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其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改变我国汽车产业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状,实现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解决我国车用能源稀缺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低碳经济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日本福岛核事故等问题出现,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一个举世关注的经济和政策议题,发展低碳经济开始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以能源的消耗为基础,对能源的依赖作用大,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同时,随着汽车数量不断的增加,尾气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汽车产业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状不改变,将会对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为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开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是一条有效途径。
二、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新要求
1.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
伴随全球能源、环境、气候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各类专项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发展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双向驱动"作用,将技术创新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起来[2]。
基于节能环保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将主要表现为两种趋势:一是趋向于节能汽车的研发生产;二是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因此,国内汽车企业应该抓住国内汽车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把握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以需求为导向,适时优化调整研发投入的力度和方向,加大对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创造出更多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2.技术创新与汽车政策相适应
能源与环境的问题已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的威胁让全球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为应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发展环保型汽车是各国汽车产业的必由之路。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饱受碳排放量过大的指责,政府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很大。针对我国汽车数量巨大、能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国务院、国家环保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先后出台了多项汽车节能减排政策,旨在鼓励汽车企业提升节能水平,提高燃料燃烧效率。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等节能环保型汽车。
对于汽车生产厂家而言,国家不断提高新车的排放标准,技术创新有了新的要求。为了达到不断提高的排放标准,汽车生产企业应该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传统汽车提高燃料燃烧效率,以适应政策要求。此外,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另一条有效途径。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能够缓解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以及环境污染等压力,同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全球汽车企业差距相比与传统汽车更小,为中国汽车工业崛起提供了机会。
因此,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应以政府政策为导向,加快对小排放量汽车、节能型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高汽车节能技术和燃油利用效率,降低新车碳排放量,推动技术升级,开发清洁能源,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途径
近些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虽然发展迅速,汽车产销量逐年增加,但是我国汽车企业主要是掌握一些低端技术,市场上现存的汽车产品表现出高能耗、高排放等特点,节能效率低下,对环境和能源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不断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与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汽车产业在能源利用方面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创新。
针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从能源效用技术创新的角度,结合目前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解决我国汽车产业车用能源短缺问题的两种途径:一是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二是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
1.大力发展节能汽车
发展节能汽车是在传统汽车高污染、高能耗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所谓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加大对节能汽车的研发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和进步,推动节能汽車产业发展。
(1)调整汽车产品结构
汽车企业应该优化研发投资结构,加大对小型车、柴油机车的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研发出更多品种的小排量车车、柴油机车,丰富车型,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符合国家政策的规定,提高小型车、柴油车等市场份额。
(2)提高汽车节能技术
传统汽车能耗高,对燃油的利用效率低,碳排放量大。对此,应加大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的技术创新,增大R&D投入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内燃机的供能效率,以降低能耗。同时,开发出高效变速器,提高整车优化、轻量化技术,减少阻力,节约能源。
(3)推行行业标准
大力推行燃料消耗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加快技术创新,实现技术突破,研发出世界上先进的发动机系统,降低每公里的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量。
(4)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加大对新型公交车的技术研发力度,发展节能型公交,缓解出行压力,提高道路运输效率。
2.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
在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1)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新能源汽车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电池技术,应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集中力量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2)加强关键零部件研发
零部件发展应该与汽车整车同步发展,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及核心材料,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器等电动化附件的研发。大力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研究。
(3)加大节能技术研发
积极推进汽车节能技术创新,以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水平。重点开展混合动力技术、高效内燃机技术和先进电子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掌握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和轻量化材料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
(4)加大新型发动机开发
积极开发新型替代能源,诸如天然气、乙醇、液态氢等低污染燃料,加大对这些新型动力发动机的研发力度,获得技术上的突破,研发出新产品,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总之,加大技术创新,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产业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手段[3]。为解决我国汽车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缓解能源稀缺和环境问题带来的压力,应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开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 (7):8-12.
[2]姜江、韩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J].产业经济,2011(7):57-62.
[3]张金英.低碳经济与产业技术创新框架的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11(7):57-62.
