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瀋陽與丹東,分別把持著中國通向朝鮮的空路交通和陸路輸運——因此在動身前往平壤前夕,旅人何不暫將目光移回,重審這兩座端點城市的別樣風情?
爭渡新義州
左岸初體驗
位於鴨綠江左岸、毗鄰中國丹東市的新義州,原為朝鮮平安北道的首府, 後因應經濟改革政策,當局決意於當地成立特別行政區;該區和新義州市的範疇相互參差,無論如何,經過多年發展,著重與國際接軌的新義州特別行政區隱然躍為經濟重鎮,而相對開放的環境風氣復加上地利之便,儼然使得新義州成為不少外籍人士初探朝鮮的目的地。
隔岸生活
由於神秘的朝鮮對觀光客而言猶具幾分另類吸引力,目前也頗有些在地旅行社著手經辦“新義州一日遊”行程;在入境申請方面,臺灣人比照外賓規格,須提前四天至一星期提交相關證件資料, 參與費用約莫落在人民幣一千三百元至一千六百元不等(通常為中國大陸本地遊客的雙倍);由於朝鮮針對該項一日遊行程採取統一標規制,因而參訪新義州的內容亦大同小異,通常包括遊覽化妝品工廠、民俗公園、美術博物館等,並欣賞在學孩童“超乎年齡”的成熟演出。只不過由於國際局勢的起伏跌宕,“新義州一日遊”的申批結果往往也隨之變動,故亦欲參團者恐較難掌握自身的期程安排。
當然,因故未能親炙該地的遊客,也不妨選擇走水路、自江面間臨眺對岸若隱若現的日常生活樣態。丹東市靠斷橋一帶的觀光碼頭,規劃有遊江船班的登岸點,每日定時發船、往返鴨綠江面,幸運的話還能遇上朝鮮小販兜售日用雜什。儘管無法明正言順地適彼疆土,能夠乘風破水、近距離感受國之邊界的往來互動,想來也算得上是難得的體驗!
攀越虎山長城
極目臨江國界
倘使北京近郊如金龍般迤邐的長城帶有天子腳下的貴冑氣息,那麼地處偏遠、和朝鮮隔水遙望的虎山長城,無疑就像一隻昂首瞵視的出柙猛虎,散發著不羈的野性。
何以在遠離神州中土的鴨綠江畔,會兀自矗立著這樣一道雄壯的防禦屏障?據《明史》所載,彼時正值政權迭替之際,“元人北歸,屢謀興復”,明成祖朱棣將國都北遷後,中央朝廷為了應付與日俱增的外患,便開始積極布設邊關、架設工事,從而阻絕部落外族侵擾漢地的機會——虎山長城的建置,或許正是見證這段敵、我之別歷史的絕佳範式。
其所在的高丘,因本身的山勢走向宛如兩只豎立的獸耳,故早先又名“馬耳山”、“虎耳山”;學者專家本以為虎山長城的存在符契了《明史》中“東起鴨綠,西抵嘉峪,綿亙萬里,分地守御”的官方述記,但後來復依照其所使用的原料和工法推敲,認為這段長城遺址應分屬於時代更早的燕長城——無論如何,虎山長城的“重新出土”,不僅將邊防部署的時序向前伸延了千年,更修正了傳統教科書上所載“(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的說法。
坐此望彼的風光
如今遊客所見的虎山長城,嚴格上來說是根據一九九二年頒布的《虎山長城修復設計方案》進行復刻的;據當地人表示,復刻的長城主要運用相對堅實的磚料取代原先毛石、土堆等素材,所在之處雖幾經位移,大體仍依循山勢走向構築而成,頗能再現彼時邊牆禦敵的氣魄。
就攀越的難易度而言,四號牆臺到九號空心敵樓間的路段相對平緩,前半部的走勢反而稍顯峭拔,尤其是從三號空心敵樓(山頂敵臺)往四號牆臺間途經的山險牆段,坡度頗為峻急,挑戰起來並不輕鬆;部分遊客或選擇“先甘後苦”,由後方入口進城,或將四號牆臺當成折返點原路繞回,避開那一段陡壁高梯。
然而,與其一鼓作氣衝刺至終點,遊客倒不若適時佇足、一面賞覽長城周邊的景色——比如作為制高點的三號空心敵樓,便十分合於小憩片刻。站在垛口邊上望過去,除卻可見迂曲如帶的鴨綠江和在水一方的朝鮮領地,此間更突出的當屬一壟壟參差並比的田畝,以及對過三兩錯落的低矮村舍了!若非江面上偶現的邊境巡弋艇,眼下的美景豈不足以喚起田園牧歌式的古老情懷……
儘管地處遼遠,不過和動輒萬頭攢動的北京八達嶺、慕田峪長城段相比,坐落於丹東地界的虎山長城,顯得格外遺世而獨立,加以毗鄰中、朝兩國邊界,坐此望彼的風光因而別具幾分異域情調,意欲鍛鍊筋骨和腿力者,不妨將之納入遊覽東北邊城時的必訪之地!
