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6日至28日,中石油集团三天之内接连宣布对旗下六大油田业务重组,实现油田上市和未上市部分一体化,启动了自中石油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重组,下一步引人联想

2月28日下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集团)大庆油田召开干部大会,对属于上市公司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庆油田公司)和未上市的大庆石油管理局实施重组:未上市企业整体委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867,纽约交易所代码:PTR,下称中石油股份),对其业务、资产和人员实行全面管理,实现油田上市与未上市业务的统一规范和一体化,同时组建大庆钻探工程公司。
实际上,经中石油股份授权,重组的执行者为大庆油田公司。
同一时间启动重组的不止大庆一家。就在大庆油田干部大会前,2月26日上午在长庆油田、辽河油田,27日在华北油田、西南油田,27日下午在冀东油田,28日上午在大港油田,中石油集团都召开了油田干部大会,集团多位副总经理分别出席各地会议。会议内容与大庆油田干部大会相同,均是宣布重组各油田上市和非上市业务。
这是中石油上市后,对旗下油田资产重组后的一次最大规模重组。三天之中如此大规模启动,中石油集团内部员工亦觉得“来得突然”。
再次重组油田
中石油集团政策研究室经济管理处处长郝鸿毅告诉《财经》记者,中石油集团油田整合已陆续进行了很长时间,2005年对其青海油田和玉门油田进行了重组,2007年6月对吉林油田也进行过重组。此番重组看似突然,其实酝酿已久。
2007年12月28日,中石油集团新疆油田公司、新疆石油管理局上市与未上市业务重组,同时成立西部钻探公司,由此拉开中石油此次重组大幕,大庆油田是启动重组的最后一家。
1999年,中石油集团公司进行了重组改制,大庆油田一分为二,主业部分成立大庆油田公司,为股份公司名下的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和施工作业以及文教卫生、多种经营、物业、离退休职工管理等辅业,留给了大庆石油管理局;油田化工总厂划归大庆炼化公司。根据中石油集团网站介绍,目前大庆石油管理局下属集团、专业公司、直属单位共28家,员工11万多人。
2月28日下午,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周吉平出席大庆油田干部大会,并在讲话中宣布了大庆油田重组方案。
此次大庆油田重组,按照“一个领导班子、一套机关机构、一体化管理、分账核算、两本账运行”的原则,将油田上市与未上市企业进行整合:大庆油田未上市企业整体委托股份公司对其业务、资产、人员实行全面管理,仅保留“大庆石油管理局”企业名称。
根据方案,大庆油田未上市企业的员工总量和工资总额计划,与上市企业分开下达,在统计上分开处理;投资计划也与上市企业分开下达,统一组织实施。
此外,未上市部分与上市部分仍分账运行,按集团公司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经股份公司审查后,再上报集团公司汇总;其预算指标则由集团公司下达,同时送股份公司,业绩指标完成情况由集团统一组织考核。
《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大庆油田整改文件称,“重组初期,未上市企业所属单位管理可暂维持不变,待运行一段时间后,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组建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则是重组后的一个重要安排。根据整改方案,大庆石油管理局钻探集团(不含地下资源开发公司)、大庆局技术培训中心的四部钻机及人员,大庆油田公司地质录井分公司和井下作业分公司的两个钻井大队、塔海技术服务大队钻井队,吉林油田公司的两个钻井公司、钻井技术服务公司、钻井工程服务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地质录井公司、测井公司、物探公司、运输公司等单位,将合并组建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按照“人员随业务走、职能和资产走”的原则,钻探集团在册合同员工共1.8万多人,将整建制划入新成立的大庆油田钻探公司。
重组后,大庆油田公司与大庆石油管理局只保留一个领导班子,王玉普出任大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一职。
大庆石油管理局有关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整合亦不涉及人员裁减,“只是所属单位有所变动”。
与大庆油田上述重组方案类似,中石油集团辽河油田、长庆油田、西南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冀东油田等,都分别成立钻探公司,未上市业务尽悉委托给中石油股份公司管理。
根据整改方案,其中略有不同的是,大庆油田钻探公司是在大庆油田体制内组建的副局级单位,行政上由属于上市公司序列的大庆油田公司主管,而其他油田整合重组后成立的钻探公司,均为正局级单位,由中石油集团直接管理。对此,大庆石油管理局有关人士强调,大庆油田钻探公司资产仍然属于中石油集团,他解释说,这样整合的目的主要是,中国石油集团考虑到大庆油田的规模,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以及保持大庆油田的完整性和人员稳定。
