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提高医院实习护生整体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某院参加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分别于来院实习开始及结束时,应用护士核心胜任力测评问卷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问卷( CTDI-CV)由各科室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整体护理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实习期结束后,观察组护生护士
【机 构】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二病房,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15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提高医院实习护生整体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某院参加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分别于来院实习开始及结束时,应用护士核心胜任力测评问卷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问卷( CTDI-CV)由各科室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整体护理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实习期结束后,观察组护生护士核心胜任力5个维度评分分别为(36.8±2.6),(56.1±8.4),(22.1±2.3),(16.7±2.1),(52.3±5.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09,2.190,2.067,2.360,2.237;P<0.05);观察组护生评判性思维的7个方面特质的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38.2±6.4),(42.8±5.7),(47.9±4.6),(43.8±5.1),(45.7±5.4),(48.4±5.7),(40.3±6.1),(307.8±25.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2.223,2.079,2.963,2.231,2.029,3.245,2.226,3.201;P<0.05);另外观察组护生表现为正向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强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护生占比例分别为95.5%和52.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491,4.013;P<0.05)。结论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护生所应具备的各项临床护理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开放护生视野,提高护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护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护理事故差错原因进行表面原因、过渡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分类,便于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文献查询法和头脑风暴法,提出护理事故差错的原因,合并雷同原因,使用“冰山角”模型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责任心不强、工作负荷大、职业作风不严谨、监督机制欠缺、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为根本原因,医疗缺陷为表面原因,其余为过渡原因.结论解决护理事故差错的关键是加强责任心的培养,形成严谨的职业作风;配置充足的护理人员,减轻护理
目的 了解家庭照护者对压疮高危患者压疮预防的认知程度.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选取80名居家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采用Braden压疮危险评估表评估后分值≤16分者为压疮发生高危患者,对其主要照护者进行压疮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压疮基本知识、相关预防知识和健康教育3个维度,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1,各维度重测信度在0.67~0.84,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系数在3个
目的 探讨肿瘤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内心真实感受,以便发现影响肿瘤科护士职业稳定性的因素,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的开放性访谈问卷对16位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进行个体化的深入访谈,使用定性资料的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不想调离肿瘤科的因素有:工作环境和流程熟悉、防护措施到位、同事关系融洽、目前还不想要孩子、担心不适应新科室;影响综合医院肿瘤科护士职业稳定性的因素有:药
目的 探讨21-三体综合征患儿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护理方法.方法 观察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听觉认知功能、语言表达以及人格特点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术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患儿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该例21-三体综合征患儿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关注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进行活动的护理和异常行为的护理,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目的 探讨风湿免疫科护士正念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提高风湿免疫科护士对时间的管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内15所医院353名风湿免疫科在职护士为调查对象,运用中文版正念量表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进行测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护士正念水平和时间管理倾向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对手术室外来器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与2011年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无缝化管理前因外来器械原因造成手术推迟25例,实施后因外来器械原因造成手术推迟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7,P<0.01);实施前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4.3%,实施后为96.7%;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中心静脉穿刺测压是一种昂贵且有潜在风险的操作,然而颈外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替代中心静脉压指导右心功能评估和液体治疗。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还是临床中静脉输液、抽取血标本及静脉用药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在抢救休克、术中补液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特别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应用。我们自2012年以来将简易颈外静脉压测定方法应用于手术麻醉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抗生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是其常用的给药方法[1]。临床抗生素类注射剂多为注射用无菌粉末,使用时需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将其溶解[2],通常护理人员在配置粉剂抗生素时,把溶媒加入抗生素粉剂瓶中使其溶解,然而由于药物的制作过程及特殊要求,很多药物在配置过程中很难溶解,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方便临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国内护理同仁对此做了大量研究,现将目前配置难溶
目的 调查护生对肝病防护知识的认知及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实习即将结束的153名护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者的基本资料,第二部分为有关肝病防护知识及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表.结果 被调查护生中,1.96%在学校接受过肝病防护知识的培训;95.42%的护生知道血液和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但只有24.18
自1940年Frenkner和Crafoord合作研制出第一台麻醉呼吸机至今,机械通气已成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中一种重要的支持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舒适度及生存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为了减轻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将镇静镇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中,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与广泛推荐,现综述如下.关键词:综述;催眠药和镇静药;气道管理;脑状态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