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成长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iu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午间休息时,我看见几个学生坐在楼道里翻看校刊《芳草世界》,就上前和他们聊了起来。“能不能跟老师说说,你们喜欢哪个栏目?”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喜欢“快乐留学”栏目,有的说喜欢“中国广角”栏目,却没有一个人提到“人物专访”。我问:“为什么没有人提到人物专访呀?”“因为那里面没有我们。”学生天真的话语像一个惊雷惊醒了我。虽然“人物专访”目前主要采访的是成人,但是学生也完全可以参与其中。于是,我产生了组建国际部小记者团的想法。
  很快,国际部小记者团应运而生,它由五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组成。来自俄罗斯的亚历山大能说会道,来自印度的瓦妮卡活泼可爱,来自美国的曾兰芷沉稳冷静,来自俄罗斯的阿丽莎正直善良,来自巴西的卡麦林多才多艺。
  我们采访的第一站是学校地下室的图书馆,采访对象是PTA主席团成员Lucy。采访前,我带领学生做了很多准备,还列了计划表,如采访时间、地点、提的问题、要带的器材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做了分工,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合作得很愉快。
  但是第一次采访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有的学生在讨论采访问题的时候,想不出来;有的学生能提出建议,但是思路比较狭窄,最后变成我来主导,学生们做了助手;小记者们能够高效地合作,但是主动、探究的精神并未完全发挥出来,整个采访更像是个任务,而不是学习活动。
  于是,我和小记者们一起开会,反思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亚历山大提出我们采访前应该先了解采访对象,这个建议得到其他人的一致认可,大家一起商量如何了解采访对象的方法,如网络查询,访问领导、教师,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
  很快,万圣节到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材中心朱传世老师作为特约嘉宾走进芳草地,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小记者们后,他们很兴奋。这一次,在采访前一周,他们就利用各种途径去了解采访对象,有的小记者打印了网络资料,有的小记者去访问了领导和教师,最后大家一起来讨论采访的问题。
  在本次参访中,小记者们有了可喜的变化,他们讨论时有话可说、有的放矢,而且还有自己的精彩发挥。他们出色的表现获得了朱老师的称赞。
  通过两次的采访活动,小记者们得到了成长:他们知道了怎么在活动中分工合作、用什么方法去获取采访对象的资料、在采访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他们的合作意识、礼仪意识、学习意识都得到了增强,他们开始更加关注周围的同学、更加关注校园活动。“人物专访”栏目由于有了小记者的参与,从学生的视角看活动,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语言更加平实,校刊也因此更加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学校建设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合作、探究的意识,把活动与有效、高效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得到更多成长。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是崇尚用诗词来表达感情的民族,中国古代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观念。诗歌作为一种精妙的语言艺术,充满着无言之美,无尽之意,又怎能不成为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语言,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宝贵教学内容呢?  所以,当我们二年级PYP课程团队在研究如何围绕“母亲节”主题开设系列教学活动时,我决定借此机会向学生进行“诗教”——引导学生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吐露情感,向妈妈表达爱。  在上课
母亲节是国际公认的节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二年级“芳草PYP”项目组的教师们突发灵感,决定围绕母亲节的主题开展一次课程实践活动。  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组的教师们首先研究拟定了这次活动的基本框架:  在主题框架确定后,各位教师分别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课时设计。焦老师针对“我为妈妈做一个菜”设计了课程活动。  在上过主题活动课之后,项目组教师们归纳出如下问题:教学中任务过多,一课时根本完不成;交
“七彩云南”是很多人向往的好地方。为了让学生对云南有更深的感性认识,五年级组特意组织学生去北京中华民族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民族园中寻找云南不同民族的各种建筑,他们用纸笔记录所见、所感,用相机拍下云南特色建筑与民族服饰。还有一些学生购买云南民族特色装饰物品,一些学生学会了傣族舞、竹竿舞。学生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对云南的认识和理解加深了许多,为美术学科的绘本创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通过这次活
期刊
北京泛华世纪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底,2006年开始做第一条专线——长沙专线运输。2007年开通了武汉线,2010年又开通了南昌线。除专线运输外,泛华还承担一些三方物流业务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一曲《青花瓷》,把我和学生带入了一幅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画卷中,顿觉一阵古风古韵扑面而来,满屋墨香。谁能想到,今天它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开启了一段芳草与青花瓷的缘分之旅。  跨学科双师同堂,我和美术老师一起带领学生品诗、作画。诗韵青花、曲乐青花、手绘青花、故事青花等一系列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个学生拿着一幅打
芳草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旨在经过课内外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综合性和挑战性、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与协调发展。芳草地国际学校日坛校区一年级课改组紧扣芳草地国际学校课程的六大主题,深入研究,积极探索,进行了有益尝试,带领学生依据数学学科本质,紧贴“古老的北京”,共同研究北京著
2015年11月12日,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学生在教师和部分家长的带领下,来到首都博物馆,开展“古老的北京”项目学习活动。  走进首都博物馆一楼大厅,迎面便是一座红柱绿檐高大敞亮的牌楼,上面刻着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景德街”,营造出浓浓的老北京味道。学生们最喜欢五层方厅展出的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体现老北京习俗的场景:结婚习俗——洞房花烛美姻缘,模仿的婚庆场面
我是一名教授高年级品社学科的教师,可以说,教这门课的老师要通历史、晓地理、知百家,因为它综合了品德、法制、国情、历史、文化、地理等很多内容。因此,在我的课上,学生们不仅兴趣盎然地听着,同时也不断地开阔着自己的视野。在我所任教的五年级中有这样一位学生,他是一个知识面广、自尊心强、从不认输的孩子。在我的课上,总能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他时常引经据典,并得意于同学们钦羡的眼神,同学们都夸他是“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