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谷子白发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355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榆林市谷子白发病的发生概况,分析其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谷子白发病;原因;防治对策;陕西榆林
  中图分类号 S43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140-01
  谷子白发病是谷子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于世界各个谷子种植国家,我国各地普遍发生,以晋北、陕北、冀北、内蒙古、辽宁、山东等谷子主产区发生最重。一般发病率5%~10%,有些年份和地块发病率可达50%以上,对谷子产量影响较大。
  1 榆林市谷子白发病发生概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境内由古长城遗址分为西北和东南2个地理区域。西北部连接毛乌素沙漠,属风沙草滩区域,主要作物为玉米和马铃薯;东南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主要作物为谷子、豆类等小杂粮。谷子是榆林市传统栽培作物,在全市广泛分布,尤其是东南部的米脂、绥德、子洲、清涧、佳县、吴堡和榆阳区南部等县区是谷子主产区,种植面积稳定在3.67万hm2左右,其中“米脂小米”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谷子白发病是榆林谷子栽培中的常见病害,过去一般年份发病不严重[1]。但是,自2011年以来,谷子白发病逐年加重,2013年全市谷子白发病大发生,以米脂县为例,谷子白发病平均发病率达21.7%,严重地块发病率达55.0%,预计减产2~4成,严重影响了榆林市谷子产业的发展。
  2 大发生原因分析
  2.1 气象因素
  谷子白发病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2],喜湿度大的环境。近年来,我国北方降水有逐渐增多趋势,因此谷子白发病的发生也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13年入夏以来,冷空气持续在北方“徘徊”,同时榆林位于副热带高压外围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中,由此冷暖空气交汇造成强降水频发,加之强台风“苏力”的影响,2013年榆林降水偏多,6月底至8月上旬,全市平均降雨量345.9 mm,较历年同期偏多100%。这种高湿的气象条件,有利于病菌的卵孢子萌发和侵入,也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和再侵染。因此,这种合适的气象条件,是谷子白发病大发生的外在原因之一。
  2.2 病菌数量
  谷子白发病菌以卵孢子随谷子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土壤带菌是主要初侵染来源,其次是带菌厩肥和带菌种子。用混有病株的谷草饲喂牲畜,排出的粪便中仍有大量存活的卵孢子。通过在米脂县的调查发现,农民自留种田发病较重,说明种子带菌在病害发生中也有作用。谷子发芽时,卵孢子萌芽产生芽管,从胚芽鞘、中胚轴或幼根表皮直接侵入,蔓延到生长点,随生长点分化而系统侵染,进入各层叶片和花序,表现出爛芽、灰背、白尖、枪杆、看谷老等各种症状。在谷子生长期,病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囊,可再侵染,造成叶片出现局部病斑。谷子收获后,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到土壤或粪肥中,也可附着在种子表面,成为翌年的初侵染菌源。近年来,谷子白发病逐年发病严重,病菌数量越来越多,这是谷子白发病大发生的外在原因之一。
  2.3 感病品种
  谷子白发病菌属于专性寄生菌,病菌致病性有特异性,与谷子品种间有较强的互作反应,不同品种的感病性有明显的差异。通过田间调查和试验,榆林市推广种植的谷子品种中,以晋谷21、晋谷29最为感病,凡是种植这2个品种的田块,谷子白发病均表现为严重发生。2014年示范种植的谷子新品种汾选3号,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发病率只有3%,平均单产3 675 kg/hm2。因此,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是谷子白发病大发生的内在原因。
  2.4 防治缺乏
  谷子白发病过去在生产上发生不严重,因此农民一般不进行专门的防治,加之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山地谷子属粗放经营作物,导致田间病菌数量逐年累积,这也是近年来该病害逐渐加重的间接原因。
