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P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to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基因的两个SNP位点(rs901823和rs3736228)多态性与儿童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s-induced osteoporosis,GIOP)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爱育华妇儿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87例GIO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同期在本院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骨量正常的1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毛细管电泳和片段分析(SNaPshot)技术对SNP位点rs901823(T>C)、rs3736228(C>T)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测定LPR5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对于LRP5基因rs901823位点,GIOP组和对照组的TT、TC、CC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6,P=0.001)。相对于TT基因型,TC和CC基因型携带者发生GIOP的风险均更高(P<0.05)。对于rs3736228位点,GIOP组和对照组的的CC、CT、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7,P=0.008)。与CC携带者相比,CT基因型携带者发生GIOP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GIOP组和对照组的rs901823位点T、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98,P<0.001),rs3736228位点的C、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9.356,P=0.002)。GIOP患儿的LRP5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为(1.34±0.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LRP5基因mRNA表达量(3.06±0.42)(t=8.248,P<0.001)。在GIOP患儿中,rs901823位点TT、TC、CC基因型患者的LRP5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s901823位点CC、CT、TT基因型患者的LRP5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结果显示,TT组和C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C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T组和TT组(P<0.05)。

结论

LRP5基因的rs901823和rs3736228多态性与GIOP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患儿GIOP的遗传标志。

其他文献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病,多于儿童时期确诊,超早产儿血友病少见。本文报道1例血友病A超早产儿,以皮下瘀斑及出血点起病,回顾、总结患儿诊疗经过,为超早产儿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益肺方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中医肺病科、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接受治疗的10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健脾补肾益肺方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归脾汤加减督脉熏蒸治疗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5—10月在山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收治的90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归脾汤加减督脉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脾两虚相关症状(易醒多梦、心悸不安、健忘、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记录2组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管理是围产医学的热点问题,尽管目前国内外已发布了多版指南和共识,但由于缺乏对此病原体的认识及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COVID-19对母婴健康发展是否存在不利影响尚不明确。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的最新证据,对COVID-19孕产妇的母婴垂直传播风险、母乳喂养和母婴
中风后抑郁,又称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是脑卒中后在多种病理因素综合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持续2 周以上的抑郁症状[1] ,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DEB)由COL7A1基因致病变异引起,主要特征包括反复发作性皮肤和(或)黏膜水疱,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本文报告1例COL7A1基因c.1105 C>T(p.Q369X)纯合无义突变导致的DEB,结合本病例对DEB的发病、遗传特点和治疗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减少早产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但只有少数菌种具有这些潜在的益处。本文摘译的意见书对早产儿可应用的菌株和避免应用的菌株提出了建议,对早产儿所用益生菌的品种和补充剂应满足的安全条件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