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悔改—和解:“历史正义”的“德国范式”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q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等国受到的国际压力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之际,有几个国家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受到巨大的国际压力,而且“历史纠纷”又与国际安全关系紧张形成联动。
  日本安倍政府美化侵略、回避历史罪责的言行,不仅受到中国、韩国等日本军国主义受害国的强烈批评和不满,也经常受到西方国家的质疑和批评。2015年3月1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日期间,多次强调直面历史、正视过去是与邻国和解的前提,就历史认识问题敲打并敦促日本。美国官方也一再就历史认识问题公开向日本施压。在4月安倍访美前后,美国各界就历史认识问题对日施压。4月21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玛丽·哈夫敦促日本以有助于推动“弥合及和解”的方式处理二战历史问题。23日,25位美国国会议员联名致信日本驻美大使,希望安倍访美能重申和确认“村山谈话”与“河野谈话”做出的历史结论,“正视历史”。在安倍结束访美后,包括傅高义等重量级学者的美国一大批知名历史学家就日本战时性奴隶问题发表声明,称日本对这一问题的解读影响了他们对日本形象的认知,指出否认和淡化在性奴隶身上所发生的一切是不可接受的,敦促日本为探究公正的历史创造自由,承认昔日的错误。来自西方的压力,反过来促使日本国内要求直面历史、谢罪道歉的呼声上升。
  俄罗斯非常希望国际社会能承认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牺牲和贡献,借此为其大国地位和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立场寻找合法性,但其举行的纪念活动却受到了西方的集体抵制。俄罗斯的东欧邻国则将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与纳粹德国以极权主义相提并论,并将二战前期苏联在东欧的行为解读为侵略,以此否定当下俄罗斯在东欧的地缘政治诉求。
  土耳其在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上的立场也再次受到西方严厉批评。今年正好是这一惨案发生100周年。欧洲议会以及西方多国政府上半年通过决议,要求土耳其承认其一战期间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为“种族灭绝”。长期以来,一些欧盟成员国要求土耳其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为“种族灭绝”,并将之作为是否吸纳土耳其加入欧盟的一个条件。美国国会也曾数次就此通过决议,要求土耳其正视历史,承担罪责。
  新“历史正义”规范的形成
  一直到帝国主义时代,征服往往是国家或民族走向强盛的重要途径,清算其中的“大规模暴行”和“罪责”则是胜利者群体对失败者群体的权利。对于暴行的受害者群体而言,冤冤相报的复仇是矫正“历史非正义”、重建“历史正义”的主要方式,否则只能留下难以和解的冤仇,或走向自然的遗忘。
  但在当代,关于包括国家在内的群体之间如何面对历史罪责,国际社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和平方式矫正“历史非正义”的新路径和新规范。一方面,国际社会已经初步形成了惩戒大规模暴行个体责任人的法律框架。针对卢旺达、南联盟等问题设立国际刑事法庭并审判相关责任人,通过《罗马规约》(1998年)并建立“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这些国际刑事司法领域的新进展都进一步确立并发展了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形成的个人担责原则。对严重暴行负有责任的国家或组织的领导人,不再能轻易因国家主权的庇护而免于责罚。另一方面,历史上的施害者群体则被要求通过认罪—道歉—修补来求得受害者群体的宽恕,双方由此消解冤仇、走向和解,实现“历史正义”并建构某种共有或共享的历史记忆。
  “德国范式”的出现,正反映出这种新型“历史正义”规范的初步形成。国际社会或有关国家向前述三个国家施加压力的过程,都在不同侧面借用了德国这个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正面典范。日本、土耳其和俄罗斯的有关言行与德国的认罪、修补和清算极权主义的做法,在当今围绕历史认识产生的纷争中形成了比附和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着国际政治中关于权利/义务、合法/非法、正义/邪恶的认知。从施害者层面来看,反对类似于纳粹德国的邪恶和暴行,像当今德国那样去认罪—悔改—修补,已经成了当今国际社会中被普遍接受和推崇的行为准则。从受害者层面来看,向犹太人那样去发掘、建构和传播遭受暴行的历史事实,以此为据坚持追讨“历史正义”,并在施害者认罪—悔改—修补的情况下报以宽恕与和解,则是广受期待的“合宜”行为。德国成了国际社会衡量“历史正义”问题的一把新标尺。德国和犹太人对待纳粹德国历史罪责的做法成了广受推崇和援引的榜样。
