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人看来,税制不同、体制不同、国情不同,单纯比较房价,或者比较房价收入比是不合适的。的确这样,拿仅仅发展了几十年的中国和发展了百余年的发达国家比,确实对中国不公平。
但是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为什么房价会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而对另外一些国家的人来说,却是云淡风轻?我们总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找找差距,学学经验,不要让高房价成为中国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心头之痛。
日本:首付不需父母拿
日本人买房平均花费约为3493.7万日元(100日元约合7.79元人民币)。作为参照,日本大学毕业生的月薪起薪通常将近30万日元,40岁左右职员的月薪大约为四五十万日元,另外还有额度较高的年终奖(通常相当于两个月工资)。
相对于日本人的收入,日本的房价并未给日本民众带来太多焦虑和压力。的确,日本年轻人在30岁以前大多并不买房,多是租房居住,但这与中国式的“买不起房子”并不相同。在中国,年轻人买房多是父母提供首付,而在日本,年轻人多是靠自己挣足首付,再贷款购房。这其中的差异不言自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京工作的居民,还可以选择生活在近郊甚至是东京都以外的千叶、神奈川和琦玉等县。这里的一套大三居,房价折合人民币往往不过一两百万。在这些地方,乘坐地铁到东京市中心大约半小时。由于附近的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较为齐备,居民可以放心地让孩子在附近就学,或是让老人在附近就医。
在日本,住在郊区甚至是远郊,并不会太多地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一位议员秘书,平时住在距离东京30公里外的横滨,每天乘坐地铁到市中心的国会上班,路上仅需半个多小时,孩子则在家附近就读中学。到了周末,一家人可以安心在横滨享受生活。
因为郊区生活同样便利,日本退休的老人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归隐田园。在几大报纸的广告版面,时常可以看到这种“养老房”的广告:一座小楼,一片菜园,周围或是面朝大海,或是青山温泉,甚至干脆可以拥有一片山林,位置在东京附近的千叶、栃木、神奈川等地,从家中到附近车站乘坐电车40~50分钟即可到达东京市中心,而这样的房产价格往往折合人民币不过百万元。
美国:房子从来不是负担
美国房价最贵的地方是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州。不过也很难用贵得惊人来形容。
在纽约州,2010年第一季度每套房屋的价格中线在30万(1美元约合6.77元人民币)至45万美元之间,只有曼哈顿岛上的高档房屋价格会达到每平方米近万美元。
在加州北部,位于名校区的独立花园别墅,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售价相当于每平方米1万元人民币。这个价钱包括全屋装修和双车库,并附有花园。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房屋面积指的是使用面积,像车库、阳台等是不计入房屋面积的。
美国房屋的价格一般是家庭年收入的5倍,在这个讲究享乐的国度里,房子基本不会成为普通家庭的负担。
和中国不大一样的是,房主购房之后每年还需缴纳数额不菲的物业税。在一些好学区,一座居住面积大约为300平方米的住宅价格为50万美元左右,但每年物业税会接近1万美元。
不过,美国人是比较乐于缴纳物业税的,物业税的确带来了优良的物业服务,同时,如果是首套房,针对物业税,美国政府有很多减免项目,实际不需要缴纳那么多。当然,若是想炒房,物业税就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这也是在美国很少有人炒房的原因之一。
因为金融危机,在佛罗里达和加利福尼亚州一些城市,房价腰斩了一半以上。按照目前的房价,包括华盛顿在内的许多美国大中城市,房价水平其实都低于中国的北京和上海。
当然,即便是金融危机之前,房子对于美国人来说也不是负担。
从各项数据看,今年上半年,美国房市正在好转,即便美国房市真的完全走出危机,恢复繁荣仍需要很长的时间。对于美国人来说,此前的房市的火爆以及随后泡沫的破裂犹如一场刻骨铭心的悲喜剧。
这种大起大落的过程,或许也再一次印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律:是泡沫,总会破裂的。
澳大利亚:涨10%政府就紧张
从北京移民到悉尼13年的王先生最近特别高兴,因为他到悉尼定居后,12年前花45万澳元(1澳元约合6.22元人民币)买的房子,现在已经涨到了110多万澳元,他也因此可以算得上澳大利亚的一位百万富翁了。
