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人类自由:埃吕尔的技术伦理思想探析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尔认为,现代技术已经摆脱了人类的控制而实现了技术自主,并已经结成了一个彼此联系与彼此依赖的网状型的"技术系统",构建了以获取力量为目的的"力量伦理",这种伦理使技术成为人类的统治者,迫使人们在不停地满足技术指令的同时丧失自主选择的自由以及人类本身的尊严与使命.基于此,埃吕尔呼吁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由才是人类的终极追求与使命,倡导在技术环境中构建"非力量"的技术伦理,通过设定界限来限制技术的应用范围与深度,并提倡通过"包容冲突"与"鼓励越界"来克服"技术自主",最终使人类重获自由.埃吕尔的技术哲学思想关注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尝试诊断了隐藏在现代社会中的弊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对技术自主性的夸大却具有明显的技术决定论特征和形而上学色彩.
其他文献
现代性并不只是一种促进进步的“善”,同时也是一种解构秩序的“恶”,现代性的连续扩张和具有矛盾性的内部自我断裂带来了一个风险社会时代.在风险社会时代,如何建构良性的秩序是一个居于核心层面需要予以关注的重要论题.面对现代性的“恶”,风险社会时代的秩序建构需要突出公共性的价值.这是因为公共性所蕴含的自由克制和责任共担的精神可以反思性地调节现代性,从而能够抵御现代性的“恶”.“新冠疫情”是一场典型的风险社会时代的全球性危机,中国之所以能够出色应对这样一场全球性危机,重要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基于公共性的有效行动干
自监察机关成立后,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从性质上讲是来源于监察权的授权,其底层逻辑是基于检察机关对该部分犯罪的侦查符合效率与经济原则的要求,而非主要基于强化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需要.在坚持监察机关全面监督的前提下,基于效率与经济原则,可以考虑授权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行使更充分的侦查权,将与当前检察机关所管辖的职务犯罪相关联的案件更多地交由检察机关进行侦查.这既符合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的要求,又可以发挥检察机关的积极性,增强调查职务犯罪的整体力量.
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是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的重点项目之一.在司法改革进行了一个阶段之后,司法人员在形式上实现了“分类”,但在“管理”上仍然存在诸多不符合司法规律的问题,如司法管理模式的行政化、人员管理的混同化、司法官选任程序的不规范化等等.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坚持“去行政化”的思路,建立双轨制管理模式,突出司法官的主体地位,理顺司法人员分类管理与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相互关系,对司法官遴选委员会加以完善,使我国司法人员的分类管理更加符合司法运行的规律和司法职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