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法律诊所教育探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2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社区法律诊所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不足。本文从社区法律诊所的发展历程入手,加入教学论作为研究主体,同时对其体系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探究。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对法律产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我国社区法律诊所的长久有效的建设。
  关键词 社区 法律诊所 教育
  作者简介:林镜兰,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讲师;王丽颖,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研究生; 杜国明,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095
  一、社区法律诊所教育的由来
  “社区”的概念最早是在一九四零年左右第一次被创建出来。而如今的法律诊所则是法律以社区的形式存在进而发展,这也是新时期法律发展中所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法律诊所是法律与社区的高度融合,也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一般情况下其基本概念是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老师的监督和指导,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参加各种法律相关活动。在美国,社区法律诊所是通过角色以及庭审等环节的模拟来让学生产生代入感,进而加深法律宣传和法律知识的实践程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和意识。
  二、中国社区法律诊所教育的现存问题
  (一)中国社区法律诊所教育在理论方面的欠缺
  由于西方国家步入法治社会的时期较长,法律诊所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缺乏相关性经验。当前阶段的社区法律诊所教育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地域在理论上自成体系,造成社区法律诊所的建设困难。目前为止有很大范围内的大学已经开始支持和搭建社区法律振作的建设,但由于相关理论的匮乏让很多大学有心无力,进度极慢。在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社区法律诊所的讨论和研究还只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真正有实践意义的论文和研究凤毛麟角,在相关著作上也远远少于其他行业。同时社会上对于社区法律诊所的关注度不够高,也给相关理论的完善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二)中国社区法律诊所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社区法律诊所教育没有实际操作的研究。由于在理论阶段的不健全和不完善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和考验。社区法律诊所的意义经常在实际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制约,在法律与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中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和费解。案件相关人员若是有不配合和不信任的举措很容易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正常生活。对于此类情况要加以注意,重点防治。
  三、中国社区法律诊所教育的体系建构
  (一)社区法律诊所教育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社区法律诊所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水平层次,通过理论阶段与实践阶段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地让学生积累大量的操作经验,从而可以在较为复杂的法律案件中迅速凝练出重点。正确掌握案件的核心内容是根据事实作出合理判断的最为有效的方式。
  2.培养法律职业道德
  法律职业道德既包括法律人基本的职业操守,又包括隐含了道德追求的法律意识,要学会通过法律的角度去评判社会以及相关性事物。要遵循法律之上的原则,一切以法为要务。
  3.训练基本的法律实务技能
  法律从事人员和法律相关人员在参与法律活动时都对于自身的法律水平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要求,法律水平的主观表现就是能够准确的“说”和“写”。现如今我国相当数量的高校法学院在这一环节上的重视程度不够,社区法律诊所就是旨在通过各种模拟方式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减少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程度增强其独立性,不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考能力。
  (二)社区法律诊所教育的基本结构
  社区法律诊所教育的基本结构是该教育体系设计的重点所在,其内容包括诊所学生的选择、教师的配备、诊所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课时和学分控制等。
  1.社区法律诊所教育的学生选择
  社区法律诊所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有着很大差异。在以往的法律教学当中,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无法给学生带来最为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而社区法律诊所对于以往学生根据老师教导解决案件的方式有所改变,增加了社会调研、法律咨询等多种新型内容,同时还给予了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对于社区法律诊所中社区服务等环节的内容确立和进度安排通通由学生自行商议,也可以参照老师的建议进行调整。现阶段的法律诊所,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要,所以各个学院可以通过不同的标准让学生自行选择,这些标准一般包括“学习成绩、实践能力、意识品质、综合素质、个人经历等方面”。
  2.社区法律诊所教育的教师配备
  社区法律诊所教育中,有很多方式可以获取到教师资源。自己的老师,特别是有过相关法律工作经验或者从事法律研究的老师是重点争取对象,他们不仅拥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水平,对于我国法律体系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在指导学生时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具体情况衡量标准。另外,为了弥补教师资源的不足社区法律诊所还可以外聘法官、检察官或其他法律从业人员进行讲座。这些法律相关人员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现阶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同时能够根据丰富经验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还可以聘请职业律师作为社区法律诊所的讲师,从某种程度而言,社区法律诊所的另一核心任务就是培育出优秀的律师人才。
  3.社区法律诊所教育的教学内容
  法律诊所是根据教学目的来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笔者所建构的社区法律诊所在于立足社区,主要是在提供众多实践机会的情况下对于学生思维方式和实践水平的培育。由于我国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异和不同,在社区上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农村的社区法律诊所更多的关注土地分割、财产转移、村民选举、家庭纠纷等方面的问题。而城市社区的重点问题往往来自于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因此城市社区法律诊所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居民人身权利、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问题。
  4.社区法律診所教育的课程结构、课时和学分控制
  农村社区法律诊所和城市社区法律诊所的课程结构早课程设计和内容上基本一致,都包括课程准备、课堂讨论、主题确定、进程安排、法律实践、理论研究、普遍规则形成等步骤。社区法律诊所采用学分制,通过学分与课时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当然,课程安排的核心目的还是让师生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实践活动的设置上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实际进行安排,而学分确定幅度为一个学分。
  参考文献:
  [1]陈中泽.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特点与借鉴.交通高校研究.2002(2).
  [2]甄贞.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法律出版社.2002.
  [3]杨欣欣.法律教育与诊所式教学方法.法律出版社.2012.
  [4]梁治平.梁治平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王康.中国社区法律诊所教育之建构.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
其他文献
房屋建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新时期人们对房屋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很多房屋建筑应用年限较长,在众多因素影响下结构性能发生了较大程
本文将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归纳为土地、金融、税收三大政策,深刻剖析了近年来我国出台的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最后本文分别预测了未来
年饭篇rn1949年 炸面充肉包饺子,老北京爱我没商量.rn五十年代 有肉赛过活神仙,猪啊牛啊老百姓也要有福享.rn六十年代 解个嘴馋想过年,人民公社里流行大锅饭.
本文从当代科学发展与道德衰落相伴而生的现象入手,阐释了中西哲学的异同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路径,指出中西哲学的经典范式是相通的。一方面。孔子的言论是由其弟子记录的,而苏
供电安全一直是关乎民众生命安全的大事,用电安全不仅影响用户的自身安全,对于相关的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也具有较大影响,在当前医院的用电管理中,加强用电管理,提升用电安全,
2010年1月21日,安庆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会议将迎江区代表团游桂林等16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强菱湖风景区水源保护的议案”确定为议案.此后至今,由于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与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12月8日下午举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签约仪式.
短信,作为日常联络、节日祝福、沟通感情的一种载体,已经越来越为人们熟知,短短几十个字,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其很简单.
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都对高校党务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促使高校不断拓宽提高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途径和渠道.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