  战后,德国在历史问题上一直致力于修补与当年受害者的关系,深化与邻国的历史性和解进程。德国不仅接受纽伦堡审判的合法性,而且一直在对旧纳粹党徒实现自我清算,一直在为纳粹的侵略和暴行反省和道歉,仍然在为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受害者大量支付赔偿。德国仍然坚持“直面历史”,其历史教科书中也将纳粹主义和大屠杀历史置于关键位置。德国是前南联盟特别刑事法庭、卢旺达特别刑事法庭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的关键支持者。德国领导人也都热心地在国际舞台推广关于认罪—悔改—和解的“德国经验”。
  德国政府对犹太人等纳粹主义的受害者进行历史性修补的意愿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否定大屠杀、种族排外、反犹主义,甚至“爱国主义”等思想和行为很容易让人担忧纳粹主义回潮,因此在德国被纳入“政治不正确”范畴,甚至成为“社会禁忌”和刑法惩戒的对象。德国这种做法也不是西方世界的特例。西方许多国家为它们当年在纳粹实施大屠杀期间的旁观、协从甚至参与行为进行道歉和修补,并于2000年通过联合国推动设立了“国际大屠杀纪念日”。西方国家政府还为其他的一些“非正义”行为进行道歉和修补,形成了一种“道歉文化”:如美国政府为历史上对非裔的歧视进行道歉并对非裔实施特惠性的“肯定性行动”,为二战期间日裔受到不当拘押而道歉和赔偿,为历史上的“排华法案”而道歉;澳大利亚政府为历史上对土著人的迫害和屠杀进行道歉;加拿大政府对历史上的排华行为进行道歉;英国政府为殖民主义罪行道歉和修补,等等。
  新规范的自由主义趋向
  
  “德国范式”所体现的新“历史正义”规范,以现世的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去重新审视和阐释过去时代(尤其二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并以此来支持和强化现世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整体上是西方自由主义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这一规范要求直面并摒弃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专制主义和扩张主义的过去,反对帝国主义时代的侵略、迫害和屠杀。“永不再演”(Never Again)这个流行语,对那些遭受侵害的国家和民族来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避免遭受侵害的历史重演。但对德国而言,意味着洗心革面,全面否定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暴行。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则是一种避免纳粹式专制和暴行历史重演的自我警示。另一方面,这一规范支持建立一种基于西方民主、人权、法治观念基础之上的社会治理和国际秩序。纳粹德国这个西方历史上黑暗的“噩梦”,被用做如今的“美国梦”和“德国梦”的反衬。在西方国家,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对内被用作公民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外则常被用作鼓噪人道主义干预的有力话语。面对类似上世纪90年代卢旺达大屠杀那样的大规模暴行,西方往往将之与纳粹大屠杀相提并论。开展大屠杀历史记忆和教育的组织,往往也是“人道主义干预”、“保护的责任”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的积极支持者。
  不愿直面过去的暴行和罪责、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难免被其他西方国家视为西方阵营的“异类”。德国、美国等要求日本直面历史罪责,除了希望降低东亚国家之间的紧张,也是要求日本与他们在价值观方面保持一致。中国借助德国这个榜样在对日历史观斗争中获得国际同情和支持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德国范式”所包含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此外,还需考虑欧洲和解的曲折性、长期性及其不同于东亚的地缘政治环境,不应将“德国范式”理想化,也不可忽视西方(尤其美国)在介入东亚历史纷争过程中的战略考量及其带来的限制。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其他文献
据外媒报道,驻阿美军司令约翰·坎贝尔2月12日称,他已经向白宫提交了一些“选项”,以减缓美军部队从阿富汗撤军的步伐。    坎贝尔告诉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阿富汗总统加尼希望北约和美国在撤军上能够“更加灵活”,因为加尼政府仍然处于过渡时期。  坎贝尔称,他考虑了这一请求,提供了一些能够对美军军力态势进行调整的选择。他表示,华盛顿必须决定在将部队合并至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之前,在该国北方或者南方保留多久
俄国防部称,俄战斗机8月16日从伊朗的空军基地起飞,在叙利亚炸毁多个极端组织的设施,炸死大量武装分子。这是俄罗斯自2015年9月在叙境内开始空袭以来,首次使用伊朗的空军基地执行任务,同时也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首次允许外国势力利用其领土展开军事行动。  俄国防部发布的消息和视频资料显示,俄军图-22M3型战略轰炸机和苏-34战机当日从伊朗西北部的哈马丹省空军基地起飞,对叙利亚的阿勒颇、