作者简介:甘卫平,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创新与管理研究。
关键词: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低碳经济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日本福岛核事故等问题出现,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一个举世关注的经济和政策议题,发展低碳经济开始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以能源的消耗为基础,对能源的依赖作用大,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同时,随着汽车数量不断的增加,尾气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汽车产业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状不改变,将会对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为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开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是一条有效途径。
二、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新要求
1.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
伴随全球能源、环境、气候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各类专项行动计划,大力培育发展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双向驱动"作用,将技术创新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起来[2]。
基于节能环保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将主要表现为两种趋势:一是趋向于节能汽车的研发生产;二是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因此,国内汽车企业应该抓住国内汽车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把握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以需求为导向,适时优化调整研发投入的力度和方向,加大对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创造出更多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2.技术创新与汽车政策相适应
能源与环境的问题已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的威胁让全球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为应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危机,发展环保型汽车是各国汽车产业的必由之路。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饱受碳排放量过大的指责,政府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很大。针对我国汽车数量巨大、能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国务院、国家环保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先后出台了多项汽车节能减排政策,旨在鼓励汽车企业提升节能水平,提高燃料燃烧效率。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等节能环保型汽车。
对于汽车生产厂家而言,国家不断提高新车的排放标准,技术创新有了新的要求。为了达到不断提高的排放标准,汽车生产企业应该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传统汽车提高燃料燃烧效率,以适应政策要求。此外,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另一条有效途径。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能够缓解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以及环境污染等压力,同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全球汽车企业差距相比与传统汽车更小,为中国汽车工业崛起提供了机会。
因此,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应以政府政策为导向,加快对小排放量汽车、节能型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高汽车节能技术和燃油利用效率,降低新车碳排放量,推动技术升级,开发清洁能源,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技术创新途径
近些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虽然发展迅速,汽车产销量逐年增加,但是我国汽车企业主要是掌握一些低端技术,市场上现存的汽车产品表现出高能耗、高排放等特点,节能效率低下,对环境和能源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不断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与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汽车产业在能源利用方面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创新。
针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从能源效用技术创新的角度,结合目前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解决我国汽车产业车用能源短缺问题的两种途径:一是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二是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
1.大力发展节能汽车
发展节能汽车是在传统汽车高污染、高能耗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所谓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加大对节能汽车的研发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和进步,推动节能汽車产业发展。
(1)调整汽车产品结构
汽车企业应该优化研发投资结构,加大对小型车、柴油机车的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研发出更多品种的小排量车车、柴油机车,丰富车型,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符合国家政策的规定,提高小型车、柴油车等市场份额。
(2)提高汽车节能技术
传统汽车能耗高,对燃油的利用效率低,碳排放量大。对此,应加大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的技术创新,增大R&D投入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内燃机的供能效率,以降低能耗。同时,开发出高效变速器,提高整车优化、轻量化技术,减少阻力,节约能源。
(3)推行行业标准
大力推行燃料消耗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加快技术创新,实现技术突破,研发出世界上先进的发动机系统,降低每公里的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量。
(4)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加大对新型公交车的技术研发力度,发展节能型公交,缓解出行压力,提高道路运输效率。
2.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
在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1)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新能源汽车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电池技术,应大力推进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重点开展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集中力量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2)加强关键零部件研发
零部件发展应该与汽车整车同步发展,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及核心材料,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器等电动化附件的研发。大力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核心技术研究。
(3)加大节能技术研发
积极推进汽车节能技术创新,以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水平。重点开展混合动力技术、高效内燃机技术和先进电子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掌握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和轻量化材料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
(4)加大新型发动机开发
积极开发新型替代能源,诸如天然气、乙醇、液态氢等低污染燃料,加大对这些新型动力发动机的研发力度,获得技术上的突破,研发出新产品,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总之,加大技术创新,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产业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手段[3]。为解决我国汽车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缓解能源稀缺和环境问题带来的压力,应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开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低碳经济,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 (7):8-12.
[2]姜江、韩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培育[J].产业经济,2011(7):57-62.
[3]张金英.低碳经济与产业技术创新框架的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11(7):57-62.
作者简介:甘卫平,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创新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