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周年之中国“芯”动力

来源 :新潮电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特尔移动事业部于2004年5月正式落地位于上海的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同年魏文从英特尔美国俄勒冈被派回上海担任英特尔移动事业部产品研发高级经理,负责管理以英特尔最新移动芯片为平台的笔记本电脑研发工作,主要致力于进一步推动英特尔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归国 迎接新的挑战
  
  魏文于1997年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州研究生院,获材料工程学博士学位。此前,魏文已经在中国最顶尖的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当时的中国,计算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魏文像所有当时的技术精英们一样,踏上了美国的取经之路。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首当其中的是其强大的科研实力,能够为全球的科研人才提供最好的研发土壤,在采访中魏文坦言:“当时出去学习做研究,并没有想到这么快就会再次回到中国。”
  魏文于2000年在美国加入英特尔公司担任硬件工程师。他在英特尔曾服务于多个部门,包括OEM平台解决方案部(OPSD),开拓英特尔台式机主板设计和制造:英特尔通讯事业部,支持和开拓包括中国通讯设备制造商的发展:英特尔移动事业,负责中国笔记本平台产品开发与业务拓展。
  EF: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回到中国就职呢?魏文:的确,在国外一生活条件优越。但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国家在强大,经济在腾飞无论是站在公司的角度一还是站在个人,都会觉得中国的机会是最大的,于是有了一种想回来做事儿的;中动。
  EF:家人是否支持?
  魏文家里意见不统一。像我女儿就很不愿意,因为中国对于她这是陌生的地方太太也是。坦率地讲我当时有回到祖国这个想法只是试试看,不行再撤,说是先干两年,现在已经干了5年了,还要接着干。在美国基本上只是工程师,到了这里,你可以做很多你想做的事情,市场的工作我也去做。
  EF:在您就职上海研发中心之后,您觉得自己遇到最大困难是什么?
  魏文:我一直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很难跨越。很多挑战、困难都是自己找的。你知道了英特尔最终的目标,那么你就为了这个目标亡命去奋斗,当然,前提是得同意并理解这个目标。在这个目标前提下,公司会有一层层的战略再具体到你个人,用一句大俗话: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了英特尔这个坚强的后盾,任何挑战都不足为惧。
  
