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对结核病的控制力度加大和经费投入增多,结核病疫情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控制。但也不能不看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结核病患者的基数大,疫情仍然十分严峻。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验室设施简陋,检验方法单一,且结核病检验人员调动频繁,实验技能普遍偏低,导致肺结核菌阳检出率低,耐药性检测基本没有开展,对加快控制结核病疫情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结核病疫情
20世纪末,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死灰复燃,疫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1],中国的结核病疫情现状存在“6多”的特点:即感染人数多;患病人数多;新发患者多;死亡人数多;农村患者多;耐药患者多。根据现行的医疗体制和大多数患者的就医习惯,70%的结核病患者都是由县一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结核科和县医院的内科发现并治疗的。因此,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结核菌检查能力,加强实验室设施建设,对发现结核病传染源和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都有着重要意义。
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技能
基层医疗机构在诊断结核病患者时,大多数仅仅靠痰结核菌显微镜检查结果,X线片.临床症状作为治疗的依据。容易导致菌阳患者当成菌阴患者治疗;在耐药情况不明确下用药,除治疗效果差外,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继发耐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法用于标本中的结核菌检测,已被广泛使用。尚宁等用PCR方法对淋巴结组织中的结核菌-L型进行了检测研究[2],认为该方法比改良抗酸染色(IKS)和结核菌抗体免疫组化染色(IHC)的敏感性好,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张少军等对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了检查[3],PCR技术比OT试验和在胸水中找抗酸杆菌有明显的优越性。阿西等对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结核菌和结核菌-L型用IK染色和PCR技术分别检测[4];其二者阳性符合率与阴性符合率均差异有显著性。说明PCR技术不但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还对待检标本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在分枝杆菌快速鉴定和耐药性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7]。据资料报道,该方法在南非.印度等国家进行的临床标本检测试验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在对痰涂片阴性结核患者的病原菌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可以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
初治结核病患者,若能坚持联合用药,规则治疗,服药满疗程,98%以上的患者都能治愈[8]。现在的结核病患者与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91.6%的患者具有耐药性[9]。所以,发现结核病患者不要急于给予治疗,而是应该弄清楚患者的感染程度与耐药情况,有针对性的用药,其治疗效果才好,治疗才能彻底。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设施建设
结核患者的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的可靠标准,是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NTP)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勇明等对县级实验室的1730张痰涂片进行了抽检(肉眼观察和镜下检查)阳性片的符合率97.5%(636/652)[10],未达到质控标准;阴性片的符合率97.6%(1052/1078),且各实验室的检验质量相差较大,说明痰检也需要质量控制。池英潘等认为[11],涂片镜下痰细胞数合格与否,是判断痰标本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如果涂片质量和染色质量都达到了要求,则痰检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控制结核病疫情,不但需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结核病菌阳检出率,还需要普遍开展结核菌耐药检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提高痰检人员的待遇,稳定专业技术队伍。②提高痰检人员的责任心,减少误诊,漏诊。③在经济许可,条件成熟的县(市),改善结核菌实验室条件,基本达到P2实验室的标准。④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不能开展难度大的Spoligotyping分型技术[12],可以开展痰结核菌培养和耐药性检测,以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65-108.
2 尚宁,等.PCR方法检测淋巴结组织中结核菌-L型的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8(4):48.
3 张少军,等.聚合酶链反应与胸膜或检术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评价.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7,3(2):47.
4 阿西,邹菊贤.PCR检测血清.痰中结核杆菌的临床价值.西藏医药杂志,2001,22(2):54-55.
5 龚洵虎,李小梅,钟水权.用噬菌体检测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临床应用评价.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4:269.
6 徐伟红,等.利用噬菌体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国防痨杂志,2005,27(1):60-61.
7 胡忠义,等.应用噬菌体裂解法快速鉴定结核分支杆菌.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0):611-613.
8 路丽,等.初治涂阳肺结核不固定化疗期全程间歇短化效果观察.中国防痨杂志,2002,24(4):213.
9 王辉,李兆兴,李颖.285株结核菌耐药情况分析.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3):289-290.
10 林勇明,陈求扬,丘志强,等.痰涂片镜检抗酸杆菌质控结果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6):68.
11 池英潘,黄铭珊.痰抗酸菌涂片检查的质量控制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1996,2(3):9-10.