漫步清昭陵
沉吟出走
瀋陽舊稱“盛京”,被目喻為滿清皇室宗祖的龍興之地,具有不可搖撼的地位;儘管滿清大舉入關以後,最終選擇定都北京,位處關外的瀋陽一地卻仍留有諸多皇家建置,形成別樹一幟的帝國文化內涵。
曾前往瀋陽觀光的旅人,大概均不會錯過兼具八旗特色和草原意象的瀋陽故宮,除此之外,大清開國前後的幾位領導人物,包括努爾哈赤、皇太極及其祖輩,皆落葬於東北,是為福陵、昭陵和永陵——其中前二者分別位於瀋陽的東、北郊野,唯幾經運去代遷,昔日的官墓王陵如今已然“還地於民”、成為雅俗共賞的公園景區,每逢周末假日,動輒吸引普羅大眾前往遊賞。
如此深刻的轉變,恐或也是大清諸皇在天之靈始料未及的吧?
墓園裡的百年思索
位於瀋陽的清昭陵(俗稱瀋陽北陵),即為大清第二位帝王——清太宗皇太極及其后妃同葬的陵寢。除卻倚托古蹟推擴生成的現代園林建設,昭陵本區且依循嚴謹的“前朝後寢”、“中軸線”規制進行布局,如此不僅開展出對稱性極強的空間感,也藉此含蘊了禮教絜矩之美。
昭陵可分作三大區塊,前部由下馬碑及至正紅門處,兩旁依序分列著華表、石獅、神橋、牌坊等裝飾,率先延來殊聖的氣息;正紅門即陵寢主門,由此伸延出的風水牆將陵區整體包覆起來,若緣著中央筆直的神道前行,則可抵達神功聖德碑所在的碑樓及其後頭的方城,是為昭陵的中部段;至於最核心的地帶,則囊括明樓、寶頂、地宮等,一來藉由恢宏的城池結構呈現幽冥世界的莊嚴秩序,二來也透過建築本身的構作,映繪漢、滿、蒙等民族文化融會的現象。
走逛盛京後花園
紫煙薰衣草莊園
紫色的薰衣草向來予人浪漫想像,位於瀋陽市郊的紫煙薰衣草莊園沿習這份印象,園內除卻開發一片如煙飄香的薰衣草田,又廣泛栽種馬鞭草、向日葵、波斯菊等觀賞類植株,此外還設有各種造型巧趣的立牌或標誌,適合闔家周末踏青、拍照,與此同時也是婚紗攝影的勝地。
盤錦紅海灘
盤錦紅海灘並非真的「海灘」,而是由一片頗能適應當地鹽鹼土質的鹼蓬草所組成的大面積溼地。由於鹼蓬草入秋後色澤將益發透紅,遊客得租騎自行車、穿越在豔絕的灘頭間,感受造化別樣的神奇!
瀋陽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
棋盤山得名自李鐵拐和呂洞賓對弈的神話,作為長白山系的餘脈,棋盤山系錯雜著高丘矮陵,迴環的谷壑間更盈抱著水色澄澈的秀湖,形成鳶飛魚躍的生態系。而在豐美的植物林相之外,冬季的棋盤山另開發出五花包門的冰雪活動,包括滑雪、冰雕展示等,定能滿足戶外運動喜好者的需求!
