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让患者在享受居家护理的同时,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和宣教效果,提升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与护理能力。但随之可能产生引发护患双方的安全问题、减弱患者知情权、造成护患隐私信息泄露等伦理问题。认清“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局限性、提升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升隐私保密意识、保护健康大数据、开通多渠道的服务预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等方法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机 构】
:
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护理部
【基金项目】
:
202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九期课程建设立项项目(2020SHUTCM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让患者在享受居家护理的同时,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和宣教效果,提升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与护理能力。但随之可能产生引发护患双方的安全问题、减弱患者知情权、造成护患隐私信息泄露等伦理问题。认清“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局限性、提升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升隐私保密意识、保护健康大数据、开通多渠道的服务预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等方法可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miR-4728-3p对小细胞肺癌细胞阿帕替尼耐药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系NCI-H446、H446/VP中miR-4728-3p表达水平。阿帕替尼作用转染miR-4728-3p抑制剂的H446/VP细胞,四甲基噻唑蓝染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印迹检测细胞中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细
社会工作嵌入社区是建设共享共治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我国现有的社区管理体制与社会服务体系下,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受到极大挑战。文章基于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探讨了社会工作嵌入社区后面临的专业价值偏离、专业地位偏低、专业界限模糊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转变职能,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创造更多独立空间;建立有效的社区社会事务分类制度,理清社区与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边界;专业社会工作者应不断地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以期实现政府、社区与专业社会工作合作下的深度嵌入。
证据标准的核心内涵是指证明某一类犯罪所应收集的证据集合。侦诉审三阶段可以有统一的证据标准。证据标准与客观化的证明标准具有实质等同性,证据标准是实现证明标准客观化的有效路径。发展证据标准有助于司法管理的去行政化,变外部管理为过程管理,符合通过管理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司法逻辑。证据标准发展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主要包括:加剧证明模式转型的困难,可能损害司法治理的有效性,导致司法平庸化、动态调整不足及加剧司法的封闭性等。为防范上述负效应,证据标准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坚持证明标准的主观化内核,限制证据标准的逻辑判断功能;
随着刑法修正案的频繁出台,新罪之保护法益是什么,逐步成为刑法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没有证成规则的个罪保护法益讨论,会停留在一种个罪碎片化思考的无体系状态,进而导致个罪之保护法益思考上的误区与混淆。当下刑法理论多从个罪之构成要件进行推导而主张刑法性法益,但其证成过程往往是典型的循环论证。新罪之保护法益是什么的讨论,是以新罪之保护法益的证成规则为主轴的学问。新罪之保护法益的证成需要正确处理先法性法益与刑法性法益的推导与被推导关系,对先法性法益需要从法益保护的真实性、必要性、价值性与规范性四个维度予以证成。从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