12 刘飞鹰,刘志广,王喜文,等.Spoligotying对广西地区20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23(12):1226-1230.
结核病疫情
20世纪末,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死灰复燃,疫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1],中国的结核病疫情现状存在“6多”的特点:即感染人数多;患病人数多;新发患者多;死亡人数多;农村患者多;耐药患者多。根据现行的医疗体制和大多数患者的就医习惯,70%的结核病患者都是由县一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结核科和县医院的内科发现并治疗的。因此,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结核菌检查能力,加强实验室设施建设,对发现结核病传染源和提高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都有着重要意义。
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技能
基层医疗机构在诊断结核病患者时,大多数仅仅靠痰结核菌显微镜检查结果,X线片.临床症状作为治疗的依据。容易导致菌阳患者当成菌阴患者治疗;在耐药情况不明确下用药,除治疗效果差外,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继发耐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法用于标本中的结核菌检测,已被广泛使用。尚宁等用PCR方法对淋巴结组织中的结核菌-L型进行了检测研究[2],认为该方法比改良抗酸染色(IKS)和结核菌抗体免疫组化染色(IHC)的敏感性好,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张少军等对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了检查[3],PCR技术比OT试验和在胸水中找抗酸杆菌有明显的优越性。阿西等对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结核菌和结核菌-L型用IK染色和PCR技术分别检测[4];其二者阳性符合率与阴性符合率均差异有显著性。说明PCR技术不但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还对待检标本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在分枝杆菌快速鉴定和耐药性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7]。据资料报道,该方法在南非.印度等国家进行的临床标本检测试验中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在对痰涂片阴性结核患者的病原菌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可以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
初治结核病患者,若能坚持联合用药,规则治疗,服药满疗程,98%以上的患者都能治愈[8]。现在的结核病患者与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91.6%的患者具有耐药性[9]。所以,发现结核病患者不要急于给予治疗,而是应该弄清楚患者的感染程度与耐药情况,有针对性的用药,其治疗效果才好,治疗才能彻底。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设施建设
结核患者的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的可靠标准,是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NTP)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勇明等对县级实验室的1730张痰涂片进行了抽检(肉眼观察和镜下检查)阳性片的符合率97.5%(636/652)[10],未达到质控标准;阴性片的符合率97.6%(1052/1078),且各实验室的检验质量相差较大,说明痰检也需要质量控制。池英潘等认为[11],涂片镜下痰细胞数合格与否,是判断痰标本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如果涂片质量和染色质量都达到了要求,则痰检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控制结核病疫情,不但需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结核病菌阳检出率,还需要普遍开展结核菌耐药检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提高痰检人员的待遇,稳定专业技术队伍。②提高痰检人员的责任心,减少误诊,漏诊。③在经济许可,条件成熟的县(市),改善结核菌实验室条件,基本达到P2实验室的标准。④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不能开展难度大的Spoligotyping分型技术[12],可以开展痰结核菌培养和耐药性检测,以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65-108.
2 尚宁,等.PCR方法检测淋巴结组织中结核菌-L型的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6,8(4):48.
3 张少军,等.聚合酶链反应与胸膜或检术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评价.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7,3(2):47.
4 阿西,邹菊贤.PCR检测血清.痰中结核杆菌的临床价值.西藏医药杂志,2001,22(2):54-55.
5 龚洵虎,李小梅,钟水权.用噬菌体检测技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临床应用评价.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4:269.
6 徐伟红,等.利用噬菌体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国防痨杂志,2005,27(1):60-61.
7 胡忠义,等.应用噬菌体裂解法快速鉴定结核分支杆菌.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0):611-613.
8 路丽,等.初治涂阳肺结核不固定化疗期全程间歇短化效果观察.中国防痨杂志,2002,24(4):213.
9 王辉,李兆兴,李颖.285株结核菌耐药情况分析.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3):289-290.
10 林勇明,陈求扬,丘志强,等.痰涂片镜检抗酸杆菌质控结果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6):68.
11 池英潘,黄铭珊.痰抗酸菌涂片检查的质量控制分析.海峡预防医学杂志,1996,2(3):9-10.
12 刘飞鹰,刘志广,王喜文,等.Spoligotying对广西地区20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分型.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23(12):122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