《品读马英九》  徐青/著  中国评论出版社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读懂并不容易。一旦用心,就会发现,读一个人,也会经历由厚到薄的一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这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吸引你去探究,什么都是新的感悟,什么都需要再观察佐证。越读就发现、了解越多,能讲一讲的也就越多,不知不觉间这个人物的形象逐渐变得厚重丰满。不断地读下去,则可以归纳为简单明了的几点,丰满之人变成了大写意线条。再后来,竟然因为太了解了
【越南】《全民国防杂志》2016年 第10期  维和行动始于1948年,是联合国安理会的特殊机制。2012年,越南政府总理阮晋勇在第十二届香格里拉对话上宣布:越南决定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13年,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在美国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直接通报了这一决定。越南2013年宪法也对参与维和行动做出了肯定。  未来一段时间,越南将有效处理薄弱环节,更加积极地参与维和行动。第一,将“积极主动参加
近日,代号“魔幻熊”(Fancy Bear)的黑客组织入侵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数据库,并在网上公开第三部分运动员档案文件。此次,来自五个国家的11名运动员档案泄露,其中九人是里约奥运会奖牌获得者。  据报道,第三部分文件中包括四名英国运动员的名字,拳击、自行车、游泳和皮划艇选手各一名。另有三名澳大利亚运动员,分别是一名赛艇选手和两名自行车选手。此外,还有来自丹麦和西班牙的两名游泳选手,以及来自德国的一
目前在两岸联手护卫南海问题上,两岸可以从功能性合作开始,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黄岩岛事件过程中,4月25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海峡两岸都有责任加以维护,两岸共同开发南海“是个好主意”。4月30日,台湾多位“立委”也搭机前往南沙群岛的太平岛慰劳台湾驻军,此举被视为最近台湾对南海重要的宣示。近年来,南
3月23日,第五届“公共外交北京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40余家高校、政府、智库和民间机构的100余位代表受邀参会。38位专家围绕“公共外交的学科建设和智库作用”主题进行了发言,对当前公共外交的学科建设和主要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产生了大量的创新性的学术观点。  本次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和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集中探讨“多学科视野下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与
2005年12月16日,在国会休会前夕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非法移民控制的一揽子法案。该法案中最有争议的部分是在美墨边境的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修筑698英里(约1123公里)的边境隔离墙,隔离墙共有五段,结构为双层,将历经数年修建,耗资22亿美元,1英里约花费320万美元!如此大规模兴师动众地在边境筑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世界正大步向经济全球化迈进的时候,号称“移民之国”的美国,却用这种“铜
【韩】《月刊中央》2015年7月  在韩国持续了两个多月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现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韩国旅游产业发展却受到重创。  近年来,韩国旅游产业在停滞的内需市场中一枝独秀,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赴韩的外国游客每年都大幅增加,2014年更是突破了1400万人。仅2014年,游客在韩消费近20兆韩元(约合1080亿元人民币)。中国游客是推动韩国旅游产业的主力。2009年
刀光剑影的伊美关系、波诡云谲的伊朗核问题——这大概就是外界提及伊朗时的第一印象。几年来,或者说30多年来,伊朗不断成为世界媒体的头条,而近期与伊朗有关的种种动态又掀起国际生活中蔚为壮观的狂涛大浪。“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阿拉伯人爱德华·赛义德在其名著《东方主义》中引用了马克思的这句话作为题记。好斗、激进、反美、反以、游离于现行国际秩序之外,这就是西方话语体系“表述”下的伊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