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资源 精准培育打造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坚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重点工程,注重市级统筹,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培育机制,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年来,共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257期,培训农民超过两万人次,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突出打造“三支队伍”,实现培育对象集群
  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以新型农业企业家为引领、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新型农技服务队伍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人才格局。一是打造新型农业企业家队伍。围绕新型农业企业家的特质,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改造为导向,以增强驾驭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为目标,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先后组织高级研修班18期,安排学员赴台湾等地考察学习,共培育现代农业领军人才1250人。二是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针对破解“谁来种地”的问题,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为目标,精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进行重点培养,全市已建立37930人的培育对象储备库,计划用四年时间进行轮训,目前已认定颁证新型职业农民1650名。三是打造新型农技服务队伍。结合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工作,突出提高农技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效能,从2014年开始,采取分类分批的方式,对全市1000多名农技服务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占农技服务人员总数的80%,有力促进了农技服务队伍结构的优化。目前,全市中高级职称基层农技人员占比已达35%。
  二、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实现培育资源集约
  充分发挥市级统筹作用,推动整合培育力量,集聚教学资源,有效破解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资金不足、师资缺乏等瓶颈问题。一是统筹培训力量。善用外力,与中国农大、浙江大学、台湾农协等专业培训机构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巧用内力,选聘省市专家教授担任老师,与100多名知名专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了300多人的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凝聚合力,将中国农大、湖南农大、隆平培训、市县农广校等12家培训机构纳入市级统筹范围,充分利用乡镇农技站(农科教中心、农校)、龙头企业、田间学校承办培训项目,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培训、整乡整村推进。二是统筹培训资源。加大项目资源统筹力度,去年市本级共投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914万元,区县(市)配套投入培育资金1350万元,带动乡镇、田间学校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培育资金850万元。加大行政资源统筹力度,整合部、省、市、县四级培训资源,统筹调度市直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对涉及农业部门的培训项目实行统一管理,提高了职业农民培育效率。三是统筹管理服务。加强培训班管理服务规范化建设,市级会同区县(市)重点办好示范班和实验班,对区县(市)培训班市级派人现场指导,严格把好“三关”,即开班前的“方案审定关”,开班期间的“监督管理关”,培训后的“考核验收关”,实现了全市培训标准和程序的基本统一。同时,积极创新培训管理,推行“白加黑”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夜间时段组织学员开展课堂教学、专家面对面、学员分享会、主题班会、理论考试等活动,让集中教学有效时间增加50%以上,课程增加40%以上,学员到课率提高15个百分点。
  三、突出搞好“三个对接”,实现培育目标精准
  指导各地因产制宜、因人制宜设置培训专业和课程,确保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够“学得到、带得走、用得上”。一是专业对接产业发展。在培训内容上更加聚焦产业发展前沿与实际,围绕长沙市农业主导产业设置培训课程,市级先后举办蔬菜带头人、稻田生态高效种养、生态农业等10多期产业专题示范培训班。二是课程对接岗位要求。按照加快农民职业化和农技服务人员专业化的发展导向,先后举办村级动物防疫员、花卉园艺工、蔬菜技术员等职业专题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农民和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三是人才对接市场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短板意识,围绕补齐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传统农民培训中的短板,重点培养的综合性农业人才,打造更加适合市场化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去年以来,全市结合实施“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每年开办3至4期农业电子商务专题班,帮助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快融入“互联网 ”浪潮,有效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
  四、突出推动“三个结合”,实现培育模式多元
  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有效提高了培训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让农民由过去“要我学”变为现在的“我要学”。一是统一办班与自主培训相结合。采取重点专题由市级统筹,市县共办;产业专题由市级示范,县级承办;特色专题由市级统筹,部门联办;职业培训由市县指导,乡镇农校、田间学校承办等多种模式办班,构建常态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机制,基本做到“月月有培训、周周有活动”。二是课程教学与田间实训相结合。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现场参观和田间教学,建立了“三个课堂”“四个基地”的现场教学模式。“三个课堂”即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四个基地”即农业企业、实训基地、田间学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同时,打破田间实训的地域限制,创新异地实训模式,2014年以来,市县共组织异地考察学习35批次,参加学员2100人。三是短期集训与常态管理相结合。注重加强学员长期跟踪管理,对所有学员建有信息数据库,创新“微信 ”管理模式,在全市组建了70多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级微信群、QQ群,邀请授课专家在微信群开设专栏,目前参与学员已达6000多人。先后成立“长沙市青年农业创业联合会”“长沙市现代青年农场主联盟”等组织,为新型职业农民相互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五、突出做实“三个到位”,实现培育机制长效
