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成长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家。”季米良捷夫的话犹言在耳,要成为语文教师中的佼佼者,成为语文教学的艺术家和创造家,至少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多作修炼。
  爱语文,如痴如醉。设立语文学科,从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计起,少说也有100历史了。往大语文的方向讲,可以上溯千余年。但时至今日,对“语文是什么”、“语文姓什么”、“语文干什么”还在吵吵嚷嚷。不过,这也正说明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语文学科的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内涵就是他颇具魅力的表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语文与中华文化的密不可分,语文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动,都昭示着语文天生的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独特魅力。
  语文自身独特的魅力决定了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百花争艳,决定了语文学习方式的千姿百态。惟其如此,语文才值得教师深爱。在对语文的倾慕中,你会渐次撩开语文的美丽面纱,会发现语文其实并不是那么“乱花渐欲迷人眼”,其核心就是让学生在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时候得到情感熏陶。在对语文的追求中,你会逐步走进语文的内心,会惊奇地发现中学语文其实就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学生在形成语文能力的同时还会受到中华文化的洗礼。在对语文的深爱中,你会渐渐听到语文的心声,还会渐渐明白,原来语文还是走向世界文化的窗口,还会感受到世界文化的陽光雨露。
  深爱语文,就必须为语文付出一生。要研究语文规律,完善并丰富语文的内涵和外延,厘清语文学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若干问题,找到语文学科的自我。要研究语文课程,努力寻找语文作为一门课程的特点和规律,力求让课程更优化更科学化,以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情感价值观作好专业准备。要研究语文教材,甄别教材的多种功能和价值,优化组合语文教材所蕴藏的教育教学价值,为学生指引使用语文教材的科学路径,保证教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要研究语文教法,虽然教无定法,但一定有法,应寻找能使学生课堂收益最大化的语文教学法。除此,还要研究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语文的软硬环境和语文的智能等。对语文的爱有多深,你走近语文才会有多近,对语文的爱有多广,你才会清楚语文的外延有多广,对语文的爱有多久,你才会对语文痴迷多久。
  爱课堂,敬业乐业。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并得到情感价值观熏陶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快乐场所。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深爱着自己的语文课堂,一定会被语文课堂的多姿多彩所陶醉。
  爱课堂的语文教师,一定会潜心于课堂研究,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浓郁课堂的语文氛围,指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语文的美丽。一定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体验的场所。一定会研究课堂教学规律,视整个课堂教学为一首动听的乐曲,把握好整个课堂的张弛、舒缓、抑扬,让课堂成为快乐的学堂而不是战火纷飞的战场。一定会视课堂为自己的精神栖息地,在教学付出中感受心灵的愉悦,把学生的调皮捣蛋、违规违纪视为学生心智成长过程中的必然,哪怕为学生呕心沥血,都乐此不疲。一定会借课堂这个平台,为学生搭建学习语文的软环境,诸如语文学习的三年规划、语文大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等等。
  课堂是教师主要的工作场所,爱语文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地爱上课堂。语文课堂有很多很多的艰辛,但也有很多很多的快乐。优秀语文教师一定来自于课堂,一定经历了课堂的酸甜苦辣,一定会用更大的热情去期待更美丽的明天。
  爱学习,甘于孤寂。信息社会已把地球变成了村庄,信息的快速交流加速了知识的运用和更新。“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一名优秀语文教师,一定会让学习生活化,把学习与工作、生活的关系运作得恰到好处。
  爱学习的语文教师,一定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就语文这门学科的内涵和外延说个子丑寅卯,就每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目标说个一二三四。并且还能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大胆探索高效的语文教学法。一句话,就语文课堂“教什么”和“怎么教”,有自己的独到认知。
  爱学习的语文教师,一定会扩大眼界,成为学习的杂家。一定会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古今中外名家名篇,饱餐苦读,博学约取,以厚实语文教学根基,让语文所包蕴的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复活。
  爱学习的语文教师,一定会筛选高质量的语文专业刊物,利用刊物容量大、更新快、信息新的特点,把握语文教学的前沿,了解语文教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学习借鉴高效的语文教学法,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质量。
  爱学习的语文教师,一定会与孤灯相伴,与大师交友,与富贵无缘;一定会远离铜臭,远离热闹与喧嚣,远离功名与利禄;一定会甘于孤寂,甘于清贫,甘于“傻帽”。一心所想的就是教学、研究、学习,一心向往的是努力达到语文大师的境界,一心紧迫的是用更多的时间看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知识营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泛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做一名语文教师易,做一名优秀语文教师难。爱语文是积极态度,爱课堂是虔诚修行,爱学习是寻求动力,爱研究是为虎添翼,爱学生是师道良心。一句话,关心学生,热爱语文,投身课堂,勤奋学习,悉心研究,然后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清贫乐道,多做“何妨一下楼主人”,那离优秀语文教师就不远了。
  (重庆市铜梁第十四中学)
其他文献
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微粒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以及微粒结构示意图六部分内容,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点难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同时,它还是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化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因此,化学用语的教学对于每个化学老师来说,是个棘手的问题。如何实施该教学,才能更有效,已经成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大难
期刊
前不久,有幸观摩了全国中语会在中部某省举办的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语文课。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名选手登台献课,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艺和才智,听课老师受益匪浅。回顾和反思这些优秀课堂,兴奋和赞叹之余,心情又变得凝重起来。新课改推行十年来,语文课有根本性的变化吗?语文课堂真正走向高效了吗?学生的语文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吗?诸多问题萦绕脑际,反复思考这近20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课,隐约感到学生在许多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一
期刊
合理有效的课堂讨论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催化剂,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理解,掌握知识的形成的规律;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争辩、思索中,更加深刻更加准确地理解认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在困惑处引发讨论。  “学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困”,这是一条亘古不变规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有所体现。因为数学体系的深奥、概念的庞杂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用宽容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宽容是无声的关怀,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的。他们的向善向美之心超出了一般人。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如果能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引导他们,让他们认识自身行为的缺陷,激起他们萌发改正错误的愿望,就会收到“与人玫瑰,留有余香”
期刊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基础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这场变革表现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解决有效备课的问题。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的备课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思考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从课时目标的制定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组
期刊
教学中,课堂低效一直困扰着大家。學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学成绩裹足不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目标教学法”应运而生。  从去年秋到现在,我校开展“目标教学”已近一年。一年来,大家进行了许多尝试,力求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学目的不明确、课堂流于空泛的现象,努力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目标教学法”的实施,明确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使大家的教学有依可循,逐步走上正轨,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
期刊
提要:本文从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出发,然后分析了现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最后从课堂教学方面来探讨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问题,提出了实质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英语课堂、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探讨  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外语教学的目的也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我们看到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希望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说多用外语;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初步运用外语进
期刊
“我已不上课多年!”这里的课,指的是公开课。这句驳词,就象歌词“我已不当大哥很多年!”一样,有一种退役好久的沧桑感——我们本能地抵触公开课!我们习惯封闭自己的课堂,以为课堂没有什么好看的。我们就像老驴拉磨一样,只是在自己的课堂上紧“磨”慢“磨”。我们磨掉了自己的岁月,磨掉了作为教师的乐趣,甚至磨掉了自身的尊严。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当我们不再把“课堂”看作很神圣的地方,当我们失去自省的时候,我们愿意
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使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历史思维,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对受教育者以后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提供了必要的能力训练,这些作用,是中学其它科目所无法取代的。  中学历史教师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历史学科不太重视。那要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历史学科,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呢?这个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灵活应用教材,做到因材施教,主要在于怎样掌控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