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fsu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考试,研究生考试政治试题与高考政治试题,在具体考核的内容、形式、要求上有很大不同,但由于政治学科总是要“强烈地体现国家意志”,两类试题又有明显的同质性,尤其体现在考试的内容与时政的密切关联性上。正因如此,认真研究2018年研考政治试题,可以为高考时政备考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提高热点专题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研考政治;高考政治;时政备考
  由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时政的密切关联性,备考阶段的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历来为广大一线教师所特别关注。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试结合2018年研究生考试(以下简称“研考”)政治试题的时政关注点和命题特点,简要谈谈对时政热点备考的启示。
  一、两类试题命制具有明显的同质性
  研考与高考都是由国家统一组织的选拔性考试,虽然在考核内容、具体要求上有明显不同,但由于政治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强烈地体现国家意志),两类试题的命制还是具有明显的同质性,从政治学科与时政的密切关联性上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命题的选材取向基本一致
  高考命题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国家考试大纲,2018年高考时政的范围是“2017年4月—2018年3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新情景)”,侧重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新理论)”。研考政治试题也严格依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研究生考试大纲,明确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为第五项考核内容,“形势与政策”的范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年度间(2017年1月—2017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研考和高考政治试题都以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材料分析题)作为考核基本形式,其中大部分试题都以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现象作为考查背景或命题载体,注重时政热点与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据初步统计,2018年研考政治卷共计38题,以时政为考核内容或背景的有17题,约占45%。2017年高考文综I卷中的15道政治试题,使用时政素材的有14题,约占93%;2017年高考文综III卷中的14道政治试题,利用时政素材的有10题,约占8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两类试卷主观题的命制全部采用了时政素材。
  2.考试的目标指向基本相同
  高中思政学科考试大纲(新课标版)要求,“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基本能力要求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个层次。
  研究生政治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關范畴、规律和论断;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研考和高考的命题都侧重于考查学生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学科所学知识,结合特定时政背景材料分析、解释、探究和论证问题,一般都需要考生掌握比较、批判、综合、推理等基本思维方法。
  二、利用时政素材考核方式有所不同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高中思政学科的基本原则,以学科理论为工具,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变迁,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关切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使学生能够深切认识到人生道路、家庭幸福、未来追求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以及中国在全球化世界中的重大变化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是两类试题命制的共同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研考试题中选择题有关时政热点的考核,有一部分是直接以时政作为考核内容的,即题干与题肢组合而成一个完整的时政内容,如单选题第5题考核“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第6题考核“这一特有的民主形式是(协商民主)”等,这种考核方式有别于高考政治试题中的选择题。
  在主观题命制上,两类试题都是以重大时政作为背景素材,但是在命题方式、考核要求(能力)等方面又有明显的不同,试列表分析如下。
  三、从研考试题中寻觅时政备考方向
  应该看到,研考和高考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和分析水平上都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在学科教学与评价上,中学和大学却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共性。表现在两类试卷中,虽然具体的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试题结构上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命题的背景、方向、立意上是一致的,两类试题的命制都立足于“走进新时代”的大背景,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立德树人,全面培养学生“四个自信”为价值取向。我们据此可以对2018年研考试题中所出现的时政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有效指导下一阶段高三的时政专题热点备考。
  笔者以为,从高考时政备考角度来说,需要充分考虑三个问题,即“用什么考,如何考,为何这样考”。研考试题正是在这三个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政治敏锐性。政治教师对于时政的关注,应该成为教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闻,都会随时随地涌入我们的视野之中,让很多人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迷茫,政治教师应该有一双“火眼金睛”,那就是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始终以“十九大精神”作为时政新闻的取舍标准。2018年的研考试题充分体现了“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这一指导思想,如第3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7题“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22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攻坚战”,第35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新修订的党章”,第39题“‘一带一路’倡议”等,这些主题仍然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方向。另外如“五大发展理念”“新型政党制度”“协商民主”“宪法修改”“乡村振兴计划”等,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2.学科专业性。如何考,其实涉及了命题如何才能考核学生运用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建立在对现实问题关注的前提下,也据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学科理论深入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这需要我们不仅应有的放矢地对时政素材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裁剪,还需要充分考虑其如何与学科不同内容(模块)之间建构适切的关系。研考所涵盖的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五大板块除了“中国近代史纲要”,其余四个部分内容的考查都和相关时政内容深度结合。这对于备考阶段的时政专题复习有重要启示,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我们所选用某个具体的、特定的时政问题,可以从什么角度思考或命题,是需要与具体的学科、模块知识相匹配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热点为例,我们既可以运用《政治生活》模块第九课中“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行分析,也可以依据《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七课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进行诠释,还可以从《文化生活》模块第七课中“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加以论证。
