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一方面强调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应用所学书本理论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现象,激发学生关注我们的生活,并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高中政治课本身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对理论说教不感兴趣,课堂如果抽象沉闷、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热情,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常有老师抱怨思想政治课不好上,或者说很难上出精彩。政治课给学生的印象是空洞的说教、机械的记忆和枯燥的训练。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政治课堂的具有吸引力,已经成为高中政治课老师教学研究的头等大事。新课程标准迫切要求我们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建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魅力课堂。多年来我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愉快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灵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观察生活,了解学生的喜好,巧妙地设置情境,如利用漫画、故事、小品等导人新课,让学生兴趣大增,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时,我是这样导人的:在黑板先写下一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让学生思考这首诗的涵义,然后问学生春江水暖为什么鸭子会先知道。引导学生从哲学方面思考。这样会使学生体会到政治学科的情境美,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励学生主动探求本课要学内容。在学习经济生活兼顾效率与公平时,我讲了“七人分粥”的故事。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分粥,开始试过很多办法,都不能是大家满意,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通过这个方法,大家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通过故事灵活导人本节课要讲的重要内容:兼顾效率与公平。
二、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心理学专家认为:当一个人处于愉悦的状态时。记忆力和想象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因为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有效地提高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的能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现代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斯宾塞也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教师如何使学生喜欢所教课程,引领学生进入快乐境界,这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我想学”和“我乐学”的意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才能够把课堂营造成学生心灵自由翱翔的天空。众所周知。每年的三月份都召开会两大盛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正值我们学习政治生活的相关内容,我让学生注意搜集有关两会的报子,让学生说一说两会的一些情况,把这些情况与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准确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用书上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政治现象。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地问答问题。如我问:“温家宝总理每年都要做政府工作报告,说明了什么?”、“全国人大与政治协商会议基本上同时召开,二者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在大会上我们可以看见不同服饰的人,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两会期间有不少的中外记者?”等一系列问题。巧设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政治学科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从而激发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爱国热情,更激发了他们熟悉教材理论的迫切性,从中能够学以致用,获得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感;也会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的课堂才能具有吸引力,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兴趣。学生的心理情感由“我想学”,上升到“我乐学”。
三、善于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打造形象生动教学模式。
教师依据自身的实际可能性选择自己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课堂的驾驭者,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条件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道德修养、人格及兴趣爱好等,教学方法能否收到好的功效,与教师的自身条件和驾驭能力有极大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例如在上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我特意穿了一件少数民族的衣服,一走进课堂同学们就很惊奇的目光注视我。我站在讲台深情的演唱了《爱我中华》这首歌。在接下来的一节课里,同学们既兴奋有认真的配合整个学习过程。检查本课的学习情况,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学习效果出奇的好。后来因为这首歌,我还有了自己的粉丝。又如在学习哲学生活第九课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时,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中: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我充分利用自己身材较胖的的特点与学生相比,我很胖,我的身材具有特殊性;但我和西方一些很胖的人相比,我的身材就具有普遍性。同学们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掌握了知识。
四、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育目标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师是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课程,选择教法进行教学的。而学生作为学的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目标的体现者,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方法的探索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自己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是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体现者。离开了学生的自己学。教师的劳动,教材的影响就无处落实。离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就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我介绍了“自从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统计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17起反倾销和9起反补贴调查,涉及金额总计102亿美元。贸易保护主义的日益加剧,给同际贸易带来压力,我国外向型企业正面临一次挑战。”我在黑板上写出课堂讨论:“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冈外向型企业怎样应对面临的挑战?”。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回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依靠科技,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寻觅并开拓新的市场。”;“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增强经济安全防范意识,积极应对别国反倾销,维护自身权益。”。一道很重要时事题在全班同学的主动积极参与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完成了问题的解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尊重学生、悦纳学生、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形成互动的教学平台,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才能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实施中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表现自我,提升自我。如果我们的课堂像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学生正襟危坐,教师一脸严肃,没有一点幽默,学生没有一丝欢声笑语。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根本不敢提出他们的问题。尽管他们的问题可能很多。尽管这种课堂纪律良好,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这种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的。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打造政治课堂的精彩瞬间。