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年教师成为幼儿园新时代的主力军,幼儿科学活动中青年教师的关键提问与有效回应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师幼互动的积极、有效性。在幼儿科学活动中青年教师的提问与回应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和回应没有事前做好预计,准备不足;青年教师缺乏一些师幼互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技巧。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提高青年教师有效回应的几点建议:青年教师对幼儿的有效回应需事先准备好交流点,并有有效回应应急小技巧,对幼儿的有效回应需长时间磨炼、积累。
关键词:科学活动;有效回应;年龄
在现代社会,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公民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其他心理品质的特定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使他们参与社会科学决策的一个学习过程。对于学龄前幼儿,重视科学教育,重视科学教育的“目标”,更重视科学教育的“过程”。
师幼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师幼互动的具体情景可能是千变万化的,既可能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发生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活动中。其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与个别幼儿、小组幼儿和全体幼儿的交往,或是与幼儿共同游戏、指导教学、对幼儿表扬鼓励、要求示范等。内容也可能丰富多样,如对幼儿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行为的指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等。
如何让师幼互动变得更加积极、有效,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回应是关键。在科学教育中,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回应对提高幼儿持续研究、探索科学现象,了解科学原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而言,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幼儿科学活动中青年教师的提问与回应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对幼兒的提问和回应没有事前做好预计,准备不足
青年教师常会走进这样的误区:在观摩成熟型教师集体活动或个别学习分享的时候,他们会对这些教师与幼儿间精彩的互动拍手叫好,误认为这些成熟型教师是“一日之功”,自己简单地模仿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也会在活动之前将活动中的关键提问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对可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环节“预演”,做到“胸有成竹”,这对缺乏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更加重要。
2.青年教师缺乏一些提高师幼互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技巧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关键提问与回应非常灵活,每一个活动各不相同,如果靠成熟型教师一字一句地“教授”,对青年教师一时面临的问题可能有所帮助,但并非长久之计。能够从一些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关键提问与回应的案例中整理一些真正能为青年教师所用的技巧、方法才是当务之急。
二、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提高青年教师关键提问的几点建议
1.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关键提问的适切性
青年教师在工作之初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提出的问题,孩子们好像不明白呢?归根结底,就是青年教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把握不足。针对不同年龄幼儿开展的科学活动,关键提问也会有所变化,应体现出适切性。
2.结合科学活动特质,转换关键提问的多种形式
科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会根据班级幼儿情况、自身的教学特点形成操作性较强的科学活动和注重交流性的科学活动。当科学活动特质发生变化时,关键性提问也会产生变化,形式多样。
案例分析:“我来帮你”是中班上学期进行的一节科学活动,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操作,了解使用不同的工具将物体变长。在这节活动中,老师的关键提问简洁明了:“你用什么方法把什么变长了?”就是这样一个关键提问,对幼儿思维的挑战尤为明显。对于科学特质凸显、操作性较强的科学活动在关键提问上可以尽量简洁,并可将两个纬度的提问内容合并在一个关键提问中。当然,在科学活动中还有大量的活动是以交流为主的,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的关键提问会产生变化,目的是激发幼儿尽情地表达表现。从以上案例分析不难看出,随着科学活动特质发生了变化,关键提问的形式也有所变化,却也体现出科学活动中教师关键提问的多种形式。
三、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提高青年教师有效回应的几点建议
1.青年教师对幼儿的有效回应需事先准备好交流点
青年教师一定要事先想好交流的点,想好提出一个问题后,幼儿可能出现的多种回答,然后针对这样的回答给予有意义的回应。要想做到这点,离不开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对本班孩子的了解等,要想上好一堂活动,这样的事先准备是不能缺少的。
案例分析:教师在几个与幼儿互动的环节上可以早做准备,比如教师问:“你觉得小蚂蚁点点在树枝上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秋天景色?”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这样一个提问,事先准备幼儿可能会有的回答,并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一些回应,比如,“点点看到了枫树。”教师可以回应:“一片片红彤彤的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感觉真美丽。”“我觉得小点点可能是看到了很多庄稼。”教师可以回应:“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庄稼都成熟了,稻子可以收割啦。”……当教师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回答有所准备之后,在真正开展活动的时候,给予幼儿的回应才会更加有效,更有意义。
2.青年教师对幼儿的有效回应需有应急小技巧
“回应解救法”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可以被频繁借鉴、使用。“回应解救法”,用一句话解释就是,从看似错误的回答中找出亮点,把回答拉回来。
案例分析:
案例1:在进行小班科学活动“蛋宝宝”时,老师将鸡蛋敲开,让蛋清流出来,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教师:什么流出来了?