  上网本 中国研发 风行世界
  
  据ABI Research的一份调查报告预测,2009年全球上网本出货量将达3500万台,而2013年的全球出货量将达1.39亿台。英特尔过去一直强调性能一旦上网本的崛起使其开辟了性能之外的第二战场,那就是更长的待机时间、更低的功耗。早在2007年,英特尔就大肆宣称要以低功耗嵌入式产品凌动(ATOM)进军MID(移动互联网设备)市场,并在该市场的推广上下足功夫。但MID的推广并未十分成功,反倒使其ATOM处理器在上网本(Netbook)应用中大有斩获。而上网本的原型机,则是由魏文领导的团队最早开发的,因此有一种说法将魏文称为“上网本之父”对于这一荣誉低调的魏文表示不能将功劳揽在个人身上:“这是团队的集体智慧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
  EF:您的团队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上网本原型机,请问这个创意来自哪里?
  魏文:上网本的前身EPC在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出来了,真正把它定位一个新的种类实际上是在2007年。我的团队在里面主要做了很多探路者的工作,比如说,像性能、尺寸、电池续航能力等等。制作上网本的初衷很现实,我打一个关于车的比方:人类最早的机械型车辆只有公共汽车和轿车,现在又多少个类别?有SUV、轿跑、敞篷跑车,这还是轿车里面的,还不包括皮卡、卡车,就像人的血管,分叉很多,每一个叉口都可以通往未知的区域。商务笔记本有很长的历史,但是专为上网而打造的笔记本,或者专为听音乐而打造的笔记本还是空白英特尔就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EF:我们知道上网本原型机最早是7英寸,到现在为止是10.2英寸大行其道,你怎么看待这个变化过程?
  魏文:这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一开始设想的是7英寸一但是在反馈的时候发现小是一方面,轻便、利于携带。但也有缺点。缺点是什么呢?一开始我们认为是的屏幕太小,实际上是因为键盘太小,不过键盘如果搞得非常大,跟笔记本很相似了,那做这个上网本就没什么意思了。因此我们认为最好找一个便于携带最佳平衡点,最后锁定在10.2英寸这个平台。这是一个集尺寸、功能和使用是一个最佳的契合点。不过现在有的人把上网本做到12寸,甚至更大就已经进入一个误区,它便携性的优点就不那么显著了。
  EF:在设计上网本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来自哪里?
  魏文:一是品质包括性能和感觉上的品质。人们对笔记本外观设计最主要的感受主要来自五个方面:眼、耳、鼻、手也就是看上去是不是很好看,听上去是不是有杂音,嗅起来是否有异味摸上去是不是很结实。为什么最早的笔记本银色和黑色居多?因为银色给人传达的一种信息是金属这种效果让人觉得这很贵重,实际上呢?花是塑胶的钱。现在消费者鉴赏能力越来越高了一不被颜色所迷惑外观弄成金属感的效果促进不了销售。于是我们将各种感受综合在一起集中我们所知道创新材料要是他觉得眼睛欺骗了他,那就摸嘛,导热性能好的材质让他觉得用了几个小时还是凉的要不然就听CPU好的一点杂音没有。
  EF:也就是说有时候消费者觉得是挺简单的事情,对你们来说,这个研究的过程却是很繁琐的?
  魏文:这是方面,最难的是你不知道他要什么样的东西,他说不出来。我们做过一个用户访谈一把这些从社会各年龄层邀请到的用户邀请做到一张桌子边一然后由专业人士来提问,设计师站在另一侧的单向玻璃墙后,他们负责听用户都有些什么问题,从中发现他们的喜好和关注点。渐渐的,我们发现大部分用户的态度都不很坚决,容易动摇可能他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什么样的标准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也没弄明白。
  EF:国外消费者可能更喜欢大一点的笔记本电脑,但在国内,有需要的用户对上网本特别偏爱。您觉得国内和国外用户的这种消费习惯是否影响了上网本的研发和销售?
  魏文:我认为文化差异会影响它的消费的导向一比如说,我的手机就是美国的,是商务手机,他们喜欢简约化。而韩国人_日本人喜欢非常优美的。中国更是如此,所以要求不同,会造成产品有地域上的差异。但是,这个恰恰证明英特尔是最看重产品差异化的企业。
  
