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商业集中度研究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h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医药商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市场组织结构不合理,市场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没有体现,运行效率不高。本文考察了我医药商业的集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提高我国医药商业集中度,促进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医药商业 产业集中度 规模经济
  
  Our country medicine commercial concentration degree research
  Liu Zhijie
  Abstract:Our country medicine trade passes through several dozens year fast development,while obtains the huge achievement also to have a series of serious issues,these question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is unreasonable in the marke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the market concentration degree is low,the economies of scale benefit has not manifested,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is not high.This article inspected my medicine commercial centralized condition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how discusses enhances our country medicine commercial concentration degree,the promotion industry continues the health the development.
  Keywords:Medicine commercialIndustry concentration degree Economies of scale
  【中图分类号】F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0107-03
  
  1.引言
  
  产业集中度是针对特定产业而言的集中度,是用于衡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常用指标,通常用绝对集中度CR指数表示。CR通常用它以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相关数值(如销售额、增加值、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产业的份额,来表示产业的集中程度。集中度大小与特定的产业有关,医药商业是一个规模效应非常明显的行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最优效应,医药批发和零售业务越来越向大企业集中,该产业的集中度也逐年在提高。本文结合我国医药商业的实际情况对市场集中度进行实证研究,为有关决策部门提高医药商业的运行效率提供依据。
  我国医药商业在近些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譬如:①企业结构不合理。虽然全面实施GSP认证,淘汰了一批落后企业,但医药流通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仍然十分缺乏。②企业利润微薄。2007年全国医药商业毛利率为7.89%,费用率为6.48%,而国外的成熟市场一般在2%左右。③流通方式落后。我国目前的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实现以人工为主的商品储运,管理效率不高。据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仅为2.6%。④容易滋生商业贿赂。商业贿赂问题是导致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在药品收入利润分配过程中,医生的灰色收入大约占15%。
  
  2.我国医药商业集中度现状
  
  我国医药商业基本是从建国时期的一穷二白发展起来的,2007年我国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已经超过4026亿元,全国医药商业毛利率为7.89%,费用率为6.48%,利润率为1.21%,盈利能力较前几年有明显的回升,前3家企业销售总额达到773.37亿元,占医药商业市场销售总额的19.23%,比2006年提高了0.28个百分点。2007年20强医药企业销售规模增长迅速,增幅均高于行业发展速度。2007年,医药流通企业前20家企业的利润占医药商业利润总和的69.17%,市场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国内的连锁药店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3万家药店中,连锁药店百强所占药品零售市场的比例从2003年的29.68%上升到2007年的44.96%,前10强的销售额占比达到16.77%,有实力的大型连锁企业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零售市场的主导,我国零售市场逐渐地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
  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国医药商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的表现在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集中度很低。我国的医药商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效益低、流通秩序乱、管理手段落后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目前我国医药市场结构是过度的分散竞争状态。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医药批发企业就有8000多家,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在微利的水平上运作,市场集中度水平较低,2007年我国医药商业销售前三强大企业的合并市场份额为19.23%,而同期,美国和日本市场前三大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96%和67%。我们和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连锁企业仍有1600多家,合计门店已超过65000家。连锁药店行业内部的集中度比较分散,前3强和前10强在百强中所占的份额似乎停滞不前,离高度集中规模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距离。目前我国的药品零售市场和20年前的美国市场十分相似,而美国发展到目前,连锁药店的集中度很高,几家大型连锁企业几乎占据了美国的零售市场,因为强势控制了消费终端,且规模强大,这些企业在与上游供应商的采购谈判中,拥有绝对的主动权,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市场集中度提高将是无法避免的历史趋势。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商业的集中度水平处在上升的通道,2007年CR3达到19.23%,相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医药商业仍处在低水平。参照贝恩分类法属于低集中竞争型。低集中竞争将带来低效率的无序分散竞争,在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市场进入、退出不对称,表现为进入壁垒过低而退出壁垒过高,目前医药商业行业内存在着大量的过剩能力,相关成本难以分摊,为维持生存或是为了维持生存所需的现金流,企业之间竞相降价以削减库存、加速流通,造成销量“越来越大”亏损也越来越大的恶性循环,不利于我国医药商业的长期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医药工业进入高速增长期,药品的年销售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8.4%,但与此相反,我国医药商业却陷入传统体制崩溃后连年的无序竞争、利润持续低迷、期间费用率居高不下的状态。我国医药商业陷入了微利或无利可图状态,大量中小企业医药流通企业走向破产的边缘。2007年,全国医药商业毛利率为7.89%,费用率为6.48%,利润率为1.21%。而同期美国医药商业的费用率仅2.9%。
  


