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施工是土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建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也影响着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究,提高水平,以更好地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本文分析了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探讨了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水泥水化热的相关影响。水泥水化热的放热速率及峰值,直接影响了水泥的水化过程,水化过程快,温度收缩大,直接影响了结构物的整体质量,温缩裂缝的产生,是造成结构物质量整体下滑的重要因素,对结构物的耐久性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混凝土的配比与搅拌的相关影响。由于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强度值总是离散的,这一强度受原材料的配比与施工条件共同影响,不合适的配比和不规范的施工会对结构物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尤其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砂、石的实际含水率一般都会与设计配比存在差异。因此要对施工时的配比与工艺进行规范。
3、混凝土浇灌的相关问题。在混凝土浇灌时将会遇到的问题很多,相对来讲比较繁琐,应在施工时详加注意。此外,在浇灌前的运输问题,预埋件表面与模板贴得是否严密,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等也需注意,虽然问题的影响对结构物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如果不予注意,将对整体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1、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1)水的质量要求
土建中混凝土拌合所用的水中不应含有影响质量的有害物质,如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等,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海水应排除在外。
(2)水泥的质量控制
通常在土建工程中使用通用水泥( 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 。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體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
(3)骨料的质量控制
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基本的组成成分。通常1m3 的混凝土需要1. 5m3 的松散砂石骨料。所以对混凝土用量很大的土建工程,砂石骨料的需求量是很大的,骨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水泥用量和混凝土要求,从而影响土木建筑物的质量和造价。为此,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应统筹规划,认真研究砂石骨料储量、物理力学指标、杂质含量及开采、储存和加工等各个环节。使用的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
2、混凝土的配料与搅拌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搅拌的手段使其成为均质的混凝土。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 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 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配合比
混凝土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的配合比。
(2)搅拌
混凝土拌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均匀优质的混凝土为优质工程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保障,除合理地选择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一次投料量,不同类型的搅拌机都有一定的进料容量,搅拌机不宜超载过多,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一次投料量宜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以下。施工配料就是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现场搅拌机的型号,确定现场搅拌时原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搅拌混凝土时,根据计算出的各组成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按重量投料。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规范的规定。
3、混凝土的运输
(1)运输要求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 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2)运输方法
采用何种运输方式根据情况而定,如运输预拌混凝土,多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如来自现场搅拌站,多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推车等。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混凝土楼地面运输一般以双轮手推车为主。
4、混凝土施工工艺
(1)浇筑混凝土浇筑前,首先要做好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等的检查工作; 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 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 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 对木模板应用一般不允许有这样的误差; ( 2) 同组试件之间的误差,主要考虑操作人员熟练程度的差异,并有一定的误差范围; ( 3) 再现性误差或对比检测误差,此误差是在用不同设备对同一材料、同一样品进行检测时所得出的误差。该误差是对所有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考虑,其也有允许误差,并规定误差范围在3 种误差中是最大的。
5、提高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技术
(1)严把建筑材料三证关
加强对材料的检验是保证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制定和完善各项设计标准和检测标准是检验的重要保障。故在用于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等必须要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并有相应的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这些材料、设备在进场验收时,一定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严格审查。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产品,要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在选购这样的产品前需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原件进行检查,以防止伪造产品。
(2)必要时强制性检测
根据相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项目检测,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必须根除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止伪劣材料进入工地。对建筑工程中的一些项目进行强制性检测,例如,对钢筋数量的检测,对混凝土试块检测,对瓷砖性能检测,对水泥质量检测,对成品、半成品检测,对有机污染物含量检测等,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和相关程序进行。
(3)掌握好现场的动态质量
要不定期和定期的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切勿使用不合格材料,安装不合格的构件。要随时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防止后期施工出现质量隐患。
(4)构建现代化人力资源平台
专业人才是我国检测行业中最为匮乏的。目前我国从事建筑工程检测行业的检测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因此,一方面从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人员一定要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检测水平,另一方面国家要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建立专门培训质量检测的培训机构,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翔,叶雅程. 浅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J]. 经营管理者,2010,( 6) .