专业化整合
此次中石油集团重组油田,除了将油田非上市业务委托上市公司管理,最大的一个变动正是组建各钻探公司。对应新疆油田、辽河油田、长庆油田和西南油田、大港油田、冀东油田和大庆油田,分别成立西部钻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渤海钻探工程公司、冀东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和大庆钻探工程公司等专业化公司。
对此,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称,进行专业化重组有利于将分散的工程服务力量集中起来,突出上市公司的主业,提升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国际竞争力。
据他介绍,“各石油管理局都有完整的钻探业务,集团内部往往为了争取钻探工程而产生竞争,消耗内部资源,不利于油气业务发展和钻井技术的提高。”
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周吉平在大庆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亦指出,“未上市企业的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对油田公司‘一对一’的服务方式,不利于其做专、做强、做大和有序竞争,也不利于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据其介绍,在此之前,中石油集团已先后对旗下销售企业、炼化企业和部分油田、钻探、管道、海洋工程、物资采购、装备制造、炼化项目建设、国际贸易等多项业务进行了业务整合和专业化重组。
招商证券石油化工行业分析师裘孝峰认为,专业化重组是石油公司进行整合的大方向,中石油集团在各地区成立钻探公司后,最终可能会将其整合,成立一家专业钻探公司来进行统一管理,“如果技术力量太分散,很难形成规模经济。”
从目前情况看,这次重组主要涉及人员和管理职能的调整,资产的划转尚未提上日程。不过,这一系列大动作很容易让外界产生“上市公司将最终收购这些存量资产”的联想。
“合成一家”
在中石油股份上市前,中石油集团曾进行过大规模油田重组。国际石油公司应包括四项主业,分别为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和油气储运。参照此标准,以大庆油田为例,当时的重组将主业以外的工程技术服务、地球物理勘探等业务从股份公司中剥离出来。中石油集团各地油田都分成两家,既有上市的油田公司,又有独立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石油管理局、勘探局或指挥部。
不过,如同诸多上市的国有企业一样,未上市部分与上市部分在薪酬、业务等方面的不平衡在内部引起了很多摩擦,这也是中石油集团启动这一重组的主要动因。
“中石油集团在上市、未上市业务关系未能完全理顺,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力量分散、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不足,区域市场的控制力不占绝对优势,没有形成对核心业务的有效支撑。”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周吉平在讲话中称。
目前中石油集团主营业务和资产在上市公司,但未上市部分的资产和规模也相当大。据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股份公司和集团未上市部分的人员比例是3∶7,资产比例约为7∶3。经过几年的发展, 目前未上市业务竞争力和资产质量明显提升,专业化重组时机已成熟。
不过,郝鸿毅认为,此次重组目的是为了优化结构,提高运作效率和竞争力,着眼于整体长期发展来考虑,并非为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中石油上下均反复强调,这次业务重组并不涉及上市公司与未上市公司的资产合并,“是中石油集团内部的重组,并不涉及上市公司业务。”
“油田的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剥离成立钻探公司后,剩下的基本都是直接为油田服务的人员、资产,委托上市公司管理经营,这样可节约成本,对提升上市公司业绩有好处。”前述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说。他认为,过去中石油集团企业间关联交易,存在扯皮,现在虽然是两摊资产、两摊人员,但管理班子是一个,公司领导既兼任管理局局长,又担任上市公司的总经理,扯皮现象会减少,生产紧密结合性强了。
不过,招商证券裘孝峰认为,此次中石油集团对油田业务重组不具有特别意义。“上市公司资产是最好的,集团公司的资产很一般。即便是将集团公司的资产放进上市公司,也不一定是好事情。”裘孝峰说,“尽管对上市业务进行了托管,该是关联交易还是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费用并不会降低。”
裘孝峰并表示,现在宣布重组是先给了名分,以后具体怎么做,从目前公布的情况还看不清楚。
