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世界吻我以孤,我将报之以冷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里,惜春看似出身金贵,是宁国府族长贾珍的胞妹、贾敬的女儿,但从她所处的环境来看,她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弱者。
  首先,她在贾府的存在感较低。贾府三艳初次登场时,迎春“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惜春则是“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不管是形象还是个性,她都没刷出太多存在感,让人忍不住忽略。在贾府那样一个迎来送往的大家族中,她单薄瘦小的影子比之黛玉更有茕茕之感。
  其次,她缺乏家庭温暖。书中始终没有出现她母亲的影子,想必早已缺席。她的父亲贾敬则整日沉迷炼丹,很少关心她。她哥哥贾珍更不用说,连宝钗那个不成器的哥哥薛蟠都不如。唯一幸运的是,贾母将她接到身边抚养,算是给了她一点儿家庭的温暖。不过那温暖很有限,捂不热她的心。有一回,贾母要她大冬天赶工画画,明明累得要死,她纵然不愿,也只是笑着答应——倘若是在自己亲生母亲身边,她想必不会这样委屈自己吧。
  惜舂始终像只独自行走在贾府这座幽暗森林里的小鹿,瑟瑟缩缩。既没人关心她的冷暖悲欢,也没人在意她的现在未来。因此,她的人生刚刚开始,就注定寂如荒原,毫无期待。她不得不以自身为信仰,行走人间。
  世界吻我以孤,我将报之以冷。她只能用冷漠来保护自己,甚至说出了“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这种和她身份年龄不符的话。
  她的冷漠在抄检大观园时表现最明显。第74回中,凤姐一行人在惜舂丫鬟入画的箱子里发现了“违禁品”。面对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入画,惜舂的第一反应不是保护她,而是冷冷抛出一句“我竟不知道”,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因为此事,嫂子尤氏和惜春产生了争执。惜舂也毫不顾及尤氏的情面,几句话夹枪带棒说得尤氏灰头土脸。面对入画的跪求,惜春毫不动摇,执意要人带走入画:“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总而言之,我和入画毫不相干,只要你们不来找我麻烦,怎么处理入画都可以。
  事后,惜舂对此事也毫无不安之情,并得出了“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的人生顿悟,一副“我不狠心,就没人能救赎我”的悲凉和冷漠。
  更让人心寒的是,小小年纪的惜舂连稀奇的花朵也不喜欢戴,与姐姐们的关系也有些疏远。第七回中,周瑞家的奉命把宫花分送给探春三姐妹,却发现迎春和探春在一起下棋,惜春却在他处和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玩耍。对比较亲近的几个姐姐都如此,可以想见她对大观园的其他哥哥姐姐也不会热情。
  有些人对抗人生虚无的方式是创造与守护,她的方式则是舍弃与隔绝,仿佛从未拥有,也就从未失去。尤其是见证过姐姐元春、迎春、探舂的悲剧后,她更是认识到人生纵有“桃红柳绿”也好景不长的现实,最终决定出家为尼。很难想象,是怎样的失望让一个本该活泼烂漫的女孩对红尘全无眷恋。
  书中,她曾顿悟地说过一句话:“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帮助。”她認定了命运这样安排无所更改,且无意再去为之劳心费神,只求了断。这个了断不是了断生死,而是了断自身与这世界的一切关联,让之尘归尘土归土,永久沉寂。这是一种顿悟吗?不如说是一种绝望。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王国维与蔡元培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比起两人的相同,王国维与蔡元培的相异更加明显。  王国维一生都热爱学问,生平批校的古籍超过200种,写了62种著作,影响也很广泛。在日本留学时,王国维即在某著名刊物上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译作,有时还加些自己的阐述,大幅度介绍近代西方学等领域的前沿信息。后来,王国维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始终将学问视为自己的生命之本,没有浪费过丝毫光阴。  大王
蒋介石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正经,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人。而他的日记中则呈现出许多截然相反的情形。  蒋介石很喜欢小动物,特别喜欢养狗。他的官邸中有两只狗,一只狼狗,属于宋美龄;另一只叫白朗,属于蒋介石。蒋介石和狗狗在一起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以下内容出自蒋介石日记。)  1958年1月10日:晡,带狗散步,狗作反抗。甚觉不快,愤怒不已。继思狗尚如此,则于何怪,因之,对监察委员之无理取闹,反觉心平矣!
