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右半结肠血管解剖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分析右半结肠血管解剖变异和结构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198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治疗患者(其中96例患者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腹部CT增强扫描结果,并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男性104例,女性94例,年龄64(27)岁[MQR),范围:19~87岁]。分别记录胃网膜右静脉、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右结肠静脉、副右结肠静脉、回结肠动静脉、中结肠动静脉、Henle干及肠系膜上动静脉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并测量Henle干及外科干的长度。

结果

回结肠静脉和回结肠动脉是最恒定的解剖结构,均直接来自肠系膜上动静脉,36.9%(73/198)的回结肠动脉走行于肠系膜上静脉前方,63.1%(125/198)走行于肠系膜上静脉后方。72.2%(143/198)患者的右结肠静脉汇入Henle干,27.8%(55/198)汇入肠系膜上静脉。81.3%(161/198)的患者存在中结肠静脉,其中81.4%(131/161)汇入肠系膜上静脉,16.8%(27/161)汇入Henle干,1.2%(2/161)汇入第一空肠静脉,0.6%(1/161)汇入脾静脉。Henle干分为4型,其中胃结胰干出现概率最高。Henle干长度为(0.82±0.39)cm(范围:0.37~1.68 cm)。外科干长度为(2.54±0.83)cm(范围:1.57~3.95 cm)。与术中观察情况相比,CT血管成像分析准确率为96.9%(93/96)。

结论

右半结肠血管解剖变异复杂。腹部CT血管成像技术有助于体现右半结肠血管解剖结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左心瓣膜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36例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接受全胸腔镜三尖瓣手术治疗的左心瓣膜术后单纯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3例,女性23例,年龄(56±11)岁(范围:43~79岁)。所有患者为左心瓣膜术后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不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及严重的左心室功能或瓣膜功能障碍。手术经右胸
目的探讨采用肺动脉环缩术行功能性单心室合并非限制性肺血流第一期姑息治疗的早中期结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49例功能性单心室合并非限制性肺血流患者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接受肺动脉环缩术行第一期姑息治疗。男性29例,女性20例。初次干预时年龄5.6(11.5)个月[M(QR)],体重5.2(3.9)kg。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患者完成Glenn及Fontan手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导致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所引起的综合征,肝硬化是其最常见的原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门静脉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及侧支循环开放。而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众多临床表现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紧急,且病死率最高。为了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治流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脾及门静脉高压外科学组组织相关专家修订更新201
目的探讨卡波西样淋巴管瘤病(KLA)的临床症状、治疗干预措施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8例KLA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5例,女性3例,初诊年龄8个月至29岁,平均5.8岁。统计分析就诊资料及临床特点。结果病变部位均呈弥漫性分布,8例患者的肺部、纵隔均有不同程度的累及,其中3例累及盆腹腔器官,3例累及骨,1例同时累及骨和盆腹腔器官,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心脏手术后远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中期疗效,明确瓣叶补片扩大在三尖瓣成形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心脏术后远期重度或极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微创成形手术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2例,女性63例,年龄(53.6±12.4)岁(范围:15~75岁)。三尖瓣手术与前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为(16.0±7.3)年(范围:0.2~35.
期刊
目的探讨卷积神经网络在胃癌转移淋巴结病理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进展期胃癌接受根治性胃癌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124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前80例作为训练组,后44例作为测试组。训练组男性4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57.6岁;测试组男性2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9.2岁。利用训练组中21 352个带有癌区的图像区块和14 99
肺癌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局限于肺部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进行性恶化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IPF与肺癌的发病机制类似,IPF患者的肺癌患病率为一般人群的3.34倍。肺癌合并IPF患者行肺切除术后短期IPF急性加重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单纯肺癌患者,术后远期总体生存也较单纯肺癌患者更差。肺叶切除术仍是治疗该类患者的标准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