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人的一生要经历少年、青年、壮年和暮年一样,企业的发展年轮里也不可或缺创业期、成长期、辉煌期和衰落期四个阶段。在经过了创业阶段的打磨和洗礼之后,很大一部分企业就此销声匿迹,而幸存者(我们暂且称之为成长型企业)也并非可以高枕无忧,面临着许多桎梏企业发展的“天花板”,稍有不慎,再被打回创业的老路也未可知。
一般而言,成长型企业大致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拥有比较优质的产品或比较成熟的项目;二是具备较快的发展速度且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是管理系统薄弱,亟待组织创新;四是品牌意识淡漠;五是企业明显带有创业者个人或家族色彩等等。一言一敝之,这个阶段的企业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只有扬长避短,才能乘势而上。
组织创新迫在眉睫 大多数企业在创业阶段基本上是为生计而奔波,管理简单、粗放。进入成长期以后,进行组织创新便成了当务之急。具体的说,就是要把以前那种以产品导向的组织架构转化成以客户为导向,更多地依靠团队而非个人的力量去打动客户、拓展市场。同时还应注意增加组织的弹性设计,不要单纯依赖于直线制的管理模式,适当地引入矩阵式或事业部制的管理模式,使企业更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品牌塑造刻不容缓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品牌是顾客头脑中的存款户头。对初创的企业而言这句话可能只是一种奢望,或者说在初创期即便有品牌意识,往往也是有心无力。但等到企业进入了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这句话就应该成为一种追求的动力。笔者理解的品牌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品质,其次是品格。品质是品牌永恒的基础,任何想在品质上偷工减料而又妄想成就品牌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品格是一种超乎同侪的境界,失去了品格,品牌注定也是短命的。
企业价值观的提升势在必行 追问一下企业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大多数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都是本着一种朴素改变命运的想法,这自在情理之中。但随着企业状况的改善,单纯物质利益的满足已经实现,这时就很有必要反躬自省了,毕竟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者着不是为了吃饭”。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即便你觉得这个目标离你太远,也应在企业价值观里顾及到一个企业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否则不仅赢得不了尊重,也很难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加盟到你的组织中来。
当然,凡此以上三种并不能代表企业在成长期所面临的“天花板”的全部,其他诸如还有人才的短缺、资金链的紧张等等,看似危机四伏,实则其中隐藏着更多机遇。只要未雨绸缪,方法得当,企业必定会将“成长的烦恼”抛诸脑后,赢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