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艺术品类的设计质量要求以及审美需求都在不断提升,作为艺术类院校如何提升艺术设计人才的教育质量水平,提升人才的创新素质结构实现创新教育也就逐渐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就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性、个性以及创新素质结构与教育措施进行综合论述,以期能够促进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性培养。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创新素质结构;创新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丰富在满足人们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人们也开始主动追求精神满足。而作为人类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精神需求之一,审美一直是设计人才追求的方向与目标。艺术类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时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还要着重强调创新在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启发式教育来实现个性化的学生需求,通过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来弥补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养成的共性,以此来衬托个性的需求。
一、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性的具体表现
艺术设计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稀缺人才,其创新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新颖的创造性。新颖的创造性是每一个艺术设计人才必须具备的创新素质,也是实现智力活动的基础,创新性突出表现在“创造性”这一个核心要素上。
其二,丰富的创意与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完善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性的基础,越是丰富的想象力就越能够为设计者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料,也就更容易出现创新性的设计。
其三,独特的创新思维发挥能力。创新思维的发挥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現,其包括如何将资料进行汇总、筛选以及创新和提升等步骤。
其四,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高校在进行人才教学中应该着重关注的部分,也是大部分设计性人才创新性培养的根本途径。通过帮助学生建立不拘一格的思維方式以及非常规的思考方法来进行设计借鉴与创作,这样更容易实现创新性的设计。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创新性往往受制于个人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受教育水平以及个人成长环境等多个角度和内容的影响。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当前创新性人才的基本定义,认识到创新性人才的个性特点:
首先就是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善于观察生活并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可以保持旺盛的好奇心。然后是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喜欢挑战新鲜事物,不喜欢因循守旧,即便是生活中已经普遍接受的事物也会主动思考其变化与趋势。最后就是高度的自觉性与独立性,可以不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做到独立创新与创作。
二、创新素质结构与创新教育
一般来说,我们将创新素质的构成框架分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三个方面。
其一,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作为创新的基础与萌芽,也是新想法、新思路出现的动机,是创新人才最为本质的素质需求。创新意识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普遍存在,但是受到教育、世界观念、个人情感因素的控制,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局限性,如何通过教育和引导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是每个艺术类院校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对于艺术设计人才而言,良好的设计习惯,新颖的设计观点,不与其他人雷同的设计理念都是创新意识的外在表现。与传统的设计类人才不同,创新类人才更加重视对待相同的问题如何发现不同的看法与意见,并从不同这个角度出发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这也是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社会综合审美设计水平的主要动力之一。
其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所包括的内容较多,比如开拓精神、坚韧的品质以及对于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理等等都属于创新精神的范畴。作为创新性人才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求教育者给予人才足够的引导与包容,包括创新型人才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同时还要培养足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远见,这样才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融会贯通,从而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其三,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不同的是,创新能力是一种将意识和能力转变为设计或产品的途径,这也是创新性人才在工作过程中的核心素质,也是培养的核心和重点。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许多艺术设计人才在从事相关行业初期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但是由于缺乏创新能力,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无法顺利将自己的想法或思维产品化,最终导致创新水平下降。一般来说,创新能力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结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新想法的产生速度快,反应能力强,当问题出现后不因循守旧,而是思考出新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并予以实现,这就是创新能力的集中表现,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则是对于传统的一种突破和借鉴,是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升华。
第二个方面,对海量信息的收集与汇总分析的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实际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设计者往往认为自己在进行创造性思维,实际是在天马行空的空想。巧妇乃为无米之炊,没有对现有材料的汇总、收集与分析和了解,创新与发散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将这种能力也归结于创新能力的范畴内。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素质决定了人才的质量,也就决定了未来人才发展的方向、高度以及对于社会做出的贡献。从教育的角度上来分析,艺术类院校在做好本职教学的同时,应该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展现个性,提升艺术设计与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与思维的跳跃性,但是创新也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具有一定的章法与规则的,建立在基础知识理论框架之上才能够进行的,这也需要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点去摸索和探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东方企业文化,2014(18):131.
[2]杨敬飞.浅谈实践教学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2(19):120-121.
