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词歌赋的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论是对于诗词歌赋的朗诵还是鉴赏,要做到准确无误,就必须要了解诗词歌赋的文体特征,这样在处理诗词歌赋相关问题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诗词歌赋在语言的表达上虽然字词用量有限,但是在情感的表达和意向的流露上却丝毫没有折扣,表现出诗词歌赋的用词精准外,还能体现出诗词歌赋的意象表达深厚,可谓一语破的。新形势下,在初中语文的诗词歌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革新教学思想,探究新的教学路径,结合学情、教情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进行优化组合,以提高诗词歌赋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优化;初中语文;诗词歌赋教学;有效性
  一、透过文章了解诗词歌赋的创作背景
  对于上述诗词歌赋本体特征的分析,看出诗词歌赋的意境是非常丰富的,所谓“诗言志,歌咏言”。无论什么样的诗词歌赋都是在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在短小精悍的诗词歌赋当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与含蓄性,需要鉴赏者进行深度剖析,了解文字背后的寓意,这样才能真正的读懂诗词歌赋,读懂作者。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得出,要想正确的鉴赏和把握诗词歌赋,就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并且熟悉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词歌赋创作的环境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追本溯源,还原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优化初中语文诗词歌赋教学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诗词歌赋作者的基本信息,并结合诗词歌赋创作的时代去联想作者的思想和写作意愿,这样就会大大的提升对诗词歌赋的了解和诗词歌赋表达思想的把握。如在学习毛泽东先生的文章《沁园春·长沙》时,为了增加学生对诗词歌赋的掌握和了解,教师就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情景和毛泽东本人的故事进行辅助讲解。1925年晚秋,离开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写下来的。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作者意气风发,心情很是舒畅,才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对于诗词歌赋当中表达的中心思想“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学生就比较简单理解了。
  二、透过文字了解作者的表达寓意
  诗词歌赋短小精悍,表达的情感却是非常的深厚,这主要是作者找到了惬意的意象,一定程度上帮助作者进行了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为此,在对诗词歌赋的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诗词歌赋中的意象,突出意象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能够从意象当中去撞击作者的思想。作者在诗词歌赋的创作当中,特别注意词汇的炼制和酝酿,这些同样也是我们在鉴赏当中需要注意的,诗词歌赋当中关键字词的了解和意象的掌握恰恰成为掌握诗词歌赋的关键点和切入口。在诗词歌赋中牵扯到的意象,我们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掌握它的自然属性和寓意表达,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深入到文字的背后,了解文字背后的思想流露与情感表达。在描写自然景物的诗词歌赋当中,我们要掌握意象的色彩、虚实和动静,查知作者的思想。对于人物的描写中要抓住人物的特性和形象,对照作者进行联想与想象,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寻找作者的思想路线。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就谈到廉颇,这种意象就表达了作者的中心情感,那就是终于朝廷,证明实力,和抒发忧愁与担心。因此,诗词歌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意象中的思想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三、通过诗词歌赋诵读挖掘情感因素
  对于古诗词歌赋的教学来说,一定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量,所谓“书读百篇其义自见”。在初中阶段,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爱上诗词歌赋的阅读与诵读,这样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必然会有质的变化。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诗词歌赋的诵读,有效的诗词歌赋诵读可以增进学生对诗词歌赋内容的了解与把握,可以提升学生对诗词歌赋的认知度。在诗词歌赋的诵读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注意诵读过程中的声音节奏、音色高低、语气语调等,并且做到反复诵读,用心诵读。学生通过吟咏诵读,能切身体会到诗词歌赋那种沁人心脾的力量,感受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贺的诡异浓丽、李商隐的朦胧清婉,从而与诗词歌赋作品达到审美共鸣,增進对诗词歌赋的了解。在诗词歌赋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情、教情和教学内容,从诗词歌赋的文体性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路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诗词歌赋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
  四、及时做好诗词歌赋学习的总结
  文言文在初中阶段所涉及的篇幅总量上算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文章中个个堪称经典,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无论是学习内容,文章中的词汇应用、思想表达、实虚词的使用,作者代表,还是其它的有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都有所涉猎,这些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必然会促进对其它知识的学习了。语文文言文的学习重在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整理笔记和梳理知识的习惯,对于一些重点的文言文知识,处理方法。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用法,表达方式都要做好规整,并且在学习中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也能做到举一反三,这些都会提升他们的文言文素养和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迁移的训练。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相反)的文言文。如笔者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以《王冕求学》作为迁移材料,进行比较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刻苦求学的重要性。既巩固了文言知识,同时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在学习中,教师还要学会及时的反思,反思学情、反思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等,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兴趣较淡,教学方法不适宜的情况,教师要总结经验,敢于创新,以便教学课堂的调整,优化教学过程来提升教学质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阶段所涉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并且选择的篇幅也很小,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无法全面的提升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需求,也囊括不了所有的文言文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进行扩充学习的内容,重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晓霞.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4(12).
  [2]方桥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对策[J].中学语文,2013(09).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教师要充分发现美得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美,感受美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關键词:语文教学;陶冶情操;审美能力  一、深入发掘教材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我们都知道,只有
摘 要:通过一些化学反应的特例,对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引发了对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思考,明确了生活、生产中活化能研究的前景以及利用的价值。  关键词:化学反应;活化能;思考  一、什么是活化能  所谓活化能是普通分子达到活化状态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活化能是一个化学名词,又被称为阈能。这一名词是由阿伦尼乌斯在1889年引入,用来定义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所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活化能可以用于表示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
期刊
摘 要:以“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为例,尝试通过构建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法,通过创新设计教学环节,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重要概念;支架式学习;细胞  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认为教师应该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把管理学习
摘 要:复合材料整体件制造技术是目前复材发展的核心技术,其中复材零件固化过程中加筋壁板轴线度的偏移是复材壁板制造薄弱环节之一。T型加筋壁板成型中提高T型长桁轴线偏差是解决部件装配协调的关键技术。该文叙述了一种典型复合材料T型加筋壁板的成型工艺设计,介绍了在加筋壁板成型工艺中的关键技术控制,解决了成型过程中的技术质量问题。最终验证了复合材料T型加筋壁板的成型工艺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T型加筋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