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lig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一、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实验一般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过去的实验教学中,为了节省实验药品,预防实验器具损坏及担心安全问题等,演示实验一律由教师来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学生实验,也不太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只是把它当作实证实验让学生去进行实证,要求学生按照规定好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操作,缺乏探究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不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笔者针对这一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那些可以由学生来操作的演示实验,在预习阶段就把演示实验当作预习的考核内容来要求,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各组集体制订实验方案。上课时,先让各组代表介绍各自的实验方案,然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参与进行演示实验。笔者与其他同学一起观察实验和记录反应的现象。由学生设计、操作、观察、记录,把演示实验变成探究性实验,课堂因此而变得异常活跃,人人参与,热情高涨。然后总结和归纳实验结果,并将之与教材结论进行比较。学生经过实验之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新知识思路,笔者再在黑板上有条理地演绎了概念、定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并掌握概念、定理、规律。同时,笔者指出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演示实验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如何把演示实验的示范效能发挥出来呢?因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笔者改变了过去演示实验只能由教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方法,把演示实验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的实验。因此现在每次上课,当学生看到笔者拿着实验用品走进教室时,脸上都会露出期待的神情,希望自己能够动手实验,展示自己的实验能力。这种变化说明化学实验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把演示实验改成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探究实验,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学生实验,也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先探究并设计实验方案,再与教师一起讨论所设计的方案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本,在实验操作前初步领悟到哪些实验步骤更科学、合理。最后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实验。当学生们分析实验结果,得到实验的结论跟书本上的是一致时,都异常高兴,心中充满着快乐。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笔者对实验现象进行讲解与讨论,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更高了。学生以这样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愉悦的心情来投入学习,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
  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是实验活动多,许多概念和结论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变得异常重要。要让学生学会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必须教会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实验技能大多是从实验操作细节上表现出来的,能否掌握实验技能,决定了实验的成败。比如用量具量取一定的液体,一般不能把盛有液体的瓶子直接倒到量具中,而是先用滴管从瓶子里吸取液体,然后再滴到量具中,当液面准备达到所需的刻度时,减缓滴管的滴液速度,慢慢地一滴一滴地滴,当液面的凹处正好与刻度线重合时,就能得到精确的量。这个量取的技巧就在于“当液面的凹处正好与刻度线重合时,得到的量才是精确的”。有些学生虽然也用同样的办法来量取液体,但由于没有掌握好操作技巧,当液面的凹处正好处在刻度线上时不小心多滴了一滴,使得量取得到的量比要求的多了那么一点点,或者因害怕控制不了这个恰当的量,液面的凹处还没有完全与刻度线重合就停止滴液,使得量取得到的量比要求的少了那么一点点,而这一点点有可能就会影响实验结果。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同样的实验有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次,笔者用量取液体的这个实验操作来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四个学生在课堂上用量具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要求学生把各自装好液体的量具放在指定的架子上,然后让大家观察。结果发现,有两个量具里的液面的凹处正好与刻度线重合,有一个量具里的液面的凹处高出刻度线一点点,有一个量具里的液面的凹处在刻度线下一点点。这么简单的操作,竟然也会产生这么大的误差,这是学生所没有想到的。看到这个结果后,学生个个都露出疑惑的神色。笔者根据观察后面这两个学生在量取液体时的操作动作,适当地夸大来复制他们的操作过程,同学们发现,这两个同学的操作步骤、方法都没有问题,出现误差的原因是他们在观察液面时,一个同学没有拿好量具,没有让量具保持在垂直的状态;另一个同学在观察液面时,没有把液面提高到与视线在同一水平面上来进行观察。因此,他们得到的结果出现了误差。笔者对同学们说:“这么一个简单的实验,就使得实验的结果出现这么明显的误差,如果做复杂的实验呢?那问题不是更大吗?”全班同学都很震惊,也陷入了深思。此时,笔者让学生一个一个重做这个量取液体的实验操作,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出来了。因为有了前面教师的示范和提醒,学生体悟到掌握实验技能的重要性,并由此养成了注意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的良好习惯,每做完一次实验,都能掌握到新的不同的实验技能,同时巩固了已经掌握的技能,提高了课堂质量。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它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科学实验讲究细节,讲究技巧,如果不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很难完成化学实验。由此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实验教学能验证化学结论、培养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给予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给学生提供听、看、讲、想、做的舞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特殊学校的信息教学工作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学生科学探究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教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进行教研、教改。当然创造或改进一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那么,作为中学汉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新课标”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研究者,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又该怎样来营造一种课堂学习氛围,让课堂活起来呢?  一、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以往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只不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提高差生的工作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我们对较差学生要有一个全面的观点。差生并不是一切都差,关键是怎样引导。如果教育得法,他们把潜在的内因调动起来,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不仅能赶上去,甚至能超过好学生。如何对差生进行管理,怎样才能提高差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 热爱差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在新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所有的老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设置有效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在这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然而,实际上,在很多时候,教师不能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再加上教师不考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的体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刚踏入校门的小学生如何引导他们喜欢上数学课爱上数学课,这是非常有技巧的,下面就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首先要做一个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才会喜欢上数学  教师的幽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和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虽然近几年来,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并抓住各个时机将自己的关心、信任和期望传递给学生,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