[3]徐啟春.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与企业,2014(13):18.
作者简介:朱佰函,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素描色彩教学等。
庞蕊,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创新素质结构;创新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丰富在满足人们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人们也开始主动追求精神满足。而作为人类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精神需求之一,审美一直是设计人才追求的方向与目标。艺术类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时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还要着重强调创新在设计中的重要性,通过启发式教育来实现个性化的学生需求,通过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来弥补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养成的共性,以此来衬托个性的需求。
一、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性的具体表现
艺术设计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稀缺人才,其创新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新颖的创造性。新颖的创造性是每一个艺术设计人才必须具备的创新素质,也是实现智力活动的基础,创新性突出表现在“创造性”这一个核心要素上。
其二,丰富的创意与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完善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性的基础,越是丰富的想象力就越能够为设计者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料,也就更容易出现创新性的设计。
其三,独特的创新思维发挥能力。创新思维的发挥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現,其包括如何将资料进行汇总、筛选以及创新和提升等步骤。
其四,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高校在进行人才教学中应该着重关注的部分,也是大部分设计性人才创新性培养的根本途径。通过帮助学生建立不拘一格的思維方式以及非常规的思考方法来进行设计借鉴与创作,这样更容易实现创新性的设计。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创新性往往受制于个人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受教育水平以及个人成长环境等多个角度和内容的影响。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当前创新性人才的基本定义,认识到创新性人才的个性特点:
首先就是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善于观察生活并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可以保持旺盛的好奇心。然后是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喜欢挑战新鲜事物,不喜欢因循守旧,即便是生活中已经普遍接受的事物也会主动思考其变化与趋势。最后就是高度的自觉性与独立性,可以不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做到独立创新与创作。
二、创新素质结构与创新教育
一般来说,我们将创新素质的构成框架分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三个方面。
其一,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作为创新的基础与萌芽,也是新想法、新思路出现的动机,是创新人才最为本质的素质需求。创新意识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普遍存在,但是受到教育、世界观念、个人情感因素的控制,往往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局限性,如何通过教育和引导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是每个艺术类院校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对于艺术设计人才而言,良好的设计习惯,新颖的设计观点,不与其他人雷同的设计理念都是创新意识的外在表现。与传统的设计类人才不同,创新类人才更加重视对待相同的问题如何发现不同的看法与意见,并从不同这个角度出发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这也是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社会综合审美设计水平的主要动力之一。
其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所包括的内容较多,比如开拓精神、坚韧的品质以及对于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理等等都属于创新精神的范畴。作为创新性人才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创新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求教育者给予人才足够的引导与包容,包括创新型人才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同时还要培养足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远见,这样才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融会贯通,从而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其三,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不同的是,创新能力是一种将意识和能力转变为设计或产品的途径,这也是创新性人才在工作过程中的核心素质,也是培养的核心和重点。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许多艺术设计人才在从事相关行业初期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但是由于缺乏创新能力,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无法顺利将自己的想法或思维产品化,最终导致创新水平下降。一般来说,创新能力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结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新想法的产生速度快,反应能力强,当问题出现后不因循守旧,而是思考出新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并予以实现,这就是创新能力的集中表现,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则是对于传统的一种突破和借鉴,是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升华。
第二个方面,对海量信息的收集与汇总分析的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实际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设计者往往认为自己在进行创造性思维,实际是在天马行空的空想。巧妇乃为无米之炊,没有对现有材料的汇总、收集与分析和了解,创新与发散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将这种能力也归结于创新能力的范畴内。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素质决定了人才的质量,也就决定了未来人才发展的方向、高度以及对于社会做出的贡献。从教育的角度上来分析,艺术类院校在做好本职教学的同时,应该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展现个性,提升艺术设计与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与思维的跳跃性,但是创新也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具有一定的章法与规则的,建立在基础知识理论框架之上才能够进行的,这也需要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点去摸索和探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东方企业文化,2014(18):131.
[2]杨敬飞.浅谈实践教学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2(19):120-121.
[3]徐啟春.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与企业,2014(13):18.
作者简介:朱佰函,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素描色彩教学等。
庞蕊,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