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因缺氧所致红细胞增多的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用华法林治疗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wa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规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治疗是否可延缓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展成为肺心病患者。方法:实验组40个患者接受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案和华法林治疗,对照组30个患者仅接受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治疗5年后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36/40=90%,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21/30=70%,ρ<0.05,两者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有助于延缓发展成为肺心病。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华法林;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2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状态,通常呈进行性加重。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疾病,居主要致死性疾病的第4位,在未来的几十年内,COP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还将进一步增加。由于COPD患病率高、反复出现病情加重、病程呈持续进展,该病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巨大[1]。
  本研究探討在规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治疗是否可延缓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展成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01~2004年共有70个患者纳入本试验。参加本实验患者为长期在我院就诊,且均为在我院首次诊断为中度COPD患者。实验组COPD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1.5岁。对照组选择COPD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岁。均没有其他疾病。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患者有吸烟史、慢性咳嗽咳痰、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影像学特征、肺功能检查时FEV1/FVC<70%及50%≤FEV1<80%、血常规检查示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心脏彩超检查示无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且排除了其他疾病。参加实验患者必须符合上述所有条件。每个患者都接受认真的病史询问,仔细的体查、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研究被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本实验的所有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研究设计和试验终点实验组40个患者接受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戒烟、家庭氧疗、使用化痰药、吸入舒利迭)和华法林(口服剂量根据INR值来调整,INR控制在1.5~2.0)。对照组30个患者仅接受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案。具体用药种类和剂量由主管医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每个患者参加实验后每间隔3个月接受体检和心脏超声检查(检查肺动脉压力和心脏各腔室大小测定)。参加实验的患者随访5年后结束实验。
  1.3疗效判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本实验后,如随访5年,仍未发展成为肺心病,定为治疗有效,如发展成为肺心病则认定为治疗无效。
  2结果
  实验组(n=40)随访5年,在观察期间内有4人发展成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n=30)随访5年,在观察期间内有9人发展成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内均无人死亡和接受心肺移植。数据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方法统计,结果为χ2=4.534,p=0.03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华法林治疗可能能延缓中度COPD患者发展成为肺源性心脏病。两组间的四格表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间的四格表资料
   有效 无效 合计
  实验组(n=40) 36 4 40
  对照组(n=30) 21 9 30
  合计 57 13 70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和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一般为进行性,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可能有部分可逆性。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粘液分泌增加、用力时呼吸困难及偶发的喘息。其特征性表现为进行性呼气流量减少,大部分患者存在肺过度充气。目前认为COPD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调;氧化/抗氧化失衡;炎症失控。三种机制相互影响,共同参与COPD的发病[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①长期慢性缺氧使肺小动脉痉挛、收缩、硬化,肺动脉压升高。②肺毛细血管网受破坏,肺循环阻力升高。③红细胞由于缺氧代偿性增生,红细胞容积增高,导致全血粘稠度增高,高凝状态,微血栓形成,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肺心病心力衰竭是以右心受累为主,均合并有同程度左心损害的心脏病[3]。
  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作用,致使凝血因子的羧化作用产生障碍,导致凝血因子失去活性,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本研究显示: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中度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用华法林抗凝,可以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使肺通气血流比例均衡,改善患者肺气体交换效率,改善低氧血症,降低因低氧血症引起的肺小动脉收缩导致的肺动脉高压的可能,从而有延缓患者发展成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可能。但本研究样本含量偏少,还需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参考文献
  [1] 张珍祥,张惠兰.慢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定义及治疗[J].实用医学和进修杂志,2009,37(3):129-130.
  [2] 张劲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9,37(3):135-136.
  [3] 裴建军.低分子肝素钙与多巴酚丁胺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J].临床医学,2009,29(8):41-42.
其他文献
1 对母体的影响    1.1 胎膜早破  由于胎儿头径过大,造成相对应性头盆不称,先露不能很好的衔接于骨盆入口。胎膜受力不均,而致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可增加宫内感染及产褥感染机会。
近年来,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不斷提高,甲状腺肿块在外科的就诊率明显提高,目前手术仍是治疗甲状腺肿块的重要手段,而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也是学者们争论较多的问题.笔者对我科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共75例甲状腺肿块手术方式进行回顾,目的是能够较好地掌握各类甲状腺手术方式的适应证,为以后甲状腺手术方式的选择做出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美洛昔康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我们采用美洛昔康片治疗的4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患者显效43例,显效率87.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结论:美洛昔康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美洛昔康片;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1.2【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头孢唑肟钠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在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3年间选5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头孢唑肟钠治疗,B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25例患者有效例数为24例(96.00%),B组患者有效例数18例(72.00%)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替代疗法之一,但长期的透析治疗过程,患者要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做好护理工作对解除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有较大的意义。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其理念就是关注、关心患者个性及需求,尽可能人道地满足患者身体、心理和社会的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根据这一模式,我们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引入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让人文关怀护理贯穿血液透析治疗全过程,让患者愉快地接受治疗,减轻疼痛
目前在我国普遍存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等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或持续感染的情况下。如果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不到位.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一种
腰椎间盘脱出症、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骨质增生,是理疗常见病,多发病。以往理疗是采用单纯中频电治疗,有一定疗效,为探索更佳疗效,我们自1997年4月~1998年4月,采用中药中频电及场效应组合一体,即:中药透热多功能治疗仪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江蘇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007)    【摘要】目的:研制凝胶骨架型氯氮平缓释片,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K15M)为骨架材料,采用干法制粒,制备了氯氮平缓释片。体外释放度试验研究了缓释片的释药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其释药速度受HPMC的用量、型号及片剂比表面积的影响。结论:氯氮平缓释片可以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释药环境连续12 h释药。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