  数据来源:2003~2007年度《中国医药统计年鉴》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存在多、小、散、乱等严重问题,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仍然十分缺乏,销售额达1亿元的企业总数不到10%,90%的企业销售规模不足一亿元,企业规模普遍小,从而导致整个医药产业规模经济水平的下降,造成整体行业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整体提高。近些年来集中度一直在不断提升,2005~2007年医药商业百强企业销售占医药商品总销售的比例分别为58.71%、67.88%、68.13%,我国医药集中度稳步提高,标志着医药商业企业做强做大的速度加快,少数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份额。3.我国医药商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
  对于医药商业来讲,过高的集中度會出现垄断,导致社会福利和效率的下降,过低的集中度会导致低端的无序恶性竞争,各大企业一般通过压低价格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样往往会导致两败俱伤,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
  集中度究竟达到何种水平才能意味着该产业既实现了规模经济又保持了有效竟争?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原因是产业集中度会随产业的技术特点发生变化,主要与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容量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等因素有关。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决定产业集中度的因素主要有期初集中度、进入壁垒、最低经济规模、市场规模、市场需求成长率、产品差异性、新厂商净加入率等。一般来说,最低经济规模越大,新的医药企业进入的成本性壁垒越高,集中度越大;市场规模增大,市场前景看好,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医药产业,更多的企业分割医药市场这块大蛋糕,又导致集中度下降;市场需求成长率为负数时,说明当市场需求扩张给制药业带来更大的竞争空间时,新兴的医药企业比传统的国有大企业更能抓住发展的机会,导致集中度下降;产品差异性指标表明通过走差异化产品策略,既能满足市场的急剧增长和快速变化,又使得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当期初集中度对当期集中度的影响不显著时,表明虽然在一定时期大企业处于规模经济的状态,其运作效率和管理能力较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资产、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从而使市场占有率提高,导致集中度上升。然而,当产品的差别化程度不高,新进入者利用原优势企业打开市场销路,减少市场开发费用,使自己后续进入仍具有吸引力;而原优势企业若缺乏绝对成本优势、缺乏独特的技术优势,与新进入者产品雷同,无管理优势而言,就无力实施战略性阻止策略,导致期初集中度对当期集中度的影响不确定。
  
  4.我国医药商业集中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完善我国的医药商业政策。
  政府应根据中国国情、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组织方面的实践,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医药产业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组织,推进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医药行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鼓励优势企业采用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手段,按照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大现有产业资源的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集团,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合理的产业格局,发挥整体规模效益,逐步提高中国医药产业资源的配置效率。结合我国医药商业发展现状和产业组织结构方面的实践,为进一步完善医药商业,相关建议如下:
  4.1.1 加快医药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药品名称管理,实施药品通用名处方制度,建立向社会药店开放的处方管理制度,加大“医药分开核算、分开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和改革力度。
  4.1.2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既要反垄断,又要反对恶性竞争。当前要着力反对行政性垄断垄断。要尽可能消除行政性进入壁垒,依靠市场来自发调节资源的流动,实现医药产业资源配置最优化。
  4.1.3 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鼓励医药企业走出去。我们可以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水平的同时,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4.1.4 处理好医药工商之间的利益平衡点。生产企业和渠道流通企业以及终端之间利益冲突不断不利于整个行业持续的良性发展。
  4.1.5 继续加大淘汰落后力度,制止低水平重复。严格把好GSP认证关,对未通过GSP认证的企业坚决依法停止营业。
  4.2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企业规模经济。
  提高我国医药商业的集中度,主要不是阻止潜在企业的加入。市场引入竞争等机制会给产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自动导致一批规模小、管理效率低、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自动退出市场,从而提高我国医药商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医药市场集中度,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重点是如何对现有生产企业进行整合,扩大企业的规模。在我国,医药企业规模的扩大,最有效的战略就是一体化。我们可以采取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的方式。水平一体化指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兼并、联合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多产品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多产品经济性”,企业能够把相对稳定的固定成本分摊到各工厂生产的大量产品中,从而获得多产品规模经济,并可以通过在不同地理位置设厂,原材料就近供应,减少运输成本。多工厂企业能通过分厂专业化大批量生产特定产品来提高生产效率。垂直一体化战略指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从而使企业实现在同一产品链上向上、下游的延伸,节省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个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企业选择混合一体化的目的首先为了“分散风险”,加大对新药研制及技术创新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D.Levy Specifying the Dynamics of Industry Concentration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85,(34):55~68
  [2] J.S Bra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w York Press 1968:105~122
  [3] 孙宪华.企业集中度指标研究[J].现代财经,1996,(4):21~24
  [4] 曹棣泉,常科.《论国药企业竞争优势的构造》[J].经济与管理,2002,(06)
  [5] 孙志平,申俊龙.《试析我国医药市场结构》[J].海峡药学,2007,(08)
  [6] 陈正仓,《台湾地区产业集中度之研究》,《企银月刊》,1984年第八期.[4]李野,秦绪龙
  [7] 植草益:《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5~44页
  [8] 中国医药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7
其他文献
“现在种地太吃力了,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不剩下什么,可自己除了农活什么都不会,怎么办呢?”安徽省五河县朱顶镇农民张运鲁说。种粮不赚钱,这个问题在一段时期以来困扰着很多村民。
目的探讨Arnold—Chiari畸形的MRI影像表现,评价MRI对Arnold-Chiar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及手术证实的21例Arnold-Chiari畸形的MRI表现。结果Arnold-Chiari畸形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