧. 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研究[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6):143-144.
[4]谭平.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7):188-189.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幼儿园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因此,幼儿园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特色,进而使得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进而完善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课程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确保幼儿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幼儿教师心理学的专业水平,帮助幼儿能够快速地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形成合作意识,不但要对幼儿心理素质进行培养,还需要教师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随着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各项时间活动的开展,产生了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以及日常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幼儿的心理表现以及情感态度进行重视,一方面全面的、综合的反馈,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幼儿之间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各个环节。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我国幼儿园的运行采用园长负责制,然而绝大多数幼儿园园长开展相应的工作,是在教育法的规定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下进行,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要求做到的工作内容,那么只有少数园长会主动认识到幼儿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作用,一些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及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然而他们却觉得幼儿不会像成人那样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不会对幼儿的成长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幼儿园开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没有充分的认识。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调
幼儿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完整性以及科学性。在幼儿园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长远目标的设计,使得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缺乏兴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式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想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需要幼儿建立对心理健康学习的自信心,扩展幼儿的思维,能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三)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不足
幼儿心理健康屬于心理教育的范畴,是一门多种学科相结合的理论,因此,心理健康在理论知识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幼儿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多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策略
(一)突出幼儿主体性,重视心理教育实践性
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应当积极构建教育活动的战略目标,一方面要体现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都好,使得教育活动更加的具有创新性和人文性,同时要结合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和表现,逐渐的完善教育活动。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方式,不但推动幼儿自主性发展,而且使得幼儿能够对自身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进而逐渐向着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幼儿园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过程中,还需要在实践中让幼儿教师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丰富多元化教育情境,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加的健全,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实践能力,使得幼儿能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丰富教育多样化形式
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和设计者,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一方面要丰富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和人的交流和心理问题解决的同时,通过分享实际的案例,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积极反馈幼儿的心理特征,对于幼儿不同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并解决,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而使得幼儿向着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提供教师在职培训机会
每天和幼儿直接接触的是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最终也是落实到教师的身上,目前幼儿教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不足,因此需要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从幼儿园的角度而言,幼儿园管理层需要提供幼儿教师各种在岗培训的机会,引导教师能够积极的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幼儿对于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需要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学习,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的,因此,幼儿园可以依托高校教育以及也就做到相关资源,逐渐完善对教师的培训体系,确保培训体系的连接性和系统性。
总之,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从实践的角度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突出幼儿主体性,重视心理教育实践性,丰富教育多样化形式,提供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解决幼儿心理上面的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判断能力,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范钰文. 学前教育中财政投入对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 教育现代化,2019,6(06):188-190.
[2]武海兰.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8):112-113.
[3]张慧. 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研究[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6):143-144.
[4]谭平.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