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好体质再养生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辨清体质精准养生
  体质是指人体秉承先天遗传,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它决定了人体生理反应的特性,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生病类型的倾向性。不同人的体质既有强弱区别,又有阴阳、气血、寒热的不同,患病之后还有证候的不同表现。
  体质是可以改变的,通过调整膳食结构、起居作息、生活环境和运动锻炼等,可以逐步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对亚健康和慢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除平和质外,其他八种体质均有所“偏颇”,个人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可以把体质调整到最佳状态。
  九种体质各有不同
  平和质指阴阳气血调和之人,表现为体形匀称健壮,不易疲劳,耐受寒热,睡眠良好,饮食正常,二便通畅,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平素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调养原则:调养气血,燮理阴阳。平和质者应注意保持平和心态,平衡膳食,顺应四时,调摄起居,运动适度。
  气虚质以元气不足为主要特征,多表现为语音低弱,容易疲乏,易出汗,肌肉松软,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平素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不耐受风、寒、暑、湿邪的影响,易患感冒等疾病,且生病后康复时间较长。
  调养原则:益气健脾,培补元气。中医认为,脾脏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虚质者多脾胃虚弱,宜多食健脾益气之品,如小米、牛肉、鸡蛋、香菇等;少食生冷、辛辣、黏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阳虚质以阳气不足为主要特征,多表现为精神不振,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热饮热食,舌淡胖嫩,脉沉迟。平素易感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易患水肿、腹泻等疾病。
  调养原则:温补脾肾,化湿通阳。阳虛质者宜多吃甘温补阳的食物,可选用羊肉、核桃、韭菜、樱桃等;少吃生冷、苦寒、黏腻之品,如螃蟹、西瓜、苦瓜、冷饮等。
  阴虚质以阴液亏少为主要特征,多表现为口燥咽干,手足心热,体形偏瘦,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喜冷饮,经常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平素不耐受暑、热、燥外邪的影响,易患虚劳、失眠等病。
  调养原则:养阴降火,滋补肝肾。阴虚质者宜多吃滋补肾阴的食物,如芝麻、牛奶、牡蛎、鸭肉、豆腐、甘蔗、银耳等;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应避免运动量较大的锻炼形式,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阴液。
  痰湿体质以痰湿凝聚为主要特征,多表现为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易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腻甜食,苔腻,脉滑。平素对湿度较高的环境(如梅雨季节)适应能力差,易患糖尿病、卒中、冠心病等。
  调养原则:健脾利湿,化痰降浊。饮食宜清淡,应适当多食健脾化湿、通利三焦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扁豆等;少吃肥甘、酸涩之品,如油炸食物、芝麻、香蕉、甘蔗等。痰湿体质的人形体多肥胖,身重易倦,应多参加户外活动。
  湿热体质以湿浊内蕴、阳气偏盛为主要特征,多表现为面鼻油腻,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色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对夏末秋初的湿热气候,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易患皮肤疾病或泌尿系统感染等。
  调养原则:清化湿热,分消走泄。宜食用清热化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丝瓜、莲藕、萝卜等;少吃辛辣燥烈、大热大补、肥甘厚腻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酒等。平素适合做强度较大的运动,以使气机调畅,水湿运化,如中长跑、爬山、各种球类运动等。
  血瘀体质以血液运行不畅为主要特征,多表现为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暗淡,两颧、眼睛常有红丝,易心烦健忘,舌暗或有瘀斑,舌下脉络紫暗或增粗,脉涩。平素不耐受寒邪,易患疼痛性及血瘀型疾病。
  调养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瘀血质的人应培养乐观的情绪,选用具有健胃、行气、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如山楂、木耳、洋葱、香菇、玫瑰花、红糖等。非饮酒禁忌者可适量饮用葡萄酒,促进血液循环。忌食寒凉、收涩的食物,如乌梅、苦瓜、花生等。夏季不可贪凉饮冷,冬季谨避寒邪,加强锻炼,居室环境应温暖舒适。
  气郁质多由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形成,表现为经常闷闷不乐、多愁善感,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平素不适应阴雨天气,易患情志相关疾病。
  调养原则: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气郁质应舒畅情志,生活规律,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加社会交往,放松身心。宜多吃具有理气解郁、调理脾胃功能的食物,如荞麦、蘑菇、柑桶、洋葱等;少食收敛酸涩之物,以免阻滞气机,如乌梅、酸枣、柠檬等。
  特禀质多由先天遗传因素及后天因素造成的敏感性体质,对环境及季节变化适应能力差,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等。
  调养原则:益气固表,养血消风。特禀质者要做好日常预防和保养工作,避免外感及食用各种致敏食物。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甘油腻及各种“发物”,如酒、鱼、虾、蟹、辣椒、肥肉、浓茶、咖啡等,以免引动宿疾。可以配合膳食和中药进行综合调治,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其他文献
