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收方式对云烟87烟叶质量影响探究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abb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探讨烤烟品种云烟87上部叶的适宜采收方式,提高其上部叶的工业可用性,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上部6片叶的2种采收方式,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对云烟87上部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云烟87上部6片叶分2次采收,即倒数5~6叶成熟时先采收,倒数第2叶成熟时剩下的4片叶一次性采收时,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且外观质量、评吸质量、经济性状最好,为云烟87上部叶的最佳采收方式。
  关键词 云烟87;上部烟叶;采收方式;烟叶质量;烘烤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10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推广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及配套技术,实施烤房标准化改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明显成效[1]。实践证明,通过改进烘烤技术来提高烟叶质量和效益的潜力很大。从整体上讲,烟叶质量的形成分3个阶段:1)全部农艺过程(生态环境、品种、育苗、施肥和大田管理、成熟采收)形成烟叶最终质量和可用性的物质基础;2)烘烤调制过程将烟叶农艺过程形成的优良品质显露和发挥出来;3)发酵和陈化过程使烟叶的品质(香吃味)净化提高。烟叶烘烤对烟叶质量和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烟叶最终达到烤黄、烤干、烤香,成为卷烟工业必需的优质原料,从而体现烟叶生产的产量和种植效益。同时,要弥补烟叶农艺过程的不足,增质增效,必须转变传统烘烤技术的诸多不规范性和单纯的经验性,实施科学先进的三段式烘烤工艺[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为云烟87,由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县基地提供。供试肥料:烟草专用复合肥,基肥。
  1.2 试验设计
  当烟株采收到上部叶仅剩6片叶时,进行不同采收方式的试验。1)对照:上部烟叶按灵宝习惯的成熟度和采收方式采收(当顶部第1片叶达到M1成熟特征时,一次性采收上部6片烟叶);2)上部6片烟叶一次性成熟采收,顶部第1片叶的成熟采收特征参照M3。两种采收方式所采收的顶部6片烟叶均按烘烤技术进行烘烤。
  1.3 试验实施
  试验田和对照田的中部烟叶采收完后,均留下6片上部烟叶供试验操作。当对照田80%的顶部第1片叶呈现M1成熟特征时,一次性采收顶部6片叶,对照田上部叶的采收日期为7月16日;当试验田80%的顶部第l片叶呈现M3成熟特征时,一次性采收顶部6片叶,试验田上部叶的采收日期为9月25日。除了看天采收、看烤房采收外,看烟采收的原则是: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顶部叶4~6片集中一次采收。要确保采收烟叶的成熟整齐度。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烘烤结束后,依据国家标准《烤烟》(GB 2635—1992)分级测产,计算各等级烟叶、上等烟、中等烟、下等烟、级外烟所占比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采收方式对鲜叶素质的影响
  示范采收方式的上部叶由于采收成熟度较高,叶绿素含量均要低于灵宝习惯采收方式。从叶位来看,随着叶位的降低,2种采收方式的叶绿素含量均逐渐降低,说明叶位较低的烟叶成熟度相对较高。
  2.2 不同采收方式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示范采收方式上部叶各叶位鲜烟叶的淀粉含量均要明显高于灵宝习惯采收方式,经方差分析表明,2种采收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上部叶在成熟过程中,随着发育不断充分,淀粉等碳水化合物逐渐积累。此外,顶部叶片光合作用较强,淀粉积累相对较多,因此上部叶各叶位淀粉含量自下而上呈上升趋势。
  2.3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2.3.1 烤后叶叶长、宽及开片度
  由表1可知,试验样品顶4~6叶的叶长均要大于顶1~3叶,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示范采收方式上部叶的成熟度较高,其各叶位叶长均小于当地习惯采收方式,但差异不显著。示范采收方式上部叶样品的叶宽及开片度均要大于当地习惯采收方式,且2种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采收成熟度提高后,叶片发育状况得到改善,开片效果良好。从叶位上看,顶4~6叶的叶宽均要大于顶1~3叶,但示范采收方式叶位间的差异较大,可能与顶4~6叶成熟度提高后叶宽增幅较大有一定联系;而叶位间,开片度的差异不甚明显。
