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夹及尼龙绳预防肠道较大息肉切除出血的效果分析及文献回顾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钛夹及尼龙绳预防肠道较大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至2016年3月行息肉切除的病例,息肉均>10 mm。将病例分为4组,A组为粗蒂息肉切除前预先用钛夹夹闭的病例,B组为粗蒂息肉切除前预先用尼龙绳套扎的病例;C组为较大的平坦或隆起型非粗蒂息肉切除后用钛夹夹闭的病例,D组为较大的平坦或隆起型非粗蒂息肉切除后未用钛夹夹闭的病例。分析每组病例的术中、术后出血发生率及临床病理特征。在Pubmed数据库检索近五年的有关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文献,总结分析其特征。

结果

共2 006例息肉纳入分析,A组的术中出血率为3.4%(5/147),迟发性出血率为6.1%(9/147);B组的术中出血率为3.8%(5/132),迟发性出血率为7.6%(10/132);C组的迟发性出血率为3.2%(28/888);D组的迟发性出血率为1.9%(16/839)。以上出血病例无需行外科手术,且无一例穿孔。在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出6篇有关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文献,大多数研究提出,钛夹或尼龙绳是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有效的止血方式。

结论

预先使用钛夹和尼龙绳是预防息肉切除后出血的有效止血措施;对于非粗蒂较大息肉(直径>10 mm)切除后,钛夹也可用于预防术后出血,但其效果有待验证。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分析结肠镜检查中可能存在的腺瘤漏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3月间在本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后发现息肉,并在半年内接受第2次结肠镜检查,同时切除所发现息肉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肠镜间隔时间等信息,记录两次结肠镜发现腺瘤的数量、大小、形态、解剖部位、组织类型、退镜时间、肠道准备等情况。先用卡方检验评价分析腺瘤漏诊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用Logistic回
期刊
目的评估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FCSEMS)治疗良性胆管狭窄(BB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ERCP置入FCSEMS治疗的38例BB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BBS治疗成功率、内镜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后期随访过程中胆管狭窄的复发率。结果38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FCSEMS,支架平均留置时间为8个月(3~13个月),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支架植入术(ERBD)及鼻胆管引流术(ENBD)对肝门部胆管癌(HAC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成功行ERBD及ENBD的87例HA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术式后患者胆管炎发生率、术后4周内胆管再梗阻发生率、总胆红素下降情况及生存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RBD组与ENBD组术后重症胆管炎发生率[29.2%(14/48)比10.3%(4/39),χ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内镜下切除术(EP)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系统回顾2007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E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P患者的临床特点、EP技术特征、EP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接受EP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病变患者43例。病灶平均直径(22.8±1.2)mm,其中整块切除32例(69.8%),分片切除11例(25.6%)。术后3例(7.0%)患者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