幼儿:油、鼻涕……
教师:像油一样的东西叫什么呢?
幼儿的回答让教师啼笑皆非,但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找到合适的回应,教师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教师不妨这样回答:“这个像油一样的东西叫什么呢?”这样的回答既没有完全否定幼儿的回答,又提醒幼儿继续思考,真是很巧妙又很实用的好方法。
幼儿其实理解了老师的问题,但是没有正确地回答。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妨将幼儿已有却不太准确的经验进行梳理再还给孩子,帮助孩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并让全体幼儿获得正确的生活常识和经验。
以上案例中,有些幼儿的“思维歪了”,有些幼儿是“思维正确,语言错位”,青年教师在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常会觉得无所适从,觉得尴尬无比,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幼儿,匆忙中就过去了。但是利用“回应解救法”,青年教师在碰到这些情况时,只要通过一些小技巧就能轻松化解,让自己对幼儿的回应显得更加有效。
3.青年教师对幼儿的有效回应需长时间磨炼、积累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要想在与幼儿互动时表现出从容不迫,体现出教师回应的有效性,就应将一些理论知识、一些好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进步,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实践出真知”,作为青年教师更应把这句话视为工作的准则,踏踏实实地去做,才能收获更多。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青年教师的关键提问和有效回应决定了师幼互动是否积极、有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一些好方法,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青年教师踏实地走好工作最初的路,相信一定会对今后更好地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朱春华.小班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J].上海托幼,2011(11).
作者简介:吴小燕(1987.9—),女,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就职于徐汇五原路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达能力。
编辑 李建军
关键词:科学活动;有效回应;年龄
在现代社会,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公民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其他心理品质的特定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使他们参与社会科学决策的一个学习过程。对于学龄前幼儿,重视科学教育,重视科学教育的“目标”,更重视科学教育的“过程”。
师幼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师幼互动的具体情景可能是千变万化的,既可能发生在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发生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活动中。其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与个别幼儿、小组幼儿和全体幼儿的交往,或是与幼儿共同游戏、指导教学、对幼儿表扬鼓励、要求示范等。内容也可能丰富多样,如对幼儿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行为的指导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等。
如何让师幼互动变得更加积极、有效,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回应是关键。在科学教育中,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与回应对提高幼儿持续研究、探索科学现象,了解科学原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而言,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幼儿科学活动中青年教师的提问与回应存在的问题
1.青年教师对幼兒的提问和回应没有事前做好预计,准备不足
青年教师常会走进这样的误区:在观摩成熟型教师集体活动或个别学习分享的时候,他们会对这些教师与幼儿间精彩的互动拍手叫好,误认为这些成熟型教师是“一日之功”,自己简单地模仿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也会在活动之前将活动中的关键提问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对可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环节“预演”,做到“胸有成竹”,这对缺乏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更加重要。
2.青年教师缺乏一些提高师幼互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技巧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关键提问与回应非常灵活,每一个活动各不相同,如果靠成熟型教师一字一句地“教授”,对青年教师一时面临的问题可能有所帮助,但并非长久之计。能够从一些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关键提问与回应的案例中整理一些真正能为青年教师所用的技巧、方法才是当务之急。
二、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提高青年教师关键提问的几点建议
