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kao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密切相关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朱熹说:“古人作文,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该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读有韩文熟,便作出韩文的文字,读得苏文熟,便作出苏文的文字”。本文就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读中比较鉴别,文理自然明白
  所谓比较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对比其异同或优劣,从而更好掌握事物的不同特点,揭示事物的不同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我认真地把课文中出现的具有可比性的问题找出来,和学生一起进行比较,以达到使学生加深理解、明白文理、提高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这三篇文章,就有很多可比之处。仅从语言方面来看,《我的空中楼阁》使用了许多清新优美的语言。或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韵和谐,气势贯通;或用散句,灵活多变,生动感人;或整散句交错运用则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气韵流畅,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我与地坛》使用了充满哲理、绵密抒情的语言,体现了作者对死生的感悟和对母亲的理解、对母爱的认识。《花未眠》则体现了格调高雅,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和审美的许多哲理的感悟理解。
  通过比较,使学生既欣赏了优美的语言,又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思路;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课后让学生以“绿草”或“松树”,或“妈妈的白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运用刚学过的语言知识练笔。
  二.恰当分析课文,培养作文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明确了文章的基本要素,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分清了层次段落,这些基本的课堂教学外,还应根据课文特点,细致地研究文章的开头、结尾,如何过渡、照应等问题,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是善于运用语言的巨匠;许多传世佳作都以精湛的语言著称。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内容的分析,体会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即作文能力,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中的语言就很美。其中有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轻缓舒徐的叠词,精当传神的动词。像“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却有像是画在荷叶上”等等句子中,有比喻、叠词、动词,分析之后让学生仿此写一段短文,既提高了鉴赏水平,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巧妙设计问题,水到自然渠成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得知,课堂提问是唤起学生求知欲的一条有效途径,而问题的设计则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语文课本中所选文章多是精品,也多出自名家之手,每一篇都具有各自的特色,那么设计问题,或激发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或引导学生对中心表达的深刻思考,或激起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空间里自由翱翔,最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郁达夫写景抒情的散文中,《故都的秋》是很有特色的一篇。文章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信手拈来,情景浑然一体。鉴于此,设计了如下问题:①本文的文眼在哪里?②文章前两段是用什么手法来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③文章的后两段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④中间部分写了故都秋的哪些景象?将这些景象概括为哪五种画面?这五幅图构成的故都之秋的怎样的特点?如此提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对问题作深入地理解后,最后以“家乡的春(夏、秋、冬、雨、雪……)”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学生很快就能写好。
  哲学上说,任何事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
  
  张佰科,教师,现居安徽阜阳。
其他文献
我注意到,“让你相信这里有人间最纯熟的手艺”,是安徽80后诗人破小坡的一句诗。  破小坡这么强调,是他深知写诗是一门离智慧很近的手艺,他对诗有敬畏心。最早的诗歌手艺论者应该是诗人朵渔。在朵渔那里,诗人成为诗的学徒是人的一种本能,再套用叶芝的诗说,写诗是一场伟大的劳役。  在当代中国写诗,若存在地域性优势的话(事实上是存在的),有些地方是无法避开的,比如中国诗歌重镇安徽。安徽的好诗人一抓一大把,在安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不少教师还停留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层面,不注重对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认为没有多少时间来探究,有的也只注重课内个别问题的探究,毕业班的老师更是把探究学习局限在做几个探究题目范围内,重点放在应对这类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上,使语
3月26日是海子忌日。2019年是海子弃世30周年,也是我和海子相识的第36年。  关于海子,当然可说的很多。虽然时光像功力强大的橡皮擦,但记忆中的很多细节则更加顽强。因此,海子的形象在我心中,依然是新鲜活潑的,那么年轻,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但,有记忆未必就一定可以率性直书。  作为戴望舒最熟悉和最好的朋友,施蛰存曾在《诗人身后事》一文中写道:“关于望舒的事,我知道,别人也知道的,让别人写,比我写
摘 要:推进档案事业发展使之适应当今中国的经济体制与行政体制、受到社会认同,才是档案部门机构改革的终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勇于开拓新境界、善于提出新问题、认真研究新情况,用科学和法律这两件法宝劈山开路。在机构改革不断深化的下一阶段,档案部门的艰难改革将正式踏上征程,此去一路未知困难多多,需要借鉴参考已有区域改革试验的教训与经验,例如“徽式探索”彰显的科学精神与“闽式探索”深蕴的法治意识,等
说实话,虽然我平时常常自嘲,  自己是个连自身绩点都难以“独善其身”的“学渣”,  但我仍旧不曾改变那颗试图“兼济天下”的心,  这大概也是我成为《大学生》校园记者最大的理由。  以中国大学生类最优秀刊物的官方记者身份,与中国顶尖高校的优秀学生们交流采访,探寻不同特征的个体在大学环境下脱颖而出的普遍规律,从而总结出一整套方法论用于自身的成长与發展,这就是我当初的野心。  记者之路道阻且长,与采访对
毕业找工作时,考虑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工程项目数量更多,技术先进,水准与国际接轨,再加上我是江苏人,便把目光锁定在了这里。最后,我被上海的一家造价咨询公司录用。日常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工程计量计价、回标数据分析、结算审核等等。满怀对职业生涯的憧憬,我开启了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入职第一天,部门经理就给我排了7月份工作计划,是学习《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上海市建筑工程定额》。这是入这行
2013年暑假,我一个人背着行李、拿着录取通知书坐上了武广高铁,  4个多小时后,我到了广州。  初到广州,我最不习惯这边太过清淡和甜腻的饮食,食堂里菜的种类虽多,但我是在湖北长大,18年重口味的熏陶下,怎么吃都不顺口。那段时间里,我是看着在家常吃的热干面、三鲜豆皮、爆炒鳝鱼、油焖大虾的照片口水直流。好在饭堂的面食还算过得去,前两个星期我主要是靠吃面条和面包过活。军训时,当大家以补充营养为由忙着点
文本为王,诗歌的力量从来都来自于诗歌的内部。侯马诗恰恰在诗歌的内部力量上胜人一筹。他诗歌的这种内部的力量都来自于日常的真实,也正因为他诗歌的诚实和感觉的细节,才成就了他诗歌的与众不同。他创造性地把日常的发现与敏锐的思想调合在了一起,通过对日常事物的洞察或内省发现其中不同的隐义与哲性的存在。他的诗歌所具有的精神力量都是凭真实的细节而获取的,这也是其诗歌令人着迷的品质之一。另外,读他的诗感觉特别有意思
1.食醋催眠:有些人长途旅行后,劳累过度,夜难安睡,可用一汤匙食醋兑入温开水中慢服。饮后静心闭目,不久便会入睡。   2.糖水催眠:若因烦躁发怒而难以入睡,可饮一杯糖水。因为糖水在体内可转化为大量血清素,此物质进入大脑,可使大脑皮层抑制而易入睡。  3.牛奶催眠:牛奶中色氨酸是人体八种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它不仅有抑制大脑兴奋的作用,还含有能使人产生疲倦感觉的作用。它是体内不可缺少的氨基酸之一,一杯牛
刘棉朵  刘棉朵,1971年生于山东青岛,作品散见于各种文学期刊和诗歌选本,曾获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诗探索奖”青年诗人奖,著有诗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面包课》,诗合集《我们的美人时代》等,中国作协会员。  草木之人  这些日子  我读《奥义书》  吃青菜、豌豆  喝泉水,听风赏月  穿袍子,打坐冥想  活得像个隐士  每天反省  用清水和光沐浴  给一只蚂蚁让路  给一只黑鸟让出麦田的上空  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