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对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展开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生活即教育”理念与新课标的引导下,高中物理课堂逐渐走向生活化、生动化.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与内容的需要,巧妙地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其中.即通过生活化课堂氛围的营造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
1 巧用案例,创造兴趣课堂
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的学科,虽然现有的、书本中的教学资源也是从生活中举例,但是绝大多数教师都未提高生活案例运用的灵活性,导致物理知识点变得干瘪、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能动性.只有把握案例运用的水平与程度,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灵活联系实际生活,通过案例来导入知识点,借助生活来丰富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此创新思路之下,教师要把握以下巧用生活案例的关键点:
对生活案例的运用应该结合物理学科固有的特点.物理知识是从生活周边提炼出来的,因此其案例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学习惯性等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车速限制、安全带使用等案例,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了解惯性的概念与重要性.
对生活案例的运用应该注重直观明了.物理教学引入的生活案例不能过于复杂,如若不然,只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现下多数学生都认为高中物理的知识点较为晦涩难懂,初次学习时存在较强的难度.而教师如果能够结合直观的案例,那么更容易促进学生学习思路的展开,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程《弹性势能》及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网球、弓箭等生活素材,切入学生生活中的案例来展开授课.
对生活案例的运用应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方互动.生活案例引入的本身目的是为创造兴趣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生活案例的引入强调学生能够用物理的眼光观察生活,用物理学习的思路去感悟生活,因此教师应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切入生活的同时,让学生自己举例,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领悟.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案例讲述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从生活的所看、所听、所思中发掘到知识点.
2 巧设问题,代入生活思考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来引领学生思路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问题的设计不能仅从课本知识点入手,那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仅从生活入手,那样很可能会造成与书本教学内容的偏差.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有效结合物理知识点与生活问题,为学生创设有关生活的问题情境:
理清问题的提问思路.教师在设计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认知与其所处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把握与物理有关的重点提出问题,利用“提问、思考、分析、回答”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
结合生活与物理习题.在物理教学中,习题的优化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现下我国高中物理习题的编写多是从书本的知识点入手,引入的生活案例较为枯燥乏味,学生无兴趣去探究答案的现象屡见不鲜.要想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将生活的实际案例编写到习题中.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独自解决课后习题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增强了物理学习的直观性、生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利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与研究中,如果不能有机结合物理知识点与生活问题,那么教学的整体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在掌握提问方向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学会一定的提问技巧,注意问题的层次: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将问题逐渐展开,逐步增强提问的深度、难度与灵活度,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被进一步拓展.另外,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可以以点切入,通过某一点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自身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课程《力的合成》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人提一桶水与两个人提一桶水的区别?”这种提问虽未指明学习的方向,却能引起学生自己的思考.在为学生确定大概的教学方向后,教师可以再次提问:“这两种不同的提水方式,其作用效果是否相同?每次施加的力是否相同?”.最后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这种分层式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在学习物理的方法上更具逻辑性.
3 巧构情境,展开生活实验
物理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直观、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点,而物理实验不应该束之高阁,而是应该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为前提,在利用现有教学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开发生活资源,提高高中物理实验的生活化.同时,高中物理实验既需要注重教师的演示实验,也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化实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活与物理的结合程度,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高中物理实验应该积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辅助,即实现实验器材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实验器材应该为学生所熟悉,能够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够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上的参与程度.
其次,教师应该通过灵活的演示使得物理教学能够形象化、生动化,抽象的知识点内容能够具体化、直观化,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整个实验过程的“生活化”.由于物理知识点掌握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实验完成后,依然无法通过数据来了解所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实验分为的营造,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加深对物理实验细节与关键点的理解.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实验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通过交流的“生活化”有助于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与规律.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让两个学生手掌相抵、互相施力来展开实验,在实验结束后,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互相交流,提出自身对实验的看法.这种亲身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感官认识,提高学生对教学实验的参与程度.
除了上述要点以外,在实验之后,教师还应该提高拓展与实践教学的水平,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设计实验来论证物理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实现物理实验的“生活化”.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展开不能脱离生活实践,只有从生活出发,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而我国现下在高中物理教学展开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切入生活的重要性.面对生活化教学展开难的问题,应该从生活案例引入、生活化提问以及物理实验生活化等方面入手,逐步改善教学问题,实现高效教学.