  坚持把落实好认定管理、跟踪服务、政策扶持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内容,避免了“一训了之”的现象。一是做到认定管理到位。制定《长沙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包括基本要求、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和教育培训6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分初、中、高三级进行认定,认定结果统一纳入全市职业农民培育数据库,形成了分级培育、分级认定、分级奖励扶持的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650名,全部颁发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二是做到跟踪服务到位。对所有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进行了建档立卡,作为后续管理服务和政策扶持的依据。开展“科技指导员联农户”活动,建立跟踪服务指导员制度,去年共组织665名科技指导员,指导服务新型职业农民6580人。开展农科教结合“四进基地”活动,推动科技指导员进基地、科技专家和专家工作站进基地、科技成果进基地、科技项目进基地,去年以来共组织科技专家进基地65场。大力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去年为2万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发送服务信息350万条。三是做到政策扶持到位。长沙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培养现代农业领军人才的通知》《关于印发〈长沙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在项目资金安排、土地流转、生产配套设施用地、融资贷款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予以政策扶持,各区县(市)也相应出台了配套扶持政策。通过精心培育、长效管理、大力扶持,让新型职业农民真正成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
其他文献
人物简介:葛红东,哈尔滨市阿城区天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哈尔滨天一生态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和哈尔滨市农民创业就业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8年,返乡创业生产粘豆包,2016年在天猫商城开通了“笨磨坊”品牌旗舰店。被评为黑龙江省农民创业之星、黑龙江省轻工业(食品)优秀企业家、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和哈尔滨市人大代表,被阿城农广校返聘为授课老师。曾荣获黑龙江省农民工创业创新标兵、黑龙
电视媒体是“空中课堂”中应用较早且效果明显的大众传媒,由于在制作、接收、使用等方面具有着相当广谱的特征,电视在远程教育,特别是中国农村远程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据《中国电视收视年鉴》统计,我国家庭电视机拥有率接近100%,因此,理论上,通过电视传播信息覆盖面是最广的;二是投入低,成本效益高。因为电视具有很高的普及率和使用率,无论是受众还是传播者都无需额外投资,节
近期,湖南衡陽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协会系湖南省首创。经过培育和认定,衡阳市建立了一支由4700余人组成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并逐渐成为衡阳市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生力军,4月,市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学员傅朝平、朱小保、罗艳云、符鹏、梁光寰、袁慧卿6人向衡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发起倡议,筹备成立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得到积极响应,并获市相关部门审查、批准。这将为推进衡阳市农业产业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需求,实现兵团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团场务农者的素质刻不容缓。随着兵团现代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基层农牧团场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本文以新疆兵团农广校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兵团职业农工培训经验和教育教学模式,为新时期农广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出新思路。  一、强化主体地位 创新体系建设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呈现出多
《鄉风文明—兴隆“诗”上庄》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特别是在乡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全面小康、衣食住行已经不成问题的现阶段,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有一个小村庄,以诗歌为媒,淳化乡风民风,开拓文化旅游产业,推动
近日,在辽宁喀左县农业农村局的小会议室里,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代表尤杖子乡农业站、林果站及50多位学员,将锦旗送到了喀左农广校负责人手中。  6月中旬,喀左农广校在尤杖子乡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5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无人机飞防技术讲解、手机应用、农业机械安全使用知识等。“理论 实践”的培训方式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覺得这种实地培训形式好、容易接受,实效显著、收获很大。
“咱村合作社开大会,入股的来年有分红,快来吧!”河南省夏邑县马头镇孙庄村雨馨苗木种植合作社在召开社員大会,合作社将孙庄村贫困户转为社员,每季度保本分红。“真开心,我们脱贫有盼头了!”贫困户们激动不已。  马头镇雨欣苗木种植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7月,说起该社的筹建,还得从河南省夏邑县孙庄村的孙萍说起。孙萍上学期间就酷爱种果树,2009年,她不顾家人反对,辞掉在上海比亚迪汽车公司的工作回到家乡,先后
人物简介:陈松海是山东省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的优秀代表,也是大户陈家村党委书记。他先后多次被授予“烟台市优秀共产党员”“烟台市农业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8年当选为山东省人大代表。眷恋乡村情,他用产业发展带领大户陈家人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融合谋振兴,他用产业融合,创新了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大户模式;成为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中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典范。  产业融合:探索乡村
栏目名称: 《田间示范秀》  栏目宗旨: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节目定位: 农业类真人秀节目  《田间示范秀》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求助农户,寻找乡土能人,破解生产难题,全程记录面对面、手把手、心贴心的帮扶现场。农业帮扶真人秀节目首秀隆重登场!  《蛙塘里的变奏曲》  栏目组接到农户朱兵养殖的青蛙出现大小不一和产量低问题的求助,在第一时间帮忙寻找到最近的乡土专家龚述涵,专家帮朱兵认真
《新零售时代的农产品仓储与物流》  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了快速发展,行业标准化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步推进。在广大农村,农产品仓储和物流领域的探路者们也在不停地摸索和创新,出现了很多鲜活的案例。本期节目的小康故事就为您介绍江苏省常州市罗溪果蔬专业合作社是如何在冷链仓储物流的帮助下,保证生鲜农产品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仓储与物流的技术发展可以将农产品的利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