  争议声中的ATOM
  
  上网本无疑是一个在市场上非常成功的产品,但是却远远谈不上完美最让消费者诟病的就是其孱弱的芯片处理能力,但是英特尔对此却表现得并不十分在意,对于ATOM的未来市场上充满了业界怀疑和猜测,魏文作为英特尔移动平台的 领导无疑具有非常的权威性。
  EF:ATOM处理器刚出来的时候,很多高端人士觉得这种处理器的性能并不是很好。魏文:这就是争议,关键看你把它当做什么来用。如果你家里要买一辆车,你会发现买一辆皮卡坐得不舒服买一辆SUV吧又拉不了货。但如果我同时买下SUV和皮卡,就不是这样的了。因为上网本到现在只是第一代第二代在明年1月份会推出来。在第一代上大家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传统方式上希望这样的一个东西干全活。但这是不现实的每一个东西部有它不同的用途。
  EF:ATOM处理器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呢?性能更高?
  魏文:性能只是一个要求。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en Moore)有一个摩尔定律一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但是性能增高这只对了1/4,剩下的是3/4什么呢?2003年英特尔推出了全新的迅驰移动平台。英特尔当时只有一条线,我们只是在提高速度,但是通过迅驰,我们多了其他三个矢量加上去一共有4个矢量,第一是性能,第二是无线上网第三,是电池续航能力第四是Thin and Light轻和薄。我们把这四个综合考虑起来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一就是我们的移动平台,这也是为什么从去年开始移动平台的销量已经超过了桌面平台。
  EF:这就是说,英特尔以后的产品将会围绕你前面所说得那四个方面继续往前走?
  魏文:我讲一个很著名的曲线定律:从1875年贝尔发明电话机,通讯行业一直是缓步发展,但到了1995年突然崛起,为什么呢?在这之前也有手机啊,也有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飞跃缘自哪里?最关键的一点:通讯行业把点连成了线,一条线的两端,这边是商用,那边是消费者用。通讯行业一旦定位偏向消费者,它的量自然就起来了。同理笔记本以及上网本正在连接这个线,这个时间点我们认为是2007年、2008年。
  EF:能让每个人都买得起、用得起上网本是英特尔最大的心愿?
  魏文:不光是用得起,还能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中国移动老总王建宙在中国台湾演讲时讲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手机应该变成人体的一个器官,至少应该变成我们的耳朵、眼睛还有嘴巴等器官的延伸。他说的是手机,我认为也说的是笔记本电脑等所有的移动产品,人们对移动产品的需求现在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是在后面。我相信再过10年甚至5年的时候,再回过头看,哎呀,我们那时候也太缺乏想象力了。
  EF:很多网友和读者朋友都在问,ATOM处理器会不会变成手机的处理器?
  魏文:根据市场需要来决定。你知道英特尔做的东西是什么吗?我们生产的是一个平台、平台化之后具体做成什么产品是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例如我们开发了ATOM,最终产品做出了一个MID,一个上网本。(在采访中对于是否将ATOM开发为手机处理器,魏文并没有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但是通过这段话,相信读者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
  
  英特尔的社会价值观
  
  英特尔无疑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从产值上来讲,也许它依然无法与沃尔玛、埃克森美孚、通用汽车等500强前几位的巨鳄相比但是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信息化,它存在的价值并不逊色于以上任何企业。根据英特尔向我们提供的新闻稿显示,目前全球排名前500的高性能计算系统(包括前10名系统中的两套系统)中有399套采用了英特尔技术。基于英特尔技术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正在从提高太空探索安全性到预测全球气候条件等诸多探索研究领域扮演重要角色。金融服务和医疗保健业等越来越多的“主流”行业也在借助基于英特尔的系统加快实现业务目标,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加快创新步伐并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而魏文对于英特尔的成功之道也有其深切的理解。
  EF:在英特尔工作了这么久,您觉得英特尔企业文化最值得肯定的部分是什么?
  魏文:从1968年到现在,英特尔41年的历史并不算长,可是英特尔在41年里面作出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对世界的贡献也非常大。硅谷为什么叫硅谷?很多人一说硅谷就想象到高科技,其实硅谷之父是英特尔的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他当时跟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发明了晶体管。但两个人也有不同,杰克决定是用锗来做,罗伯特用的是硅,事实证明,用硅更易于加工,并且性价比也好。因为这个,大量生产硅的那个地方,得以以硅谷命名,否则就叫锗谷了。
  英特尔是一个很伟大的公司。它最重要有六点核心价值:一是客户至上:二是品质;第三是以结果为导向,你做很多工作一定要有结果,不能光说不做,第四是鼓励承担风险,勇于承担风险,勇于创新:第五,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英特尔每年在研发上投入50—70亿美元,即使在现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依然投入50多亿美元的研发费用,这样才能不断地去创新。最后一条是纪律性。
  在这六点核心价值之间有一个平衡点,即最大程度上发挥人的作用、冒险精神来创新。英特尔真正厉害的不仅是研发,还有制造,不仅是研究出来最新的技术,也要实现它的。从2000年的90纳米到2002年的65纳米,再到2年之后的45纳米、现在32纳米,我们的制造技术一直提高,创新是英特尔的根本。
  EF:创新对你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魏文:创新才能够使得个公司经久不衰地下去,什么时候创新没有了,你就跟洗衣粉一样。
  EF:平台的研发是针对竞争对手呢?还是自身的一个长远发展计划?
  魏文: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自己。我们始终想的是怎样能够超越自我,能够拿出更多的产品给消费者。我说过进入到消费领域里面多样性最重要。你一定要有多样化的平台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多样化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讲,比如尺寸、功能等。原来你可能说我只要有26B的容量,什么都能用;现在可能不是了2GB里面可能变成了1.9GB、1.8GB、1.7GB的容量。容量的不同就意味着价钱、功耗、尺寸和轻重不一样,从而使得每个人的要求也不一样。
  