  3 防治对策
  3.1 实行轮作倒茬
  为降低土壤菌源数量,减轻病害发生,应避免连作,实行轮作倒茬。在谷子白发病发病轻微的田块,可实行2年轮作;而在发病严重的田块,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
  3.2 推广药剂拌种
  谷种发芽时,嫩芽被白发病菌卵孢子侵入,从而引起系统发病。试验发现,谷芽3 cm以内是病菌侵入时期,因此药剂拌种是预防谷子白发病菌初侵染的有效措施。试验表明,用35%甲霜灵(阿普隆、瑞毒霉、甲霜安、雷多米尔等)拌种剂,按照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即100 kg谷种,拌入200~300 g药粉(有效成分70~105 g),干拌或湿拌,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3-4]。湿拌的具体方法:100 kg谷种用500 mL清水或米汤润湿种皮,再拌入药粉,播前1 d拌种后阴干。推广药剂拌种技术,是预防谷子白发病简单而有效的措施。
  3.3 加强农业防治
  3.3.1 秋翻土地,培肥地力。秋收后,及时秋翻土地,将表层病菌埋入土壤,并创造疏松的土壤环境。结合秋翻,增施农家肥,扭转目前只施化肥、不施农家肥,导致地力下降、作物抗病力减弱的问题。所施农家肥应充分腐熟,且施用量不少于37.5 t/hm2。
  3.3.2 精细整地。播种前要多次耙耱土地,拾净根茬,耙碎土块,做到地平埂直,土壤上虚下实,以纳水保墒,减少水分蒸发。
  3.3.3 选用抗病品种。近年引进示范的谷子品种汾选3号,抗病性强,产量高,适合榆林地区种植。另外,适当晚播和浅播,也有利于减轻病害发生。
  3.3.4 拔除病株。在谷子抽穗前的7月下旬,谷子白发病症状表现为“白尖”,易于辨认,在病叶尚未变褐破裂前及时拔出病株,深埋或焚毁,避免病株遗留田间或转化为粪肥。注意不用病株残体沤肥,不用带病谷草作饲料,不用谷子脱粒后场院残余物制作堆肥。
  4 参考文献
  [1] 张芳,薛志和.榆林市谷子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J].农业科技通讯,2010(6):13-14.
  [2] 史关燕,杨成元,麻慧芳,等.山西省谷子白发病菌种分类及致病能力的研究[J].农学学报,2013,3(10):15-19.
  [3] 赵敏,于占斌,李书田.谷子白发病的发病规律和预防办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20-121.
  [4] 信淑兰,王桂文.新农药——瑞毒霉防治谷子白发病试验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8(2):37-39.
其他文献
机器视觉测振技术具有多点测量的优点,且不会给被测对象带来附加质量。提出结合视觉测振与频响函数的梁裂纹定位方法,搭建机器视觉测振系统,并通过与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
为探讨减轻芒果冷害的新途径,研究了0℃冷激处理3、45、h对芒果2℃贮藏12 d的冷害症状、贮藏品质及3种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0℃冷激处理3、45、h均显著降低了果实在2℃下
细菌藻酸盐研究进展邱立友(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郑州450002)19世纪80年代初从海藻中分离出藻酸盐(alginate)以来,数十年间,藻酸盐在食品、纺织、印刷和制药等领域中广泛用作胶化剂或粘结剂。用于提取藻
针对抗虫杂交棉鄂杂棉30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土壤准备、营养钵制作、播种、苗床管理、大田移栽、肥水管理、植株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
新媒体节目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播广泛等特点深受受众喜爱,对传统节目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相对严肃,难以让受众产生"共情、同理"。《新闻联播
20世纪30年代"新兴电影运动"时期以《渔光曲》为代表的几部电影,将海洋纳入到电影的叙事空间,展现渔民的生活与斗争,在影像中呈现了不同于都市与乡村的海洋形象,表达了鲜明的
对于高阶系统,若直接对其分析和控制比较困难,要对其进行降阶处理,就要考虑系统的零点、极点对系统的影响。一般的系统,可以分为最小系统和非最小系统,首先要判断出系统的最
大型汽车起重机常增设一发动机,称为副发动机。副发动力总成悬置往往由设计者凭借经验和试凑选定。为改善某大型汽车起重机的振动噪声性能,建立副发动力总成6点悬置系统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