[2] 祁建财.土建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方案及施工分析.青海科技,2009.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水泥水化热的相关影响。水泥水化热的放热速率及峰值,直接影响了水泥的水化过程,水化过程快,温度收缩大,直接影响了结构物的整体质量,温缩裂缝的产生,是造成结构物质量整体下滑的重要因素,对结构物的耐久性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混凝土的配比与搅拌的相关影响。由于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强度值总是离散的,这一强度受原材料的配比与施工条件共同影响,不合适的配比和不规范的施工会对结构物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尤其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砂、石的实际含水率一般都会与设计配比存在差异。因此要对施工时的配比与工艺进行规范。
3、混凝土浇灌的相关问题。在混凝土浇灌时将会遇到的问题很多,相对来讲比较繁琐,应在施工时详加注意。此外,在浇灌前的运输问题,预埋件表面与模板贴得是否严密,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等也需注意,虽然问题的影响对结构物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如果不予注意,将对整体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1、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1)水的质量要求
土建中混凝土拌合所用的水中不应含有影响质量的有害物质,如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等,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海水应排除在外。
(2)水泥的质量控制
通常在土建工程中使用通用水泥( 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 。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體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
(3)骨料的质量控制
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基本的组成成分。通常1m3 的混凝土需要1. 5m3 的松散砂石骨料。所以对混凝土用量很大的土建工程,砂石骨料的需求量是很大的,骨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水泥用量和混凝土要求,从而影响土木建筑物的质量和造价。为此,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应统筹规划,认真研究砂石骨料储量、物理力学指标、杂质含量及开采、储存和加工等各个环节。使用的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
2、混凝土的配料与搅拌
混凝土的制备就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搅拌的手段使其成为均质的混凝土。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 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 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1)配合比
混凝土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的配合比。
(2)搅拌
混凝土拌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均匀优质的混凝土为优质工程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保障,除合理地选择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一次投料量,不同类型的搅拌机都有一定的进料容量,搅拌机不宜超载过多,以免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一次投料量宜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以下。施工配料就是根据施工配合比以及施工现场搅拌机的型号,确定现场搅拌时原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搅拌混凝土时,根据计算出的各组成材料的一次投料量,按重量投料。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满足规范的规定。
3、混凝土的运输
(1)运输要求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避免产生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减少等现象; 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混凝土的灌筑量; 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运输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的连续进行。
(2)运输方法
采用何种运输方式根据情况而定,如运输预拌混凝土,多采用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如来自现场搅拌站,多采用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推车等。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混凝土楼地面运输一般以双轮手推车为主。
4、混凝土施工工艺
(1)浇筑混凝土浇筑前,首先要做好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等的检查工作; 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 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 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 对木模板应用一般不允许有这样的误差; ( 2) 同组试件之间的误差,主要考虑操作人员熟练程度的差异,并有一定的误差范围; ( 3) 再现性误差或对比检测误差,此误差是在用不同设备对同一材料、同一样品进行检测时所得出的误差。该误差是对所有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考虑,其也有允许误差,并规定误差范围在3 种误差中是最大的。
5、提高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技术
(1)严把建筑材料三证关
加强对材料的检验是保证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制定和完善各项设计标准和检测标准是检验的重要保障。故在用于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等必须要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并有相应的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这些材料、设备在进场验收时,一定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严格审查。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产品,要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在选购这样的产品前需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原件进行检查,以防止伪造产品。
(2)必要时强制性检测
根据相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项目检测,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必须根除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止伪劣材料进入工地。对建筑工程中的一些项目进行强制性检测,例如,对钢筋数量的检测,对混凝土试块检测,对瓷砖性能检测,对水泥质量检测,对成品、半成品检测,对有机污染物含量检测等,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和相关程序进行。
(3)掌握好现场的动态质量
要不定期和定期的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切勿使用不合格材料,安装不合格的构件。要随时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的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防止后期施工出现质量隐患。
(4)构建现代化人力资源平台
专业人才是我国检测行业中最为匮乏的。目前我国从事建筑工程检测行业的检测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因此,一方面从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人员一定要提高和加强自身的检测水平,另一方面国家要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建立专门培训质量检测的培训机构,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翔,叶雅程. 浅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J]. 经营管理者,2010,( 6) .
[2] 祁建财.土建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方案及施工分析.青海科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