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宪法发展史为视角看宪法的妥协性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74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宪法的属性是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通观宪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史,以时间为维度,从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力量对比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清晰的脉络——"妥协"主导着从古代意义上的宪法,进而到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最后至现代意义上的宪法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特别是随着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发展成熟,以及宪法价值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扩张,作为阶级妥协产物以及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法律秩序基础意义上的现代宪法,在日益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体现了其"妥协"的本质与功能所在。
其他文献
本文就扬雄、冯衍、傅毅、张衡、马融、郑玄、郭泰、仲长统的相关著述,对玄言在经学时代的结胎作了扼要而系统的考索。文中指出:1.从扬雄于汉哀帝时创制《太玄》到何晏、王弼
20世纪以来的中国音乐教育,一直归属于美育学科范畴,这对确立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是“主客二分”的主体性认识论哲
【正】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动脑积极思考、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体育理论知识,而且要调动自己的体能去完成一系列体育动作。因此,学生的积极情绪在体育课上尤为重要,教师必须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