爭渡新義州
左岸初體驗
位於鴨綠江左岸、毗鄰中國丹東市的新義州,原為朝鮮平安北道的首府, 後因應經濟改革政策,當局決意於當地成立特別行政區;該區和新義州市的範疇相互參差,無論如何,經過多年發展,著重與國際接軌的新義州特別行政區隱然躍為經濟重鎮,而相對開放的環境風氣復加上地利之便,儼然使得新義州成為不少外籍人士初探朝鮮的目的地。
隔岸生活
由於神秘的朝鮮對觀光客而言猶具幾分另類吸引力,目前也頗有些在地旅行社著手經辦“新義州一日遊”行程;在入境申請方面,臺灣人比照外賓規格,須提前四天至一星期提交相關證件資料, 參與費用約莫落在人民幣一千三百元至一千六百元不等(通常為中國大陸本地遊客的雙倍);由於朝鮮針對該項一日遊行程採取統一標規制,因而參訪新義州的內容亦大同小異,通常包括遊覽化妝品工廠、民俗公園、美術博物館等,並欣賞在學孩童“超乎年齡”的成熟演出。只不過由於國際局勢的起伏跌宕,“新義州一日遊”的申批結果往往也隨之變動,故亦欲參團者恐較難掌握自身的期程安排。
當然,因故未能親炙該地的遊客,也不妨選擇走水路、自江面間臨眺對岸若隱若現的日常生活樣態。丹東市靠斷橋一帶的觀光碼頭,規劃有遊江船班的登岸點,每日定時發船、往返鴨綠江面,幸運的話還能遇上朝鮮小販兜售日用雜什。儘管無法明正言順地適彼疆土,能夠乘風破水、近距離感受國之邊界的往來互動,想來也算得上是難得的體驗!
攀越虎山長城
極目臨江國界
倘使北京近郊如金龍般迤邐的長城帶有天子腳下的貴冑氣息,那麼地處偏遠、和朝鮮隔水遙望的虎山長城,無疑就像一隻昂首瞵視的出柙猛虎,散發著不羈的野性。
何以在遠離神州中土的鴨綠江畔,會兀自矗立著這樣一道雄壯的防禦屏障?據《明史》所載,彼時正值政權迭替之際,“元人北歸,屢謀興復”,明成祖朱棣將國都北遷後,中央朝廷為了應付與日俱增的外患,便開始積極布設邊關、架設工事,從而阻絕部落外族侵擾漢地的機會——虎山長城的建置,或許正是見證這段敵、我之別歷史的絕佳範式。
其所在的高丘,因本身的山勢走向宛如兩只豎立的獸耳,故早先又名“馬耳山”、“虎耳山”;學者專家本以為虎山長城的存在符契了《明史》中“東起鴨綠,西抵嘉峪,綿亙萬里,分地守御”的官方述記,但後來復依照其所使用的原料和工法推敲,認為這段長城遺址應分屬於時代更早的燕長城——無論如何,虎山長城的“重新出土”,不僅將邊防部署的時序向前伸延了千年,更修正了傳統教科書上所載“(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的說法。
坐此望彼的風光
如今遊客所見的虎山長城,嚴格上來說是根據一九九二年頒布的《虎山長城修復設計方案》進行復刻的;據當地人表示,復刻的長城主要運用相對堅實的磚料取代原先毛石、土堆等素材,所在之處雖幾經位移,大體仍依循山勢走向構築而成,頗能再現彼時邊牆禦敵的氣魄。
就攀越的難易度而言,四號牆臺到九號空心敵樓間的路段相對平緩,前半部的走勢反而稍顯峭拔,尤其是從三號空心敵樓(山頂敵臺)往四號牆臺間途經的山險牆段,坡度頗為峻急,挑戰起來並不輕鬆;部分遊客或選擇“先甘後苦”,由後方入口進城,或將四號牆臺當成折返點原路繞回,避開那一段陡壁高梯。
然而,與其一鼓作氣衝刺至終點,遊客倒不若適時佇足、一面賞覽長城周邊的景色——比如作為制高點的三號空心敵樓,便十分合於小憩片刻。站在垛口邊上望過去,除卻可見迂曲如帶的鴨綠江和在水一方的朝鮮領地,此間更突出的當屬一壟壟參差並比的田畝,以及對過三兩錯落的低矮村舍了!若非江面上偶現的邊境巡弋艇,眼下的美景豈不足以喚起田園牧歌式的古老情懷……
儘管地處遼遠,不過和動輒萬頭攢動的北京八達嶺、慕田峪長城段相比,坐落於丹東地界的虎山長城,顯得格外遺世而獨立,加以毗鄰中、朝兩國邊界,坐此望彼的風光因而別具幾分異域情調,意欲鍛鍊筋骨和腿力者,不妨將之納入遊覽東北邊城時的必訪之地!
