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ers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数字化建设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以往以纸质形式进行传播的信息资源,现在都可以用数字化技术上传到网上,这导致我国的网络学术资源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开始朝着取代数字图书馆的方向发展,这给我国数字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对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机遇;挑战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097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2
  1 研究背景
  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库软件的采集、储存、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这意味着,从某个角度来说,符合大数据标准的数据集的大小是变化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而进步;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就算是不同的部门,其符合大数据标准的数据集的大小也会存在差异。
  另外,伴随着网络学术资源建设速度的加快,数字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有挑战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机遇的存在。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相关人员必须结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特点,对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整理,不断丰富资源,扩大资源的涉及范围,结合数字化技术提高服务质量,转变信息资源的传播方式,促进数字图书馆发展。
  2 我国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对学术资源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目前,国外的一些相关研究所已经从各个方面对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进行了研究,搜集整理了大量的信息,成功将嵌入式技术运用于数字图书馆的系统中,实现了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化技术的结合,发挥了大数据的作用。
  由于人们对数据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增加已经刻不容缓。面对学术资源建设速度加快带来的挑战,也为了让数字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更好的生存发展,我国的研究人员曾明确指出:要想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完善建设,就要加强对数字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能够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实现服务方式的转变,形成全新的服务理念,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在学术资源建设越来越迅速的发展形势下,数字图书馆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有挑战就有机遇,所以数字图书馆的相关建设人员必须从挑战中看到机遇,抓住机会,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考虑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统筹规划,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机组合;还有就是要考虑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问题,转变传统观念,发掘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潜在价值,让数字图书馆融入人们的生活中。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应该加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加工深度,充分挖掘资源的潜在价值,实现资源的有效且高效的利用。
  数字图书馆相比于传统的图书馆在数据资源的利用方面要更加的便捷,在传统的图书馆中所有的数据都是以文本的形式存储在图书馆内,查询不方便,从而导致那些数据永远只是一堆没有意义的数字。但在数字图书馆中就不一样了,数字图书馆能够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将数据活化,让一堆在传统图书馆内储存的文本数据发挥它的价值。
  在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之前,图书馆在知识社会中处于信息知识服务中心的地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图书馆早已不单单是一个文献中心,更是一个数据中心。现如今,数据是可以与物质资产、人力资本相提并论的一个重要生产因素,因此,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和公共部门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还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3 加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措施
  要想人们愿意在其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字图书馆,就要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让数字图书馆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提升数字图书馆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我国要扩大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涉及范围。
  为了提高数字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的竞争力,除了扩大资源的涉及范围外,相关人员还要将资源进行整合。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速度也越来越快,涉及的信息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可是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类型变得复杂,传统的文本信息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由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资源错综复杂,给用户的理解吸收带来了困难,不利于用户吸纳。所以,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时,相关人员要着重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扩大社会资源与数字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尽量满足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要求,让人们乐于使用数字图书馆搜索自己所需的信息,让数字图书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加强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措施,除了完善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外,还可以将数字技术运用于数字图书馆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运用于许多领域,数字图书馆也是其中一个。数字图书馆技术大致分为应用语义技术、数据聚类技术和信息分析技术三方面。其中,应用语义技术是将语义加到数字信息中,让用户了解数据知识之间的语义关系,帮助用户及时获取所需的有用的信息。而數据聚类技术和信息分析技术是实现信息的相互聚集,也就是将信息进行整合,便于用户搜索,为用户提供更加高端的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出现并蓬勃发展,是因为数字图书馆能够运用数字化技术对用户的偏好进行分析,针对用户的偏好进行个性化服务。除此之外,数字化图书馆还在知识服务方面带来了创新,它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向用户推荐相关信息,为用户的科研活动提供帮助。这样个性化的服务能够让人们更加乐于使用数字化图书馆,提高数字化图书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率。
  在网络的世界里,信息的安全性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大数据具有目标大、攻击成本低的特点,特别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这会加大信息、数据资源泄露的风险。所以,在对数字化图书馆进行建设时,相关人员要着重考虑对网络安全的建设,避免用户在使用数字化图书馆时,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被泄露出去。
  在完善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除了对现有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外,还要注重对数字图书馆管理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进行聘用。通过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人员整体综合素质的方式,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数字化图书馆在同类信息资源库之间的竞争力。
  除了提高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外,相关人员还要培养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对资源管理的能力。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种数字资源都出现了大幅增长的现象,这种情况要求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能够对这些增长的数据进行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够将资源信息管理的井井有条,便于用户查询。让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员熟练掌握各种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熟练运用数字化技术,才能更好地完成信息的录入、资源信息的统筹和数字化图书馆的社会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虽然面临着挑战,但大数据还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更好,相关人员就要打破传统资源框架的束缚,既要通过传统的方式搜集资源,也要结合科学技术实现网络信息的自动获取。为了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的竞争力,使其实现更好的发展,相关人员应该更加注重特色资源的建设,如果能够实现特色资源的建设,就能够在同类的信息资源库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4 结 语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数字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压力,这是一次挑战,但也是一次能够让数字图书馆转型的机会。在这种形式下,图书管理人员为了使数字图书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会不断优化大数据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系统,提高服务功能,以便于用户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培丽.试论数字图书馆内涵及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1).
  [2]李绯.运用大数据构建数字图书馆[J].电子世界,2016(23).
  [3]刘燕萍.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5).
其他文献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深埋长隧洞穿越强岩溶地层,地下岩溶管道、暗河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安全隐患较大。该工程长石板隧洞果木洼地浅埋段地下水丰富,在施工过程中选择了TS
为研究新疆克孜尔水库除险加固后主坝的渗流情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主坝渗流监测资料进行了过程线分析、水平渗透坡降分析、相关性分析、位势及测压管水位滞后时间分析。研
为避免工程实践中因勘察策划缺乏工程地质问题预判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维护工程边坡稳定,利用"先建假设模型,后做勘察验证"的工程地质问题勘察思路,结合大量工程实践,根据地质结构控制论原理,在河谷地质结构分类基础上对岸坡稳定问题进行了初判。在此基础上,将层状岩质岸坡地质结构分为三大类(共9个亚类),结合地貌差异,建立了山区河谷层状岩质岸坡稳定问题的判别原理,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预判方法。论文研究成果对工程地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 2)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及神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prague Dawl
为研究外掺料对抗冲磨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在加入PVA纤维、硅粉、HF抗冲磨剂等外掺料后,抗冲磨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干缩变形以及自生体积变形的变化规律,从而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企业大学培训师资管理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对培训师资管理系统采取.NET平台的优点进行了分析,对基于.NET平台的企业大学培训师资管理系统的构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企业大学;培训师资;管理系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7. 073  [中图分类号] G724;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