  2.3.2 单叶质量
  從表1分析,示范采收方式上部叶的单叶质量均要低于当地习惯采收方式,说明成熟度的提高会使上部叶部分内含物被消耗,从而导致单叶质量的下降。从不同叶位比较,顶4~6叶的单叶质量均要大于顶1~3叶。相比按当地习惯方式采收的上部叶,示范采收方式的单叶质量在叶位间的差异相对较小。
  2.3.3 含梗率
  由表1可见,上部叶含梗率与单叶质量之间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按示范方式采收的上部叶,单叶质量相对较低,但含梗率却较当地习惯采收方式有所增加。不同叶位相比,低叶位的含梗率相对较高,且在示范采收方式的上部叶各叶位间表现得较明显。
  2.3.4 平衡含水率
  由表1可知,试验上部叶样品平衡含水率位于12.7%~14.3%,处于适当水平。按示范方式采收上部叶,由于采收成熟度得到提高,上部叶平衡含水率有所增加,但与当地习惯采收方式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不同叶位之间,平衡含水率的差异也不明显。
  2.3.5 叶片厚度、叶质重和密度
  由表1可知,不同采收方式之间,上部叶叶片厚度、叶质重及叶密度差异较显著。按示范方式采收的上部叶,由于采收成熟度有所提高,叶片变薄且更为疏松,因此其叶片厚度、叶重量及叶密度均明显小于按习惯方式采收的叶片。不同叶位相比,顶4~6叶的叶片厚度、叶质重及密度均要小于顶1~3叶。叶位之间,仅有叶片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叶质重和密度的差异均不明显。   2.4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2.4.1 钾
  从表2分析,试验样品的K含量在2.67%~2.96%,处于适宜水平。两种采收方式中,按当地习惯方式采收的上部叶K含量均要高于按示范方式采收的烟叶,并且采收方式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2.4.2 总糖、还原糖及两糖比
  表2可知,两种采收方式的上部煙叶总糖含量在20.27%~26.37%,还原糖含量在18.47%~24.00%,均处于适宜范围。但是在不同叶位之间,上部叶总糖、还原糖含量的差异并不明显。试验样品还原糖与总糖之比(又称两糖比)在0.87%~0.94%,也处于适宜范围[3]。以烟叶在烘烤中变黄时间判断烟叶成熟与否。下部叶变黄时间60~72 h;中部叶变黄时间48~60 h;上部叶变黄时间36~48 h。这个成熟标准要求各部位烟叶必须营养发育良好,内含物质合理。
  2.4.3 淀粉
  从表2分析,试验样品淀粉含量在1.40%~3.34%,处于适宜范围内。不同采收方式之间、不同叶位之间,上部叶淀粉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2.4.4 烟碱
  由表2可知,试验样品上部叶的烟碱含量在3.29%~3.75%,总体偏高。按示范方式采收的上部叶,其烟碱含量均要低于按当地习惯方式采收的烟叶,且两种采收方式间烟碱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4]。
  2.4.5 糖碱比
  由表2可见,2种采收方式上部烟叶的糖碱比均在5.40%~8.02%,较为适中。上部叶糖碱比在采收方式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示范采收方式的糖碱比要明显优于当地习惯采收方式[5]。
  2.5 不同采收方式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按示范方式采收的上部叶由于受成熟度提高的影响,上部叶单叶质量有所降低,因此产量和产值都有所下降,分别比当地习惯采收方式减少7.6%和6.1%,而烤后烟叶质量有一定改善,均价及上等烟比例分别较当地习惯采收方式增加1.7%和2.2%。叶色落黄,烟筋变白,茸毛脱落,叶片下垂,叶尖下勾,茎叶角度增大达到或超过90°,容易采摘,断面整齐。简言之,下部叶以绿为主,中部叶青黄各半,上部叶以黄为主[6]。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分2次采烤烟叶等级质量高,级外烟量少,产值与均价较高,上等烟比例增加,提高了种烟经济效益,在生产上宜推广应用。通过对当地习惯采收方式和示范采收方式2种上部叶采收方式的物理性状、化学成分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示范采收方式对烟叶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示范采收方式烟叶样品成熟度、开片度、平衡含水率及叶面疏松程变均比当地习惯采收方式的烟叶样品要好,烟碱含量更低,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更高,两糖比、糖碱比也更接近理想值,总体质量明显优于当地习惯采收方式的烟叶样品。
  参考文献:
  [1] 曹景林.湖北省烤烟育种工作现状与发展思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8):25-29.