  3.价值引领性。研考和高考政治试题,都“强烈地体现国家意志”,所以每道试题的命制,不仅有能力立意的考量,其深层次更有价值引领的指向。换言之,政治学科的试题蕴含了隐性的育人目标——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教学评价也需要引导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领会十九大精神,科学理性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2018年研考试题第39题(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第39题(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笔者以为蕴含着这样的价值指向——即“在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此为自豪,从而坚定‘四个自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考和高考,在某种意义上是殊途同归的,我们很多时候常常像井底之蛙,只会停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看待复习课教学。其实,如果我们能从中跳出来,换一个视角去认识高三阶段的时政热点备考,也许能够发现新问题,形成新方法,找到新方向。[□][◢]
其他文献
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能够坚定信念,保持乐观,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到,那么我们就已经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成功。而那些困难和挫折,从某种程度上说又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一  逆流而上,拥抱梦想  文/梁阁亭  一条细细的纱布绕过脖子,将拇指大小的金属片固定在喉部,中央小孔不断发出气流的嘶嘶聲。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花季女孩周采薇的呼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款饮料的电视广告,套用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翻过铁轨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拍摄了祖父横过铁轨为孙儿买饮料的镜头。对此,有人点赞,也有人吐槽。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方向]  材料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电视广告的内容,套用《背影》宣传材料,二是立意方向的提示,或点赞,或吐
摘 要:2020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政治第39题是一道典型的好题,很好地将情境材料、学科任务、学科内容结合了起来,试题素材很常见,只是选取了一个“村”的工作机制,但是小中见大,立意深远。该题创设情境有高度、学科任务有梯度、考查内容有深度。仔细分析这道题,对于日常教学和高三复习备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考政治;情境高度;任务梯度;内容深度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2
一、问题提出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说明中的两个C级考点,其难度水平不言而喻.通过对数列考题的梳理,发现在等差数列中探究等比子数列是常考问题之一.本文力求给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二、问题解决  例1记从数列{an}中取出部分项,并将它们按原来的顺序组成一个数列,称之为数列{an}的一个子数列.等差数列{an}的通项为an=3n-2,n∈
一、語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皓月当空的,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风暴早些到来。  A.夜晚枕戈待旦向往  B.良宵枕戈待旦祈盼  C.夜晚夜不能寐向往 
一、词义猜测题基本情况分析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中应能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词义猜测题型在高考阅读中占有一定份量,大多数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显得薄弱,猜词能力较弱,缺乏具体、系统的方法,因此,针对此题型的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猜测词义的阅读理解题型,重点考查的不是学生词汇量的多少,而是考查是否具有利用语境线索,推测和判断词义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最重要的方法是理解含生词
我们要打破所有的教条,我们是无法满足的诱惑,我们是庸人嘴边的笑料,我们是圣坛上饱受蹂躏、已然死灭的灰烬里最后一点火星。我们站在高山俯视下界,我们是夜里孩子的期待,我们像幽灵能看到光明,并在万道光明中永生。  一  那些没有高科技的日子  文/张佳玮  北宋时,世上还没有汽车和脚踩刹车。宋朝人坐太平车,车前五到七头驴骡马牵引。没有刹车装置,下坡怎么办呢?宋朝人想了个笨法子:在车后另拴两头驴骡,每逢下
文言文综合阅读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文言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命题者往往会将阅读材料的整体切分成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切入点设置选项。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往往在基本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的地方。解答这类题目,除了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结合选项,审慎推敲之外,还需要我们对试题错误选项设置的类型有个大致的了解,力求以不变应万变。  一、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例如2006
摘 要:在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浙师大与陆志龙(高中政治)特级教师工作室以合作项目研究为载体,提出了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训练渗透到师范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形成有机整合化、分散延续型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模式。在大二、大三短期见习中,师范生们在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素材运用的“碎片化”“同质化”和“浅层化”现象,实践指导教师通过“筛选”“整合”和“挖掘”等指导举措,促使其向“系统化”“优质化”和“深
一、單项填空(共15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have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 world______do without Huawei and its “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antB. neednt  C. m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