开封是大宋的都城,当时的开封府尹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委书记,官职可谓不小。大宋最出名的开封府尹,大概要数包拯了,到今天,仍有一句唱词道,“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其实,包拯当时是龙图阁直学士,代理开封府尹,即“权知开封府”,不是正式的。  由于他的代理开封府尹做得很称职,口碑很好,这段历史至今仍被人传颂。不过历史上还有一人也曾“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成为真正的开封府尹,而且做得更好,更称职。  这个
1894年,绍兴。  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来到“咸亨酒店”柜台,低声对服务员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他的脸色不太好看,花白胡子也乱蓬蓬的,唯一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穿着读书人的长衫。  这个中年人,就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那个被我们嘲笑了多年的读书人。  众所周知,酒店就是一个小社会,三教九流的人都喜欢来这儿喝两口,没事拉拉家常、吹吹牛,反正不用交税。但是,所有人都以欺负孔乙己为乐。  穿短袖的
中国古代的皇帝,自信确信并坚信“就有种乎”,不是龙种,就是神种。汉高祖他妈,与蛟龙神交,遂产高祖;元朝始祖他妈更玄乎,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到卧榻之上,遂有身孕。这些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的故事,既非瞎掰,也非野史,而是见诸《史记》《汉书》等正经史书。  同治他妈慈禧太后觉悟高,明事理,不喜欢此种把戏,觉得皇帝是天下的共主,自己应是天上的神仙。到底是哪位神仙呢?慈禧思来想去,越想越觉得她就是
敲门  曹魏玄学家王弼生于世家,先辈中有“建安七子”之一,有美男子,还有汉末军阀。王家左手学孔子修身,右手学老子修心,在曹魏时期生活得还算安好。只是,这种安稳不是王弼想要的。  早慧的他不仅继承了儒道的家学,对音律和时尚的玄学也颇有研究,十几岁就有令名。在曹魏末年幽暗的天空深处蓦然回首,他看到了自己国家面临的忧患重重。于是,某个春日,他去拜访了当时思想界的一位大咖。  和一个十几岁的童子论道,对这
如果你(历史学家钱穆)穿越回清朝末年,被扔进江苏省无锡县的水乡小镇,作为祖上曾阔过的大家族的一支,耕读传家,书香不断。  你于1895年出生。为什么是这年?纯属巧合。如果非硬要扯,那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甲午战争。  你七岁时上了私塾,离家有五里地。同宗伯父请了一位先生,到家里教自己的儿子读书,除伯父的儿子外,还有先生的儿子,加上你哥和你,一共就四个学生。  先生让你每天认20个生字。
乾隆二十年(1755年),名震朝野的胡中藻案中,从案发到胡中藻人头落地,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后续奏折、谕旨却往后延伸了半年。这是因为乾隆不满足,他要知道,杀了胡中藻,到底还有没有“后来人”。而要真正了解这个,就得靠“钓鱼”和“告密”了。  早在乾隆十七年,刑部尚书梁诗正就以父亲年迈要回家照顾父亲为由乞归杭州。然而,生性多疑的乾隆一直怀疑梁诗正回家奉养父亲只是借口,肯定是因为之前被革职留任的事对他
在明代很多“清流”眼里,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是个“拼爹”的草包,但其实他天生博闻强记,从小接受母亲的严格教育,亲舅舅更是进了“世界科学家名录”的欧阳德,于是各种本事学得精熟。  严世蕃凭老爹的权势就任工部侍郎后,每次下去巡查,只要翻下账本,再去工地走两步,工程质量能打几分、经办官员黑了多少钱,全能判个分毫不差,当面给相关人员点明。每次他一开口,立刻跪下一群人。  就连老爹的首辅政务,他也能轻松搞定。嘉
明朝官员王恕从小受家族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性格耿直,为官四十余年,虽饱受官场陋习熏染,却不改耿直本色,但凡遇到看不顺眼的事都会上疏弹劾。  成化二十年(1484年),某僧人在宫内大搞神仙方术、点石成金的把戏,耍得明宪宗团团转。刑部员外郎忍无可忍,上书弹劾那名僧人,结果惹得明宪宗大怒,将刑部员外郎判了死刑,并宣称谁再提此事,一律问斩。  众人深知刑部员外郎是被冤枉的,但都不敢替他求情。就在万马齐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