  [2] 高家合,杨宇虹.不同生态环境对烤烟内在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5):168-170.
  [3] 李玉高.浅议烟叶的产地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06(6):155-158.
  [4] 徐照丽.云南生态环境与云南烤烟香气品质关系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196-200.
  [5] 李晓忠,邓小华,周冀衡,等.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感官质量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111-113.
  [6] 李继新,潘文杰,田野,等.贵州典型生态区烟叶质量特点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1):
  62-67.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设施农业是推动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青藏高原农业典型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堆龙德庆区)的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田野调查,总结拉萨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实现拉萨市设施农业更好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设施农业;农业特色品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j.cnki.1673-89
摘 要 为提升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效率,必须充分保障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服务的高效性和及时性、准确性,提升气象信息服务的技术水平。简述了提升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服务效果的重要性,分析了山西省运城市现阶段农业生产气象观测与灾害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服务体系的高效性和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农业生产;气象信息服务;技术提升;山西省运城市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
摘 要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要注意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农田水利工程渠道的设计是否合理,与农田水利工程系统的运行效果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渠道设计和施工管理有利于提高农田防洪水平。从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出发,论述了水利工程施工路线管理的要点。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渠道设计;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志码:B DOI
摘 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南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生态价值巨大。甘南州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只有在稳定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甘南地区才具有更大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甘南州作为大江大河的重要供水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针对甘南州突出的生态问题,明确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甘南藏族自治州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C DO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当前智能化技术及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的建设发展将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建设,将“互联网+农业”充分衔接起来,进而为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型奠定良好基础。当前,许多农村在建设数字农业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对中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 乡村振兴;数字农业;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323
摘 要 种子选育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粮食生产的最终效果,对于玉米也是如此,玉米作为我国粮食作物的主体支撑,增产增收是其根本目标,但近年来的进口依赖性逐渐增长,凸显了玉米生产中的问题。从选择、晒种、浸种、制种等方面分析玉米种子生产加工的要点。  关键词 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全流程;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
摘 要 對广西昭平县发展有机茶园的优势进行分析,结合昭平县有机茶园的现状,提出了昭平县有机茶园提升技术对策和建议:强化接地建设,实施科学管护提质增效工程,通过广辟有机肥源、增施有机肥料。  关键词 有机茶园;土壤质量;广西昭平县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105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是广西产茶大县、名茶之乡
摘 要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基于专利数据库,分析我国智慧农业技术发展情况。从专利的申请趋势、授权趋势、法律状态及专利类型展开分析,重点对专利被引用数量、市场价值及专利核心技术分析进行讨论,发掘现阶段智慧农业技术发展的核心内容,提出智慧农业技术发展需要关注的方向。  关键词 智慧农业;专利分析;高被引专利;高价值专利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志码:A DOI
摘 要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保证其正常运行关系到农业的发展;而农业作为农民获得经济收入的重要保障,想要农田水利工程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就需要重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因此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发展;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
摘 要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加速了居民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畜牧养殖业也因居民需求增大,而不断地扩大养殖规模。但基层畜牧养殖养的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基层畜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6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j.cnki.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