  迎接一个创新的未来
  
  EF:能否评价一下这5年来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移动事业部在中国的工作?
  魏文: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无论是从尺寸、深度上,还是从英特尔的核心业务里,现在到了领先的地步。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移动事业部不光是美国英特尔总部伸出的一个胳膊,同时也是耳朵、眼睛甚至还是大脑,帮助做一些判断和决策。从这方面来讲,跟以前也是不一样而且我认为在中国消费者是什么?就是人口。如果你相信现在已经深入到消费者这边了,那一定是跟人有关系的。
  EF:对于搞研发的人来说,已经开发的产品都是有遗憾的,那么对于未来,对于一款完美的产品,你是怎么定义的?
  魏文:首先是这款产品用户要喜欢,你光是自我陶醉没用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仅是今天的需求还有明天的需求。如果这款产品对消费者的未来有所帮助,一用就能喜欢,这种具有前瞻性的产品也是完美的。我直觉得一在理解消费者需求方面,英特尔很厉害我们可以发掘他们现在的需求还能发掘以后的需求。
  EF:未来,英特尔移动平台的哪些项目值得期待?
  魏文:我认为英特尔每一个项目都是很有希望的,我是移动事业部的我一直为移动事业感到很骄傲,而且我认为今后这是一个很好的增长点,此外一我们还有数码医疗。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四二一型:4个老人2个中年人,1个小孩,国家正在进入老龄化,这些老人的医疗需要有人关照、关怀中国人口又多。医院怎么能够满足这个需求?数码医疗就能够帮助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让大家能够看成病,还能够让他们24小时里看上病。
  另外,你全要做这些东西,你需要强大的服务器来支持,比如云计算。那需要Server我们也有DEG部门。其实这些项目都是环环相扣的。
  所以英特尔是能够非常全面地提供给社会、给消费者的一套整体方案。
  “支持和推动中国IT产业发展,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环境,以推动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是英特尔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英特尔在中国拥有四个研发机构: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英特尔亚太区研发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软件中心和英特尔亚太区应用设计中心,它们是英特尔全球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最终到中国研发,—方面说明了中国越来越开放,越来越与世界同步,另外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国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在采访结束的时候魏文如是说。
其他文献
在这个春季,时尚不止停留在女性的衣着、手提包上。跳跃、眩目的光影色彩,也紧随时尚的脚步伴随东芝(TOSHIBA)Satellite M300系列笔记本电脑而来。M300采用了熠熠生辉的“银河漆”面板,晶莹璀璨的视觉效果也赋予了当季最鲜亮的色彩主张,除此之外,配合冷光系的LOGO和横条纹的外观设计,让这种张扬感上多了一份含蓄,一份雅致。时尚靓丽的外表下,充满智慧的“内在”更让M300在当季备受瞩目。
丽江以北两百公里开外的崇山之中,万里长江第二弯的陡峭江岸,一座临江的巨石突兀而立。巨石之上,城门威严,房舍俨然,高不可攀。这里,是纳西族至今尚未被商业化的净土,更是丽江纳西族真正的发源地:宝山石头城。  东临滚滚金沙江,北望雄险太子关,西倚逶迤牦牛岭,南眺嶙峋岩石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蘑菇巨石上的石头城,四周皆是巍巍天险。居住其中的人,只要踏错一步,就会投向死神的怀抱。  很难想象,弱小的纳西族人