他算是幸运的,因为赶上了澳大利亚楼市的繁荣期。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去年4月到今年3月,全国民宅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0%到20%,而其中各州首府城市的涨幅均在20%左右,为1989年以来涨幅最高的一年。
那么,房价上涨,对澳大利亚人来说会是负担吗?一项调查显示,在2008年时,购房花费约为澳大利亚城市家庭年收入的6~10倍。显然,10%~20%的涨幅还不至于让澳大利亚人因为买房伤筋动骨。
不过,政府已经开始担心了。澳大利亚全国房地产协会主席艾雷表示,太阳每天照样升起没错,但澳大利亚房地产价格不可能照这个幅度上涨,否则总有一天没人买得起房子。他认为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正在趋于冷却,不会像去年底和今年初那么火爆。
为了控制房价,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从去年10月开始连续6次加息。有人算了一笔账,这6次加息,使得从银行借贷30万澳元分25年还清贷款的人每年要多供3400澳元。
此外,政府还在不断推出廉租房,并收紧移民政策,期望以此遏制房价上涨。
泰国:租买两相宜
住,在泰国不是个问题,无论是对当地人而言,还是对外国人而言。尽管泰国人收入不高,但房价也很便宜,而且解决居住的方式很多。
一位中国朋友曾花费人民币约80万元,在曼谷连房带地购置了一栋联排别墅,位置大致相当于北京的四环附近。别墅分三层,落地面积大约90平方米,还带一小院。
泰國土地私有化,大多数人对家的概念是必须要有地、有院子。而对于城市青年、求学者、流浪工作者而言,不得已才去买公寓楼。
曼谷是亚洲外国人定居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受国籍限制,外国人在泰国无法买地,从而拉动了公寓楼市场。不过,2008年城市金融地界内的公寓楼每平方米也就卖到一两万元人民币,而出了中心城区,房价就急速下滑。
如果还是买不起房,许多人会选择租房。在曼谷市中心,一套80平方米的两居公寓房月租费用约合人民币2000元。
作为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大大小小的招待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些招待所提供长期租用服务,租金比公寓房还要便宜许多,每月差不多只需人民币500元,而且提供保安和保洁。
在乡村,一些穷人买不起地也没有关系,他们花费极少的资金就可以在河流或者湖边盖起小木屋、高脚屋,也相对宜居。在难得寒冻的泰国,居住,实在不是个问题。摘自《国际先驱导报》2010.7.27
但是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为什么房价会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而对另外一些国家的人来说,却是云淡风轻?我们总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找找差距,学学经验,不要让高房价成为中国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心头之痛。
日本:首付不需父母拿
日本人买房平均花费约为3493.7万日元(100日元约合7.79元人民币)。作为参照,日本大学毕业生的月薪起薪通常将近30万日元,40岁左右职员的月薪大约为四五十万日元,另外还有额度较高的年终奖(通常相当于两个月工资)。
相对于日本人的收入,日本的房价并未给日本民众带来太多焦虑和压力。的确,日本年轻人在30岁以前大多并不买房,多是租房居住,但这与中国式的“买不起房子”并不相同。在中国,年轻人买房多是父母提供首付,而在日本,年轻人多是靠自己挣足首付,再贷款购房。这其中的差异不言自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京工作的居民,还可以选择生活在近郊甚至是东京都以外的千叶、神奈川和琦玉等县。这里的一套大三居,房价折合人民币往往不过一两百万。在这些地方,乘坐地铁到东京市中心大约半小时。由于附近的教育、医疗等配套资源较为齐备,居民可以放心地让孩子在附近就学,或是让老人在附近就医。
在日本,住在郊区甚至是远郊,并不会太多地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一位议员秘书,平时住在距离东京30公里外的横滨,每天乘坐地铁到市中心的国会上班,路上仅需半个多小时,孩子则在家附近就读中学。到了周末,一家人可以安心在横滨享受生活。
因为郊区生活同样便利,日本退休的老人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归隐田园。在几大报纸的广告版面,时常可以看到这种“养老房”的广告:一座小楼,一片菜园,周围或是面朝大海,或是青山温泉,甚至干脆可以拥有一片山林,位置在东京附近的千叶、栃木、神奈川等地,从家中到附近车站乘坐电车40~50分钟即可到达东京市中心,而这样的房产价格往往折合人民币不过百万元。
美国:房子从来不是负担