使学生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仔细设计好每堂课的各个细节,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上好每一堂课,上出精彩、提升自身课堂魅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巧妙地设置情境,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唤醒学生的求知愿望。学生的学习也会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变厌学为好学。政治课堂也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政治课就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能具有无穷的魅力;就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一、灵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观察生活,了解学生的喜好,巧妙地设置情境,如利用漫画、故事、小品等导人新课,让学生兴趣大增,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哲学生活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时,我是这样导人的:在黑板先写下一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让学生思考这首诗的涵义,然后问学生春江水暖为什么鸭子会先知道。引导学生从哲学方面思考。这样会使学生体会到政治学科的情境美,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激励学生主动探求本课要学内容。在学习经济生活兼顾效率与公平时,我讲了“七人分粥”的故事。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分粥,开始试过很多办法,都不能是大家满意,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通过这个方法,大家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通过故事灵活导人本节课要讲的重要内容:兼顾效率与公平。
二、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心理学专家认为:当一个人处于愉悦的状态时。记忆力和想象力都处于最佳状态。因为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有效地提高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的能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现代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斯宾塞也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教师如何使学生喜欢所教课程,引领学生进入快乐境界,这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我想学”和“我乐学”的意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才能够把课堂营造成学生心灵自由翱翔的天空。众所周知。每年的三月份都召开会两大盛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正值我们学习政治生活的相关内容,我让学生注意搜集有关两会的报子,让学生说一说两会的一些情况,把这些情况与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准确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用书上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政治现象。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地问答问题。如我问:“温家宝总理每年都要做政府工作报告,说明了什么?”、“全国人大与政治协商会议基本上同时召开,二者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在大会上我们可以看见不同服饰的人,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两会期间有不少的中外记者?”等一系列问题。巧设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政治学科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从而激发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爱国热情,更激发了他们熟悉教材理论的迫切性,从中能够学以致用,获得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感;也会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的课堂才能具有吸引力,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兴趣。学生的心理情感由“我想学”,上升到“我乐学”。
三、善于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打造形象生动教学模式。
教师依据自身的实际可能性选择自己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课堂的驾驭者,是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条件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道德修养、人格及兴趣爱好等,教学方法能否收到好的功效,与教师的自身条件和驾驭能力有极大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例如在上政治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我特意穿了一件少数民族的衣服,一走进课堂同学们就很惊奇的目光注视我。我站在讲台深情的演唱了《爱我中华》这首歌。在接下来的一节课里,同学们既兴奋有认真的配合整个学习过程。检查本课的学习情况,学生所反映出来的学习效果出奇的好。后来因为这首歌,我还有了自己的粉丝。又如在学习哲学生活第九课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时,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中: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我充分利用自己身材较胖的的特点与学生相比,我很胖,我的身材具有特殊性;但我和西方一些很胖的人相比,我的身材就具有普遍性。同学们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掌握了知识。
四、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育目标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师是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课程,选择教法进行教学的。而学生作为学的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目标的体现者,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方法的探索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自己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学生是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体现者。离开了学生的自己学。教师的劳动,教材的影响就无处落实。离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就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我介绍了“自从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统计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包括17起反倾销和9起反补贴调查,涉及金额总计102亿美元。贸易保护主义的日益加剧,给同际贸易带来压力,我国外向型企业正面临一次挑战。”我在黑板上写出课堂讨论:“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冈外向型企业怎样应对面临的挑战?”。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回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依靠科技,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寻觅并开拓新的市场。”;“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增强经济安全防范意识,积极应对别国反倾销,维护自身权益。”。一道很重要时事题在全班同学的主动积极参与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完成了问题的解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尊重学生、悦纳学生、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形成互动的教学平台,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才能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实施中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表现自我,提升自我。如果我们的课堂像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学生正襟危坐,教师一脸严肃,没有一点幽默,学生没有一丝欢声笑语。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根本不敢提出他们的问题。尽管他们的问题可能很多。尽管这种课堂纪律良好,但学生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这种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的。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打造政治课堂的精彩瞬间。使学生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仔细设计好每堂课的各个细节,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上好每一堂课,上出精彩、提升自身课堂魅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巧妙地设置情境,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唤醒学生的求知愿望。学生的学习也会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变厌学为好学。政治课堂也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政治课就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能具有无穷的魅力;就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