中石油集团新闻处李生儒对《财经》记者表示,就油田而言,油田公司和管理局、油田的上市与未上市业务已整合完毕,同一个地区原来分成两家,现在合成一家了,上市公司托管了未上市业务,一些业务也重新进行了划分。“改革是不会结束的。”李生儒说。

2月28日下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集团)大庆油田召开干部大会,对属于上市公司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庆油田公司)和未上市的大庆石油管理局实施重组:未上市企业整体委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867,纽约交易所代码:PTR,下称中石油股份),对其业务、资产和人员实行全面管理,实现油田上市与未上市业务的统一规范和一体化,同时组建大庆钻探工程公司。
实际上,经中石油股份授权,重组的执行者为大庆油田公司。
同一时间启动重组的不止大庆一家。就在大庆油田干部大会前,2月26日上午在长庆油田、辽河油田,27日在华北油田、西南油田,27日下午在冀东油田,28日上午在大港油田,中石油集团都召开了油田干部大会,集团多位副总经理分别出席各地会议。会议内容与大庆油田干部大会相同,均是宣布重组各油田上市和非上市业务。
这是中石油上市后,对旗下油田资产重组后的一次最大规模重组。三天之中如此大规模启动,中石油集团内部员工亦觉得“来得突然”。
再次重组油田
中石油集团政策研究室经济管理处处长郝鸿毅告诉《财经》记者,中石油集团油田整合已陆续进行了很长时间,2005年对其青海油田和玉门油田进行了重组,2007年6月对吉林油田也进行过重组。此番重组看似突然,其实酝酿已久。
2007年12月28日,中石油集团新疆油田公司、新疆石油管理局上市与未上市业务重组,同时成立西部钻探公司,由此拉开中石油此次重组大幕,大庆油田是启动重组的最后一家。
1999年,中石油集团公司进行了重组改制,大庆油田一分为二,主业部分成立大庆油田公司,为股份公司名下的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和施工作业以及文教卫生、多种经营、物业、离退休职工管理等辅业,留给了大庆石油管理局;油田化工总厂划归大庆炼化公司。根据中石油集团网站介绍,目前大庆石油管理局下属集团、专业公司、直属单位共28家,员工11万多人。
2月28日下午,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周吉平出席大庆油田干部大会,并在讲话中宣布了大庆油田重组方案。
此次大庆油田重组,按照“一个领导班子、一套机关机构、一体化管理、分账核算、两本账运行”的原则,将油田上市与未上市企业进行整合:大庆油田未上市企业整体委托股份公司对其业务、资产、人员实行全面管理,仅保留“大庆石油管理局”企业名称。
根据方案,大庆油田未上市企业的员工总量和工资总额计划,与上市企业分开下达,在统计上分开处理;投资计划也与上市企业分开下达,统一组织实施。
此外,未上市部分与上市部分仍分账运行,按集团公司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经股份公司审查后,再上报集团公司汇总;其预算指标则由集团公司下达,同时送股份公司,业绩指标完成情况由集团统一组织考核。
《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大庆油田整改文件称,“重组初期,未上市企业所属单位管理可暂维持不变,待运行一段时间后,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组建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则是重组后的一个重要安排。根据整改方案,大庆石油管理局钻探集团(不含地下资源开发公司)、大庆局技术培训中心的四部钻机及人员,大庆油田公司地质录井分公司和井下作业分公司的两个钻井大队、塔海技术服务大队钻井队,吉林油田公司的两个钻井公司、钻井技术服务公司、钻井工程服务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地质录井公司、测井公司、物探公司、运输公司等单位,将合并组建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按照“人员随业务走、职能和资产走”的原则,钻探集团在册合同员工共1.8万多人,将整建制划入新成立的大庆油田钻探公司。
重组后,大庆油田公司与大庆石油管理局只保留一个领导班子,王玉普出任大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一职。
大庆石油管理局有关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整合亦不涉及人员裁减,“只是所属单位有所变动”。
与大庆油田上述重组方案类似,中石油集团辽河油田、长庆油田、西南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冀东油田等,都分别成立钻探公司,未上市业务尽悉委托给中石油股份公司管理。
根据整改方案,其中略有不同的是,大庆油田钻探公司是在大庆油田体制内组建的副局级单位,行政上由属于上市公司序列的大庆油田公司主管,而其他油田整合重组后成立的钻探公司,均为正局级单位,由中石油集团直接管理。对此,大庆石油管理局有关人士强调,大庆油田钻探公司资产仍然属于中石油集团,他解释说,这样整合的目的主要是,中国石油集团考虑到大庆油田的规模,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以及保持大庆油田的完整性和人员稳定。