1.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关键提问的适切性
青年教师在工作之初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提出的问题,孩子们好像不明白呢?归根结底,就是青年教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把握不足。针对不同年龄幼儿开展的科学活动,关键提问也会有所变化,应体现出适切性。
2.结合科学活动特质,转换关键提问的多种形式
科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会根据班级幼儿情况、自身的教学特点形成操作性较强的科学活动和注重交流性的科学活动。当科学活动特质发生变化时,关键性提问也会产生变化,形式多样。
案例分析:“我来帮你”是中班上学期进行的一节科学活动,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操作,了解使用不同的工具将物体变长。在这节活动中,老师的关键提问简洁明了:“你用什么方法把什么变长了?”就是这样一个关键提问,对幼儿思维的挑战尤为明显。对于科学特质凸显、操作性较强的科学活动在关键提问上可以尽量简洁,并可将两个纬度的提问内容合并在一个关键提问中。当然,在科学活动中还有大量的活动是以交流为主的,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的关键提问会产生变化,目的是激发幼儿尽情地表达表现。从以上案例分析不难看出,随着科学活动特质发生了变化,关键提问的形式也有所变化,却也体现出科学活动中教师关键提问的多种形式。
三、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提高青年教师有效回应的几点建议
1.青年教师对幼儿的有效回应需事先准备好交流点
青年教师一定要事先想好交流的点,想好提出一个问题后,幼儿可能出现的多种回答,然后针对这样的回答给予有意义的回应。要想做到这点,离不开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对本班孩子的了解等,要想上好一堂活动,这样的事先准备是不能缺少的。
案例分析:教师在几个与幼儿互动的环节上可以早做准备,比如教师问:“你觉得小蚂蚁点点在树枝上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秋天景色?”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这样一个提问,事先准备幼儿可能会有的回答,并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一些回应,比如,“点点看到了枫树。”教师可以回应:“一片片红彤彤的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感觉真美丽。”“我觉得小点点可能是看到了很多庄稼。”教师可以回应:“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庄稼都成熟了,稻子可以收割啦。”……当教师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回答有所准备之后,在真正开展活动的时候,给予幼儿的回应才会更加有效,更有意义。
2.青年教师对幼儿的有效回应需有应急小技巧
“回应解救法”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可以被频繁借鉴、使用。“回应解救法”,用一句话解释就是,从看似错误的回答中找出亮点,把回答拉回来。
案例分析:
案例1:在进行小班科学活动“蛋宝宝”时,老师将鸡蛋敲开,让蛋清流出来,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教师:什么流出来了?
幼儿:油、鼻涕……
教师:像油一样的东西叫什么呢?
幼儿的回答让教师啼笑皆非,但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找到合适的回应,教师就会显得手足无措。教师不妨这样回答:“这个像油一样的东西叫什么呢?”这样的回答既没有完全否定幼儿的回答,又提醒幼儿继续思考,真是很巧妙又很实用的好方法。
幼儿其实理解了老师的问题,但是没有正确地回答。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妨将幼儿已有却不太准确的经验进行梳理再还给孩子,帮助孩子把意思表达清楚,并让全体幼儿获得正确的生活常识和经验。
以上案例中,有些幼儿的“思维歪了”,有些幼儿是“思维正确,语言错位”,青年教师在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常会觉得无所适从,觉得尴尬无比,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幼儿,匆忙中就过去了。但是利用“回应解救法”,青年教师在碰到这些情况时,只要通过一些小技巧就能轻松化解,让自己对幼儿的回应显得更加有效。
3.青年教师对幼儿的有效回应需长时间磨炼、积累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要想在与幼儿互动时表现出从容不迫,体现出教师回应的有效性,就应将一些理论知识、一些好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进步,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实践出真知”,作为青年教师更应把这句话视为工作的准则,踏踏实实地去做,才能收获更多。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青年教师的关键提问和有效回应决定了师幼互动是否积极、有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一些好方法,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青年教师踏实地走好工作最初的路,相信一定会对今后更好地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朱春华.小班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J].上海托幼,2011(11).
作者简介:吴小燕(1987.9—),女,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就职于徐汇五原路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达能力。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