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中重塑民族精神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不仅会作为一个中国人民战胜自然灾难的年份而记入史册,而且是中国人民文明与精神巨大跃升的一年,是中国政府以民为本执政表现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扬的一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空前提升的一年,是重塑伟大民族精神的一年。
  
  四川大地震,灾情惨烈,举世震惊。大地震夺去数以万计同胞的生命,还有数以万计同胞不知下落。巨大的灾难考验着中国人民。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军、武警部队冲锋在前,全中国人民也行动起来,众志成诚、抗震救灾。
  “今天,你捐了没?”这是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人们互通信息的一个话题。灾难当前,为自己的同胞因地震失去生命深感悲痛的中国人,积极行动起来,正迅速汇集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从普通百姓到党员干部,人们相互鼓励,踊跃捐款捐血。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正在灾难中发扬光大。
  
  民族精神在废墟上闪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曾经担忧礼崩乐坏,世风日下,道德失范,忧心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式微。但大地震更显示出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灾区到处是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行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捐献,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关怀,激励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力抗震救灾。在全国各地,一个个捐助点前,普通老百姓排起长龙,慷慨解囊,争相献血,涌动着一片真情。中国人都在救灾的共同目标下肝胆相照,变得更加坚强。民族精神在地震废墟上闪耀,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这是一个国家伟大之所在,中国呈现给世界和国民一个有力、有序、有效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灾难也是塑造国家民族形象的契机。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看到中国表现出一个更加成熟的国家形象。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采取了各种可能的紧急措施,反应极其迅速。路透社5月14日评论说,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行动起来应对危机,国家电视台不断播出救援队伍、军队和普通市民从废墟中救出幸存者,并对伤员和孤儿进行援助的画面。美联社说,在遭遇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大地震后,中国媒体已经做出极具主动性的努力来对这场灾难进行全面报道。
  


  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害和磨难,是一次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承受力、忍耐力、组织力、应变力和自信心的全面综合考验。鲁迅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是真的进步。”面临大地震灾难,灾区以及受波及严重的城镇人心稳定沉着,没有出现秩序混乱而是积极自救。整个中华大地充盈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精神气概。亿万民众民魂的发扬,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在灾难中保持凝聚力和向心力
  
  灾难一方面造成数以万计同胞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但另一方面也考验和重塑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石。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历经百劫而不竭,屡历磨难而常新”,在5000年后依然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所谓“多难兴邦”,取决于一个民族能否在灾难中保持空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重塑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战胜灾难、危机的有力武器,而且在灾难、重建和发展中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对人类来说,所谓自然灾害,是指因不可抗拒或难以预测的自然因素(诸如地震、火山、干旱、洪涝、沙尘暴、泥石流、虫灾、瘟疫等)引起自然变异,从而导致严重损害或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自然灾害一旦出现,社会的抗灾自救能力就会经受严峻的考验。如果抗灾工作井然有序,就可以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整个社会就可化险为夷;否则,灾害影响所及,远不止于人命伤亡和财产损失,它也许会加剧人们的心理恐慌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但是,2008年不仅会作为一个中国人民战胜自然灾难的年份而记入史册,而且是中国人民文明与精神巨大跃升的一年,是中国政府以民为本执政表现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扬的一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空前提升的一年,是重塑伟大民族精神的一年。
  
  (本文由香港《文汇报》授权转载)
其他文献
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 Windows,VRPTW)作为物流行业中最常见的组合优化问题之一,其模型结构及算法都具有普遍性和拓展性。通过特定的转化与变形,VRPTW的模型及算法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大多数的组合优化场景,公交线路规划、港口设备协同调度等资源分配问题都与其有着相似的数学结构。因此,对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同样有助于推动其他相关领
抄没俗称抄家,是对罪犯财产的剥夺和人口入官或发配,清代抄没是惩治官员贪墨的重要手段,既维护了官员文化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抄没在清代惩治贪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试图对抄没制度进行全方位研究。首先探究了清代抄没的内涵及法律性质。除了“抄没”之外,也可用“籍产”、“籍没”、“查抄”、“抄产”等,事虽同一但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清代抄没的某种流变。抄没既会对家庭财产进行没收,也会对人口
在十八军解放西藏的过程中,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并立足于民族团结,明确提出“政治重于军事”的方针。和平解放西藏的背后,折射出中共中央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同时在十八军进藏的过程中,各级领导积极组织干部、战士学习藏语文,了解藏地风俗,尊重藏人宗教信仰。而在当时环境艰苦,物资匮乏等恶劣条件下,十八军如何开展藏语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前有绪论,最后一部分为结语,中
1971年,Coifman和Weiss引进了齐型空间的概念。一个典型的情形是欧氏空间R n,另一个典型例子是Heisenberg群,它是一类非交换群,与欧氏空间有着本质的差别。欧氏空间上交换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