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8年,90后大学生开始进入高校。同时,80后辅导员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占居很大比例。“80后”辅导员如何应对“90后”大学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着重从“90后”大学生的特点、“80后”辅导员开展管理工作的优劣势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80后”;“90后”;辅导员;大学生管理
“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泛指1990年至2000年之间出生的中国公民。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90后”与“80后”有时候存在代沟。因此,只有明确“90后”大学生的特点,“80后”辅导员才能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1)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比较自我。“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相对开放,家庭教育方式比较民主,所以他们在思想上比较独立,有自己的主见,不喜欢传统的说教。“90后”大学生从懂事开始便与网络接触并一起成长,大量的信息充斥着他们的生活,几乎每个“90后”大学生都有自己的QQ空间和博客。他们利用QQ结交朋友,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大多“90后”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为优越,自我意识强烈,往往考虑自身利益,缺乏换位思考和团队意识。(2)行为懒惰,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弱。“90后”大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事事由父母操办,依赖性强,比较懒惰。通常早上没课的时候他们喜欢睡懒觉,而且男女生比较“宅”,很少参加户外活动。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不敢面对这些挫折或困难,往往选择逃避,心理承受力弱。比如在军训中,好多学生请假,不愿参加训练,有的学生坚持不住,哭着要回家,或者向自己的父母诉苦,这无不说明现在的“90后”大学生抗压能力弱。(3)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许多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冲击着“90后”大学生的视野,使得他们的好奇心增强,养成不断追求新生事物的心理习惯。他们善于通过网络接受大量的新信息,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努力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所以他们大部分多才多艺,综合素质较高。(4)容易迷茫,但竞争意识强烈。“90后”大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所以比较迷茫。特别是刚入校的大一新生,他们大部分进入大学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想好好放松,还有部分学生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没有学习的目标和规划,因此对自己的未来常常感到迷茫。但“90后”大学生体现出强烈的表现欲望,竞选班干部、评优评先、入党、加入学生会或学校社团等越来越被学生重视。
二、“80后”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势
(1)年龄差距小,容易沟通。“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年龄相仿,代沟较小,有亲和力,所以在情感沟通上较顺畅。此外,“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成长的环境相似,思维方式相似,能够从自身出发,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80后”辅导员可以利用QQ、微博、飞信等与学生们交流;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召开主题班会等来启发教育学生。(2)学历较高,富有创新意识。“80后”辅导员成长的教育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他们往往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知识面广泛,一般具有本科或硕士学历。而且,他们都是中共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或者是在大学担任过班委,具有相关的学生工作经验,综合素质较高。“80后”辅导员工作有激情和热情,他们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富有创新意识。
三、“80后”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劣势
(1)工作经验不足,缺乏耐心。“80后”辅导员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不是很丰富,且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教育、心理、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当遇到突发事件,不知道如何处理,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问题学生,刚开时会耐心的教育,但屡教不改后,就会失去耐心。(2)定位不明确,容易职业倦怠。首先,“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年龄差距小,学生们喜欢与老师做朋友,但有的辅导员老师与学生过于亲密,在学生面前缺乏威信。辅导员不仅仅担负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而且还担负着管理者的角色。如果辅导员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工作中难免存在情感因素,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其次,辅导员在高校里,既不完全属于教学岗,也不完全属于行政岗,这种尴尬的处境,不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时间久了,辅导员老师们会对这份工作失去热情,容易产生倦怠。
四、“80后”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个人魅力。“80后”辅导员应该坚持走现代化、职业化、专业化道路,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仅仅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也要学习哲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且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巧妙的运用到学生工作中。另外,辅导员老师要做知识的富有者,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提升个人魅力,从而赢得学生们的爱戴。(2)学习经验,做好职业规划。“80后”辅导员应向比自己年长或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多学习、沟通。主动与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勤于请教,用心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另外,自己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喜欢这份工作,不要满足于现状,要不停的探索、调研,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如果不打算长期做辅导员,或者是换岗,或者提前定位自己的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理想。(3)明确角色定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80后”辅导员应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要正确处理与学生关系。要与学生拉近关系,就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因此要深入学生、深入宿舍、深入课堂,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同时要在学生面前保持威信,所以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4)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员”。“80后”辅导员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掌握学生的近期动态,不能仅仅依靠班长和心理委员的反馈,要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员。班长、心理委员和其他班委反映的不一定是本班学生的真实情况,有的学生在老师和班委面前跟自己原始的表现不一致,所以这需要培养学生信息反馈员,同时也可以监督班委的工作。辅导员老师定期跟学生信息员进行交流,可以了解学生在宿舍、课堂、班委在本班的工作进展情况,这有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5)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生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90后”大学生热衷于网络,他们喜欢写文博、喜欢写QQ日志、喜欢在BBS发帖等,因此“80后”辅导员应参与班级微博、QQ群中,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网络自律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接受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自觉抵制网络中不健康和低俗的内容。(6)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挫折教育。“90后”大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求学,难免会有孤独感,容易迷茫,如果生活和学习中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80后”辅导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 考 文 献
[1]王海鹰.“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6)
[2]王东阳,谢志霞.“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途径探索[J].科技咨询.2012(10)
