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分析右半结肠血管解剖变异和结构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198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治疗患者(其中96例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腹部CT增强扫描结果,并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男性104例,女性94例,年龄64(27)岁[M(QR),范围:19~87岁]。分别记录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右结肠静脉、副右结肠静脉、回结肠动静脉、中结肠动静脉、Henle干及肠系膜上动静脉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并测量Henle干及外科干的长度。
结果回结肠静脉和回结肠动脉是最恒定的解剖结构,均直接来自肠系膜上动静脉,36.9%(73/198)的回结肠动脉走行于肠系膜上静脉前方,63.1%(125/198)走行于肠系膜上静脉后方。72.2%(143/198)患者的右结肠静脉汇入Henle干,27.8%(55/198)汇入肠系膜上静脉。81.3%(161/198)的患者存在中结肠静脉,其中81.4%(131/161)汇入肠系膜上静脉,16.8%(27/161)汇入Henle干,1.2%(2/161)汇入第一空肠静脉,0.6%(1/161)汇入脾静脉。Henle干分为4型,其中胃结胰干出现概率最高。Henle干长度为(0.82±0.39)cm(范围:0.37~1.68 cm)。外科干长度为(2.54±0.83)cm(范围:1.57~3.95 cm)。与术中观察情况相比,CT血管成像分析准确率为96.9%(93/96)。
结论右半结肠血管解剖变异复杂。腹部CT血管成像技术有助于体现右半结肠血管解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