1 巧用案例,创造兴趣课堂
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的学科,虽然现有的、书本中的教学资源也是从生活中举例,但是绝大多数教师都未提高生活案例运用的灵活性,导致物理知识点变得干瘪、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能动性.只有把握案例运用的水平与程度,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灵活联系实际生活,通过案例来导入知识点,借助生活来丰富教学素材,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此创新思路之下,教师要把握以下巧用生活案例的关键点:
对生活案例的运用应该结合物理学科固有的特点.物理知识是从生活周边提炼出来的,因此其案例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学习惯性等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车速限制、安全带使用等案例,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了解惯性的概念与重要性.
对生活案例的运用应该注重直观明了.物理教学引入的生活案例不能过于复杂,如若不然,只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现下多数学生都认为高中物理的知识点较为晦涩难懂,初次学习时存在较强的难度.而教师如果能够结合直观的案例,那么更容易促进学生学习思路的展开,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程《弹性势能》及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网球、弓箭等生活素材,切入学生生活中的案例来展开授课.
对生活案例的运用应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方互动.生活案例引入的本身目的是为创造兴趣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生活案例的引入强调学生能够用物理的眼光观察生活,用物理学习的思路去感悟生活,因此教师应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切入生活的同时,让学生自己举例,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领悟.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案例讲述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从生活的所看、所听、所思中发掘到知识点.
2 巧设问题,代入生活思考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来引领学生思路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问题的设计不能仅从课本知识点入手,那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仅从生活入手,那样很可能会造成与书本教学内容的偏差.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有效结合物理知识点与生活问题,为学生创设有关生活的问题情境:
理清问题的提问思路.教师在设计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认知与其所处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把握与物理有关的重点提出问题,利用“提问、思考、分析、回答”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
结合生活与物理习题.在物理教学中,习题的优化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现下我国高中物理习题的编写多是从书本的知识点入手,引入的生活案例较为枯燥乏味,学生无兴趣去探究答案的现象屡见不鲜.要想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将生活的实际案例编写到习题中.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独自解决课后习题的过程中能够巧妙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增强了物理学习的直观性、生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利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与研究中,如果不能有机结合物理知识点与生活问题,那么教学的整体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在掌握提问方向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学会一定的提问技巧,注意问题的层次: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将问题逐渐展开,逐步增强提问的深度、难度与灵活度,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被进一步拓展.另外,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可以以点切入,通过某一点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自身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课程《力的合成》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人提一桶水与两个人提一桶水的区别?”这种提问虽未指明学习的方向,却能引起学生自己的思考.在为学生确定大概的教学方向后,教师可以再次提问:“这两种不同的提水方式,其作用效果是否相同?每次施加的力是否相同?”.最后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这种分层式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在学习物理的方法上更具逻辑性.
3 巧构情境,展开生活实验
物理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直观、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点,而物理实验不应该束之高阁,而是应该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为前提,在利用现有教学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开发生活资源,提高高中物理实验的生活化.同时,高中物理实验既需要注重教师的演示实验,也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化实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活与物理的结合程度,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高中物理实验应该积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辅助,即实现实验器材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实验器材应该为学生所熟悉,能够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够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上的参与程度.
其次,教师应该通过灵活的演示使得物理教学能够形象化、生动化,抽象的知识点内容能够具体化、直观化,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整个实验过程的“生活化”.由于物理知识点掌握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实验完成后,依然无法通过数据来了解所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实验分为的营造,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加深对物理实验细节与关键点的理解.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实验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通过交流的“生活化”有助于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与规律.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让两个学生手掌相抵、互相施力来展开实验,在实验结束后,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互相交流,提出自身对实验的看法.这种亲身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感官认识,提高学生对教学实验的参与程度.
除了上述要点以外,在实验之后,教师还应该提高拓展与实践教学的水平,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设计实验来论证物理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实现物理实验的“生活化”.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展开不能脱离生活实践,只有从生活出发,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而我国现下在高中物理教学展开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切入生活的重要性.面对生活化教学展开难的问题,应该从生活案例引入、生活化提问以及物理实验生活化等方面入手,逐步改善教学问题,实现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