美国房价最贵的地方是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州。不过也很难用贵得惊人来形容。
在纽约州,2010年第一季度每套房屋的价格中线在30万(1美元约合6.77元人民币)至45万美元之间,只有曼哈顿岛上的高档房屋价格会达到每平方米近万美元。
在加州北部,位于名校区的独立花园别墅,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售价相当于每平方米1万元人民币。这个价钱包括全屋装修和双车库,并附有花园。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房屋面积指的是使用面积,像车库、阳台等是不计入房屋面积的。
美国房屋的价格一般是家庭年收入的5倍,在这个讲究享乐的国度里,房子基本不会成为普通家庭的负担。
和中国不大一样的是,房主购房之后每年还需缴纳数额不菲的物业税。在一些好学区,一座居住面积大约为300平方米的住宅价格为50万美元左右,但每年物业税会接近1万美元。
不过,美国人是比较乐于缴纳物业税的,物业税的确带来了优良的物业服务,同时,如果是首套房,针对物业税,美国政府有很多减免项目,实际不需要缴纳那么多。当然,若是想炒房,物业税就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这也是在美国很少有人炒房的原因之一。
因为金融危机,在佛罗里达和加利福尼亚州一些城市,房价腰斩了一半以上。按照目前的房价,包括华盛顿在内的许多美国大中城市,房价水平其实都低于中国的北京和上海。
当然,即便是金融危机之前,房子对于美国人来说也不是负担。
从各项数据看,今年上半年,美国房市正在好转,即便美国房市真的完全走出危机,恢复繁荣仍需要很长的时间。对于美国人来说,此前的房市的火爆以及随后泡沫的破裂犹如一场刻骨铭心的悲喜剧。
这种大起大落的过程,或许也再一次印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律:是泡沫,总会破裂的。
澳大利亚:涨10%政府就紧张
从北京移民到悉尼13年的王先生最近特别高兴,因为他到悉尼定居后,12年前花45万澳元(1澳元约合6.22元人民币)买的房子,现在已经涨到了110多万澳元,他也因此可以算得上澳大利亚的一位百万富翁了。
他算是幸运的,因为赶上了澳大利亚楼市的繁荣期。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去年4月到今年3月,全国民宅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0%到20%,而其中各州首府城市的涨幅均在20%左右,为1989年以来涨幅最高的一年。
那么,房价上涨,对澳大利亚人来说会是负担吗?一项调查显示,在2008年时,购房花费约为澳大利亚城市家庭年收入的6~10倍。显然,10%~20%的涨幅还不至于让澳大利亚人因为买房伤筋动骨。
不过,政府已经开始担心了。澳大利亚全国房地产协会主席艾雷表示,太阳每天照样升起没错,但澳大利亚房地产价格不可能照这个幅度上涨,否则总有一天没人买得起房子。他认为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正在趋于冷却,不会像去年底和今年初那么火爆。
为了控制房价,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从去年10月开始连续6次加息。有人算了一笔账,这6次加息,使得从银行借贷30万澳元分25年还清贷款的人每年要多供3400澳元。
此外,政府还在不断推出廉租房,并收紧移民政策,期望以此遏制房价上涨。
泰国:租买两相宜
住,在泰国不是个问题,无论是对当地人而言,还是对外国人而言。尽管泰国人收入不高,但房价也很便宜,而且解决居住的方式很多。
一位中国朋友曾花费人民币约80万元,在曼谷连房带地购置了一栋联排别墅,位置大致相当于北京的四环附近。别墅分三层,落地面积大约90平方米,还带一小院。
泰國土地私有化,大多数人对家的概念是必须要有地、有院子。而对于城市青年、求学者、流浪工作者而言,不得已才去买公寓楼。
曼谷是亚洲外国人定居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受国籍限制,外国人在泰国无法买地,从而拉动了公寓楼市场。不过,2008年城市金融地界内的公寓楼每平方米也就卖到一两万元人民币,而出了中心城区,房价就急速下滑。
如果还是买不起房,许多人会选择租房。在曼谷市中心,一套80平方米的两居公寓房月租费用约合人民币2000元。
作为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大大小小的招待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些招待所提供长期租用服务,租金比公寓房还要便宜许多,每月差不多只需人民币500元,而且提供保安和保洁。
在乡村,一些穷人买不起地也没有关系,他们花费极少的资金就可以在河流或者湖边盖起小木屋、高脚屋,也相对宜居。在难得寒冻的泰国,居住,实在不是个问题。摘自《国际先驱导报》20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