鼻炎的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包括回吸涕)\打喷嚏、鼻痒等。鼻炎虽不致命,但确实影响生活质量。患鼻炎后,该用药时必须用。通常,医生会推荐使用抗炎药物或抗组胺药物,大致可分为口服和鼻用两大剂型。口服制剂按要求服用不会有多大问题,但鼻用药物如不能正确应用,则达不到应有效果,甚至还会产生并发症。  局部用药 疗效更佳  鼻黏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腺体,血管的扩张和收缩不仅可影响鼻腔的通气,还可与腺体分泌的液体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对1061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孩子们吃的最多的预包装零食是糖果巧克力類、饼干、西式糕点类和膨化食品类(包括薯片等)。《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将零食分为3类:①可经常食用的零食,包括豆及豆制品、坚果等;②适当食用的零食,包括谷类(面包、饼干、馒头、蛋糕、派)、薯类(薯片、烤地瓜、薯条等);③限制食用零食,包括膨化食品、糖果、巧克力等。研究人员指出,中小学生对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家里的过期药品算哪类垃圾?该怎么处理?  上海 葛先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石浩强:药品化学成分复杂,有些物质在自然界可能需要数年或数十年才能分解,一些有毒有害成分若未经处理,会污染土壤和水。因此,2008年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将过期药品及其包装物列为“危险废物”。上海市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
老故事  姜撞奶是广州传统特色小吃,由来是一个美好的失误。相传,一位经常咳嗽的老婆婆无法喝下辛辣的姜汁,有次她的媳妇误把牛奶倒入装姜汁的碗中,凝固成姜撞奶。老婆婆食用后却感清香可口,咳嗽也好了大半。姜撞奶从此流传至今。虽然传说有夸张成分,但这道小吃独有的甜中带辣风味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细心思  顾名思义,姜撞奶的主要原料是生姜和牛奶。生姜含有的辛辣和芳香成分,不仅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秋冬季的多发病,常在气候寒冷时加重。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久病及肾”,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多与肺脾两虚、肾气不足有关。萝卜、甜杏仁、百合、竹叶有化痰、平喘、潤肺、清热之效,“老慢支”患者冬季经常食用,能减轻咳嗽、痰多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蜂蜜萝卜丝  做法:取白萝卜一个(约250克),洗净,切成细丝,加入蜂蜜适量,加水熬煮3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萝卜素有“
说到戒烟,不少烟民会搬出各种“理论”,作为继续吸烟、不戒烟的理由。这些理由有道理吗?让我们来看看专家的分析。  吸烟有理?一击即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潘珏  理由1:吸烟量少,没什么瘾,就不会有什么危害。  一句话分析:吸烟量少,烟瘾不一定小,而且一定对身体有害。  首先,吸烟者成瘾性的大小存在个体差异。吸烟量少,不一定烟瘾小;很多人每天的吸烟量不多,但烟瘾很大。尼古丁是高
近年来,肥胖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代谢失调脂质堆积过多的病症渐趋高发,给健康带来危害。且不说此类疾病可发展为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肝硬化等令人生畏,就是这些病症本身可表现出的形体臃肿、神疲乏力,或腹部作胀、肝区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也令人烦恼。对付肥胖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病症,中医可根据辨证,采用健脾化湿、消脂活血、疏肝理气、清热化湿、补养肝肾等方药。其中,食疗消脂法亦至关重要。虽然饮食是导致
幽门螺杆菌胃癌发生危险因素  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便正式将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触发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以及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许多研究已证实,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较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高,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防止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进一步发展。  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
每个时节,大自然都会赐予时令蔬果;科技发达,让“冬吃夏菜,夏吃冬菜”不再稀奇。我们的餐桌上因此囊括了四季蔬果,不曾间断。可是崇尚“四时食养”的食客反对反季食品,追求方便快捷的人们又认为不必设限,非时令蔬果不可。面对自然与科技,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反季食品,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  反季食品指某些地区在当前自然气候环境下不可能生产出来的天然食品,如蔬菜、水果等,虽然丰富了餐桌,却不被所有人喜爱,原因是
眼科疾病谱在变化  1.人口老龄化导致年龄相关性眼病高发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2016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上海市更甚,65岁以上户籍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18%。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眼睛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年龄大了,人眼会发生“老花”(医学上称之为老视),看近处或小字会比较困难,往往需要戴上老花镜才能看清。老视常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年纪越大,老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