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留守儿童情感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项研究表明,语文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凭借物。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语文;情感教育
  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由于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大多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均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心理失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多项研究表明,语文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教育资源丰富,为学生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凭借物。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效地发挥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留守儿童爱的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特别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亲情失落、生活无助,道德失范、学业失教等问题突出。留守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这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缺乏正确有效的情感教育。
  (一)在教学中以对每个留守儿童的爱、理解、尊重为基础,努力地体现教学的人文性。在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前提下,注重教学的人文色彩。老师要关心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人格状况等,以鼓励、表扬、激励、帮助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性化的语文学习氛围,感受师生间、同学间真挚的情感交流,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与美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对象的形象结构、颜色等特征,并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例如在备课时有意照顾一下那些留守儿童,请他们谈谈自己喜欢写的东西,并在教学设计上作一些安排。在课堂上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当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后,情不自禁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语言从单一的词发展成句。从而产生学习的冲动,激发表现的欲望。让他们用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进行创作,以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要充分挖掘并发挥教学内容每一个有利用于对每留守儿童情感升华、情操陶冶、人格完善的方面。比如:“爱”、“关心”、“自信”等,把它们与培养语文素养、创新能力等结合起来。儿童每时每刻都有需求,这是人类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点。留守儿童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需求家庭的温暖,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等。教师要适时抓住学生的需求点。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亲情氛围,用亲情和集体的温暖扰慰他们的心灵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怜和温暖。
  (三)留守儿童亲情缺乏,家庭教育缺失,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要担负起“爱育”责任。语文教师要集母爱与师爱为一体,真正赢得留守儿童的信任。即使是最受苦和最被别人遗弃的孩子,只要语文教师付出爱心和时间,都能找到孩子们背后蕴藏着的才华和最珍贵的能力。裴斯泰洛齐认为:“只要给予学生无私的爱、平等的爱、公正的爱,学生就会处在和谐、友好、愉快的环境中,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爱的温暖和友谊的快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觉到人生的价值”。③当留守儿童受到语文老师的感化,这种感化会像春天的太阳使冰冻的大地迅速苏醒那样的速度来改变他们的状况,改变他们的面目。与留守儿童接触时间最多,交往最多的是学校,留守儿童从语文教师那里得到爱,间接弥补了从父母那里缺失的爱,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在语文教学中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探索性,注重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能力,增加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
  (一)听。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通过情感的声响化来表达情感,即把情感通过各种不同的声音表达出来,如声音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等等。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境界就是作者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不仅诗、词中有境界,小说、散文、戏剧中也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随着作者的文笔去感受情感、体验情感。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留守儿童身临其境,让他们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
  留守儿童的情感特别容易受老师的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创设情景,影响、启发留守儿童,激发他们的感情,增强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一个“情”字,以形感人,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必将对学生健全人格,人生价值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说。在课堂上让他们说,让他们把心里的东西畅快地说出来,相互交流。特别是一些关键处、动人处,一定要要求他们再说一遍,反复地追问,使他们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消除他们心理的抑郁,同时还能使他们能够深入挖掘内涵,激起情感的波浪,闪现出思想的火花。
  语文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权威,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的、安全的课堂交往模式,让学生敢于敞开心扉发表意见,争论问题,做到指导而不指责,鼓励而不泄气,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留守儿童的心灵就如同美丽可爱而十分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师的呵护。
  (三)写。文章是写自己真实情感的载体。也就是要求把生活当作是写作的材料,写作时要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所谓“真情实感”的流露,正是培养美好情感的契机。
  当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可以布置《感恩母亲节》这样的作文题。当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困难无人倾诉时,可以及时让他们写作《××,我想对你说》等等小作文训练。当春天悄悄来到校园时,可让学生写对生命、四季充满喜悦之情的《夏天来到我身边》。这些切合时令、切合情境的作文无疑是点燃留守儿童心灵火花的火石,使留守儿童在写作中逐步培养感恩社会、感恩亲情,正视困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应倍受关注。语文教学的安全环境,有利于帮助具有特殊心理的留守儿童回复到良好的心理状念。因此,语文教师应善于将爱给予这些特殊的学生,使他们与全体孩子一样拥有一片蔚蓝、晴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
  [2]魏军锋,郑洪冰.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初中生身心症状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
  [3]《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咨洵》李百珍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3年版
其他文献
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同时也要做学生的益友。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使他们成为思想成熟,道德完善,情操高尚,成绩优异,积极向上的一代新人。  如何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四种谈话方式的尝试
【摘要】舞蹈是一种运用身体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艺术,舞蹈中身体动作所表现的任何一种形态、语言,都与其内心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舞蹈是再现心灵、表现心灵的艺术,是演员借助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并加入其情感而表达出来的。舞蹈是一种由“心灵——身体——再到心灵”的默契转化过程,最后将这一情感表现反射到观众的心灵中,产生三者间情感的共鸣,这是舞蹈表现情感的最终结果。  【关键词】舞蹈身体语言;心理感受;面部表情;肢
基于2011—2018年我国马铃薯主产省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定量研究了我国马铃薯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1
围绕欧洲现代化的传染病研究机构——弗里德里希·洛夫勒研究所,介绍了其新设施的建筑设计、平面布局、结构、设施系统,其结合生物安全实验室特点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以及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逐渐为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只有将先进的理念具体化为各个细节,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等,才可能促成高效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细节;新课程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是一种创造,一种艺术;它隐藏机会,凝结效率,酝酿成功。在课堂上,教学细节也尤其重要。它可以是高效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做为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通常表现为:意志薄弱,是非观念模糊,学习目的性、自觉性不强,自控能力差,攻击性强等。这些人在班级中虽然数量较少,往往对班风、学风、班级管理等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在教育和转化“学困生”上,我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原则,努力让学校、让班集体成为每个孩子快乐的家园。总结这些年的
传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简单地背诵,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必须首先解决现今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几种问题。  (一)、“一刀切”的问题。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  (二)、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