酷派D18双网双待智能手机    儒雅亦迅捷  时尚与商务的无缝结合,为正在快速崛起的年轻新贵和中产阶级提供了两全齐美的选择,而这样的用户群其实均有一份儒雅的气质。作为面向CDMA网络中端市场的新生代机型,深谙双网双待手机设计之道的酷派将大胆的圆弧线条赋予了Coolpad D18,这也是为了符合永不过时的潮流主旋律。不得不承认,从D18简约经典的造型上,我们看到了巴黎时尚界今年才重拾的秋冬黑色流行
摄影与绘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艺术,但是它们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色彩、构图、层次、意境……它们同样追求,特别是数码影像时代的到来,更是让我们对拍摄的照片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间—原来它们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在coma的摄影作品里,你会看到油润的肌肤泛着金属般的质感,浓郁的色彩仿佛着墨很深,但色彩过渡的细节却又清晰可辨,这总让人怀疑他在拍摄前就已经预留好了后期绘画制作的构想,从而让摄影的美丽得以无尽地伸延…
ICON耳机最大特色就在于耳机上的半球形切割水晶,这种独特切割方式在施华洛世奇的产品中也极为鲜见,更展现出这款耳机的独特与活力感。这款耳机体积小巧,重量不超过20g,放于掌心时,它似乎也在随着音律舞动,并闪耀着音乐的光芒。
选择Studio 15z,因为如此造型时尚、性能出众的本本值得信赖;选择DELL直销,因为它是你最值得信赖的消费方式。    绝美时尚下的至强性能  作为一款屏幕尺足寸达15.6英寸的本本,DELL成功地将Studio 15z的重量控制在2.5kg左右,这仅是相当多14英寸宽屏本本的重量;虽然其内包含由Intel Core i5 CPU、4GB DDR3内存、500GB 7200rpm硬盘和ATI
科技    不必艳羡我的惬意,  生活的色彩需要自己涂抹。  让亲爱的小精灵开始工作  启动你的“多点技术”  把双手从家庭、事业中解救出来  让我们来场快乐的奔跑。  这一刻,自由领导一切  他是被我吸引,还是被它吸引?      时尚    逛街·购物·刷卡  这是每个大都市女子周末的写照。  纵然独行·但我从不会感到寂寞。  近乎完美超越平凡的设计,  独具优雅而尊贵的气质。  因为拥有它,
自从2008年1月1日,飞利浦将原来的“消费电子”和“家用小电器及个人护理”两大部门合并,正式成立“飞利浦优质生活”以来,“优质生活”的理念就开始成为飞利浦针对普通消费家庭的推广热点,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磨合,“优质生活”的系列产品开始源源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8月25日,飞利浦再次震撼推出蓝光影音组合,这场视觉盛宴自然吸引了所有对家居生活质量有追求的用户的目光。  一直以来,从黑白到彩色,从CR
集精锐,探未知,挑战自我!引人注目的BMWX之旅全国巡游赛于9月22日至27日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部分城市举行。本次活动共由4条线路组成,分别从西双版纳、香格里拉、南宁及贵阳,历经5天的行程最终到达一个共同的终点——昆明。本刊记者有幸被编入香格里拉线的队伍,除了体验到宝马X6和x3的优异操控性能和澎湃动力外,还专门体验了X之旅赞助商诺基亚又一款正在热销的经典街机——N78。  香格里拉线路的车队从香格
我们能够看到的户外运动型手表种类并不少,但其中多数只是徒有其形而非其韵。真正的SportWatches,在抗震、防水等方面比普通手表表现更为优秀,并拥有诸如计时、温度测量、海拔测量、防磁及电子罗盘等特殊应用,是喜欢运动之人士的最佳选择。当然,生产制造户外运动型手表的厂商非常多,其中不少都能堪称“百年老店”。除了某些在专业领域才能得以发挥的功能性设计之外,作为佩戴在手上的装饰品,运动型手表对于外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