专业化整合
此次中石油集团重组油田,除了将油田非上市业务委托上市公司管理,最大的一个变动正是组建各钻探公司。对应新疆油田、辽河油田、长庆油田和西南油田、大港油田、冀东油田和大庆油田,分别成立西部钻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渤海钻探工程公司、冀东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和大庆钻探工程公司等专业化公司。
对此,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称,进行专业化重组有利于将分散的工程服务力量集中起来,突出上市公司的主业,提升工程技术服务业务的国际竞争力。
据他介绍,“各石油管理局都有完整的钻探业务,集团内部往往为了争取钻探工程而产生竞争,消耗内部资源,不利于油气业务发展和钻井技术的提高。”
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周吉平在大庆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亦指出,“未上市企业的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对油田公司‘一对一’的服务方式,不利于其做专、做强、做大和有序竞争,也不利于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据其介绍,在此之前,中石油集团已先后对旗下销售企业、炼化企业和部分油田、钻探、管道、海洋工程、物资采购、装备制造、炼化项目建设、国际贸易等多项业务进行了业务整合和专业化重组。
招商证券石油化工行业分析师裘孝峰认为,专业化重组是石油公司进行整合的大方向,中石油集团在各地区成立钻探公司后,最终可能会将其整合,成立一家专业钻探公司来进行统一管理,“如果技术力量太分散,很难形成规模经济。”
从目前情况看,这次重组主要涉及人员和管理职能的调整,资产的划转尚未提上日程。不过,这一系列大动作很容易让外界产生“上市公司将最终收购这些存量资产”的联想。
“合成一家”
在中石油股份上市前,中石油集团曾进行过大规模油田重组。国际石油公司应包括四项主业,分别为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和油气储运。参照此标准,以大庆油田为例,当时的重组将主业以外的工程技术服务、地球物理勘探等业务从股份公司中剥离出来。中石油集团各地油田都分成两家,既有上市的油田公司,又有独立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石油管理局、勘探局或指挥部。
不过,如同诸多上市的国有企业一样,未上市部分与上市部分在薪酬、业务等方面的不平衡在内部引起了很多摩擦,这也是中石油集团启动这一重组的主要动因。
“中石油集团在上市、未上市业务关系未能完全理顺,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力量分散、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不足,区域市场的控制力不占绝对优势,没有形成对核心业务的有效支撑。”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周吉平在讲话中称。
目前中石油集团主营业务和资产在上市公司,但未上市部分的资产和规模也相当大。据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透露,股份公司和集团未上市部分的人员比例是3∶7,资产比例约为7∶3。经过几年的发展, 目前未上市业务竞争力和资产质量明显提升,专业化重组时机已成熟。
不过,郝鸿毅认为,此次重组目的是为了优化结构,提高运作效率和竞争力,着眼于整体长期发展来考虑,并非为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中石油上下均反复强调,这次业务重组并不涉及上市公司与未上市公司的资产合并,“是中石油集团内部的重组,并不涉及上市公司业务。”
“油田的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剥离成立钻探公司后,剩下的基本都是直接为油田服务的人员、资产,委托上市公司管理经营,这样可节约成本,对提升上市公司业绩有好处。”前述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说。他认为,过去中石油集团企业间关联交易,存在扯皮,现在虽然是两摊资产、两摊人员,但管理班子是一个,公司领导既兼任管理局局长,又担任上市公司的总经理,扯皮现象会减少,生产紧密结合性强了。
不过,招商证券裘孝峰认为,此次中石油集团对油田业务重组不具有特别意义。“上市公司资产是最好的,集团公司的资产很一般。即便是将集团公司的资产放进上市公司,也不一定是好事情。”裘孝峰说,“尽管对上市业务进行了托管,该是关联交易还是关联交易,关联交易的费用并不会降低。”
裘孝峰并表示,现在宣布重组是先给了名分,以后具体怎么做,从目前公布的情况还看不清楚。
中石油集团新闻处李生儒对《财经》记者表示,就油田而言,油田公司和管理局、油田的上市与未上市业务已整合完毕,同一个地区原来分成两家,现在合成一家了,上市公司托管了未上市业务,一些业务也重新进行了划分。“改革是不会结束的。”李生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