漫步清昭陵
沉吟出走
瀋陽舊稱“盛京”,被目喻為滿清皇室宗祖的龍興之地,具有不可搖撼的地位;儘管滿清大舉入關以後,最終選擇定都北京,位處關外的瀋陽一地卻仍留有諸多皇家建置,形成別樹一幟的帝國文化內涵。
曾前往瀋陽觀光的旅人,大概均不會錯過兼具八旗特色和草原意象的瀋陽故宮,除此之外,大清開國前後的幾位領導人物,包括努爾哈赤、皇太極及其祖輩,皆落葬於東北,是為福陵、昭陵和永陵——其中前二者分別位於瀋陽的東、北郊野,唯幾經運去代遷,昔日的官墓王陵如今已然“還地於民”、成為雅俗共賞的公園景區,每逢周末假日,動輒吸引普羅大眾前往遊賞。
如此深刻的轉變,恐或也是大清諸皇在天之靈始料未及的吧?
墓園裡的百年思索
位於瀋陽的清昭陵(俗稱瀋陽北陵),即為大清第二位帝王——清太宗皇太極及其后妃同葬的陵寢。除卻倚托古蹟推擴生成的現代園林建設,昭陵本區且依循嚴謹的“前朝後寢”、“中軸線”規制進行布局,如此不僅開展出對稱性極強的空間感,也藉此含蘊了禮教絜矩之美。
昭陵可分作三大區塊,前部由下馬碑及至正紅門處,兩旁依序分列著華表、石獅、神橋、牌坊等裝飾,率先延來殊聖的氣息;正紅門即陵寢主門,由此伸延出的風水牆將陵區整體包覆起來,若緣著中央筆直的神道前行,則可抵達神功聖德碑所在的碑樓及其後頭的方城,是為昭陵的中部段;至於最核心的地帶,則囊括明樓、寶頂、地宮等,一來藉由恢宏的城池結構呈現幽冥世界的莊嚴秩序,二來也透過建築本身的構作,映繪漢、滿、蒙等民族文化融會的現象。
走逛盛京後花園
紫煙薰衣草莊園
紫色的薰衣草向來予人浪漫想像,位於瀋陽市郊的紫煙薰衣草莊園沿習這份印象,園內除卻開發一片如煙飄香的薰衣草田,又廣泛栽種馬鞭草、向日葵、波斯菊等觀賞類植株,此外還設有各種造型巧趣的立牌或標誌,適合闔家周末踏青、拍照,與此同時也是婚紗攝影的勝地。
盤錦紅海灘
盤錦紅海灘並非真的「海灘」,而是由一片頗能適應當地鹽鹼土質的鹼蓬草所組成的大面積溼地。由於鹼蓬草入秋後色澤將益發透紅,遊客得租騎自行車、穿越在豔絕的灘頭間,感受造化別樣的神奇!
瀋陽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開發區
棋盤山得名自李鐵拐和呂洞賓對弈的神話,作為長白山系的餘脈,棋盤山系錯雜著高丘矮陵,迴環的谷壑間更盈抱著水色澄澈的秀湖,形成鳶飛魚躍的生態系。而在豐美的植物林相之外,冬季的棋盤山另開發出五花包門的冰雪活動,包括滑雪、冰雕展示等,定能滿足戶外運動喜好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