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常规分割放疗同步化疗与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效果比较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l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能手术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的效果评价。

方法

144例食管癌患者分成常规分割放疗(CFRT)联合化疗组(CFRT组)60例和调强放疗(IMRT)联合化疗组(IMRT组)84例。CFRT组:食管颈、胸上段癌,先行前胸"T"形野照射,总剂量(DT):36 Gy,分18次,之后改为两前斜野等中心照射,野宽4.5~5.0 cm,机架角50°~60°,30°楔形板,加至66 Gy;食管中、下段癌,野宽6.0~6.5 cm,野长为肿瘤上下各放3.0~5.0 cm,前后对穿照射DT:36 Gy,分18次,之后改为两后斜野等中心照射,加至66 Gy。IMRT组:临床靶区(CTV)包括食管原发肿瘤靶区(GTV)和转移淋巴结GTV+纵隔淋巴引流区,于前后左右各外放0.8~1.0 cm,上下各外放3.0~5.0 cm;计划靶区(PTV)为在CTV基础上再各方向外放0.5 cm;≥95%等剂量线PTV 60~64 Gy,分30~32次;正常组织剂量为双肺V20≤30%,脊髓≤45 Gy/6周,心脏V30≤40%。两组化疗方案相同,顺铂(DDP)25~30 mg/m2,3~5 d,5氟尿嘧啶(5-Fu)450~500 mg/m2,5 d,静脉连续输注。28 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1~3个月后巩固化疗3~4个周期。

结果

CFRT组和IMRT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53/60)和91.7%(7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数减少为首要不良反应,CFRT组白细胞数减少发生率为78.3%(47/60),IMRT组为82.1%(69/84);其次为放射性食管炎,多为1~2级不良反应。CFRT组在放疗中和治疗后出现1~2级放射性肺炎者比例为36.7%(22/60),IMRT组为9.5%(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P<0.01)。CFRT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5/60)、36.7%(22/60)、20.0%(12/60),IMRT组分别为79.8%(67/84)、35.7%(30/84)、21.4%(18/84)。

结论

CFRT同步化疗和IMRT同步化疗总有效率和5年生存率相似,但IMRT患者1~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FRT组,提示IMRT能减少肺的受照体积和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中药灌肠对结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结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磨汤口服液联合中药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清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
目的建立稳定的移植性人结直肠癌动物模型。方法以BALB/c裸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原位接种组和皮下接种组,分别经直肠原位(使用自制接种器)和右侧腋窝皮下接种0.1 ml细胞密度为2×107/ml的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悬液,观察60 d,比较两种造模方法的成瘤情况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直肠原位接种组18只裸鼠全部成瘤,成瘤率为100%,平均瘤质量为(2.78±1.86)g,平均存活时间
肺癌已成为老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有关肺腺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老年人肺鳞状细胞癌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对于局部晚期的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仍然存在放化疗模式的争议。各种新型化疗药物、靶向治疗、免疫和抗血管药物的出现,给中晚期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其综合治疗的最佳模式,还需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和探索。
目的探索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疗效确切、安全低毒、适合现代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将88例病理确诊为世界卫生组织(WHO)Ⅱ、Ⅲ型鼻咽癌的Ⅲ~ⅣB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诱导化疗联合单纯放疗组(诱导组)(43例)和同期放化疗组(同期组)(45例),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给予根治量放疗。两组化疗方案均为1个疗程多西他赛联合顺铂(TP方案),1个疗程单药顺铂(DDP)。结果诱导组与同期组相比,2~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p16蛋白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切除或活组织检查的子宫颈石蜡样本199例,包括子宫颈鳞状细胞浸润癌106例,高级别与低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各30例,子宫颈正常组织33例。采用EnVision方法进行PD-L1、p16、TOPOⅡ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P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放疗治疗头皮血管肉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78岁男性头皮血管肉瘤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局部复发,接受6 MeV-β电子线普通放疗:70 Gy/35次,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15 mg/d静脉泵注,连续用药14 d,21 d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结果联合治疗期间,头皮病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停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10 d后照射野外头皮局部复发,再次接受单纯放疗,放疗中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水平,评估其与CR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并分析106例初诊CR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患者手术标本中Gl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RC患者复发转移时间(TTR)及总体生存(OS)时间的关系。结果复发转移的CRC患者Gl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中位表达强度均高于未复发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84%(33/38
目的探讨X线摄影中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联合乳腺微钙化的定位活组织检查技术对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触诊阴性、仅X线发现乳腺微钙化的患者192例,共205处微钙化病灶,回顾其X线表现特征并进行BI-RADS评估分类,对BI-RADS分类4a级及以上患者行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活组织检查及病理诊断。结果205处微钙化病灶中,恶性病灶74处(36.1%),良性病灶131处(
目的以1例长期生存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及"肺癌全程化管理"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女性左肺黏液腺癌Ⅳ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复杂病程不同阶段合理应用化疗、ALK-TKI抑制剂治疗、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及放疗,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初诊即为晚期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经过规范、精准的治疗,生存期已达50个月,仍高质量生存中。结论基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子特征基
目的探讨瘦素与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陕西省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资料完整的102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随访和系统性回顾分析。对10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40例正常黏膜组织采用P-V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瘦素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肿瘤组织瘦素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黏膜组织[59.8%(61/102)比17.5%(7/40),χ2=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