[3]谢雪梅.“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4]马永春,李洁.“80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5]李向珂.试论80后大学辅导员如何胜任本职工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关键词】“80后”;“90后”;辅导员;大学生管理
“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泛指1990年至2000年之间出生的中国公民。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90后”与“80后”有时候存在代沟。因此,只有明确“90后”大学生的特点,“80后”辅导员才能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1)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比较自我。“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相对开放,家庭教育方式比较民主,所以他们在思想上比较独立,有自己的主见,不喜欢传统的说教。“90后”大学生从懂事开始便与网络接触并一起成长,大量的信息充斥着他们的生活,几乎每个“90后”大学生都有自己的QQ空间和博客。他们利用QQ结交朋友,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大多“90后”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为优越,自我意识强烈,往往考虑自身利益,缺乏换位思考和团队意识。(2)行为懒惰,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弱。“90后”大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事事由父母操办,依赖性强,比较懒惰。通常早上没课的时候他们喜欢睡懒觉,而且男女生比较“宅”,很少参加户外活动。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不敢面对这些挫折或困难,往往选择逃避,心理承受力弱。比如在军训中,好多学生请假,不愿参加训练,有的学生坚持不住,哭着要回家,或者向自己的父母诉苦,这无不说明现在的“90后”大学生抗压能力弱。(3)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许多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冲击着“90后”大学生的视野,使得他们的好奇心增强,养成不断追求新生事物的心理习惯。他们善于通过网络接受大量的新信息,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努力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才能,所以他们大部分多才多艺,综合素质较高。(4)容易迷茫,但竞争意识强烈。“90后”大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所以比较迷茫。特别是刚入校的大一新生,他们大部分进入大学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想好好放松,还有部分学生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没有学习的目标和规划,因此对自己的未来常常感到迷茫。但“90后”大学生体现出强烈的表现欲望,竞选班干部、评优评先、入党、加入学生会或学校社团等越来越被学生重视。
二、“80后”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势
(1)年龄差距小,容易沟通。“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年龄相仿,代沟较小,有亲和力,所以在情感沟通上较顺畅。此外,“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成长的环境相似,思维方式相似,能够从自身出发,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80后”辅导员可以利用QQ、微博、飞信等与学生们交流;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召开主题班会等来启发教育学生。(2)学历较高,富有创新意识。“80后”辅导员成长的教育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他们往往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知识面广泛,一般具有本科或硕士学历。而且,他们都是中共党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或者是在大学担任过班委,具有相关的学生工作经验,综合素质较高。“80后”辅导员工作有激情和热情,他们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富有创新意识。
三、“80后”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劣势
(1)工作经验不足,缺乏耐心。“80后”辅导员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不是很丰富,且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教育、心理、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当遇到突发事件,不知道如何处理,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问题学生,刚开时会耐心的教育,但屡教不改后,就会失去耐心。(2)定位不明确,容易职业倦怠。首先,“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年龄差距小,学生们喜欢与老师做朋友,但有的辅导员老师与学生过于亲密,在学生面前缺乏威信。辅导员不仅仅担负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而且还担负着管理者的角色。如果辅导员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工作中难免存在情感因素,不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其次,辅导员在高校里,既不完全属于教学岗,也不完全属于行政岗,这种尴尬的处境,不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时间久了,辅导员老师们会对这份工作失去热情,容易产生倦怠。
四、“80后”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个人魅力。“80后”辅导员应该坚持走现代化、职业化、专业化道路,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仅仅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也要学习哲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且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巧妙的运用到学生工作中。另外,辅导员老师要做知识的富有者,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提升个人魅力,从而赢得学生们的爱戴。(2)学习经验,做好职业规划。“80后”辅导员应向比自己年长或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多学习、沟通。主动与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勤于请教,用心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另外,自己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喜欢这份工作,不要满足于现状,要不停的探索、调研,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如果不打算长期做辅导员,或者是换岗,或者提前定位自己的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理想。(3)明确角色定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80后”辅导员应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要正确处理与学生关系。要与学生拉近关系,就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因此要深入学生、深入宿舍、深入课堂,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同时要在学生面前保持威信,所以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4)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员”。“80后”辅导员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掌握学生的近期动态,不能仅仅依靠班长和心理委员的反馈,要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员。班长、心理委员和其他班委反映的不一定是本班学生的真实情况,有的学生在老师和班委面前跟自己原始的表现不一致,所以这需要培养学生信息反馈员,同时也可以监督班委的工作。辅导员老师定期跟学生信息员进行交流,可以了解学生在宿舍、课堂、班委在本班的工作进展情况,这有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5)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生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90后”大学生热衷于网络,他们喜欢写文博、喜欢写QQ日志、喜欢在BBS发帖等,因此“80后”辅导员应参与班级微博、QQ群中,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网络自律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接受健康和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自觉抵制网络中不健康和低俗的内容。(6)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挫折教育。“90后”大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求学,难免会有孤独感,容易迷茫,如果生活和学习中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80后”辅导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 考 文 献
[1]王海鹰.“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6)
[2]王东阳,谢志霞.“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途径探索[J].科技咨询.2012(10)
[3]谢雪梅.“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4]马永春,李洁.“80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5]李向珂.试论80后大学辅导员如何胜任本职工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