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碳与生物多样性若干问题评述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ong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支撑,与气候变化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气候危机的本质就是生物多样性危机。为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加速性破坏影响,减碳是这个阶段必经之路。该文在系统梳理了减碳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与减碳之间彼此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减少CO2的排放可通过采取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措施来实现;同时,还可以发掘生态系统固碳的潜力来减少CO2在大气中的含量。控制在大气中CO2的含量可以缓解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积极作用。同时林业碳汇固碳在植树造林方面与生物多样性之间也存在联系,亦即在人工造林时生物多样性植物将比树木单栽培隔离更多的碳,存在碳生物多样性的权衡。
其他文献
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全无机钙钛矿薄膜有望构建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但是,窄带隙无机钙钛矿的室温相不稳定以及界面电荷的非辐射复合限制了高效稳定无机PSC的发展。通过对无机钙钛矿前驱体的组分调控,发现铕可以进入到钙钛矿晶格中,从而显著提高其相稳定性,在最大功率点以及100 mW·cm-2的连续光照370小时后,该器件仍可保留93%的初始效率[1]。而钡离子无法进入无机钙钛矿晶格,而是引起混合卤素偏析,
会议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之际,学校教育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应积极开发“四史”教育课程,以“四史”教育为主旋律,充分整合各学科教育资源,开展多种体验式活动,做到全方位、多角度让初中生知晓历史、尊重历史、敬畏历史,让红色基因融入初中课堂,根植青少年内心,引领青少年成长,从而增强他们爱国、爱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021年7月郑州地铁5号线因涝水冲毁五龙口停车场挡水围墙、灌入地铁隧道,郑州地铁处置不力,造成14人死亡安全生产事故。为认真汲取郑州地铁淹水事故教训,本文结合地铁行业特点,从防汛风险研判、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为重点,并提出措施建议。
期刊
随着融媒体技术发展,民生类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着创新和挑战。对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脉络梳理及横纵向对比分析,发现存在着内容同质化明显、商业化行为偏多、理念机制固化等困境。如何在融媒体背景下适应新的传播格局,重焕生机。从理念机制、人才技术、内容设置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不断提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大观念是学科发挥育人作用最具有价值的知识内容,能够体现学科本身所蕴含的观点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而单元整体教学是将大观念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应用至教学情境当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方式。因此在大观念视角下开展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还能够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作用。
“四史”学习教育要求将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与学生未来成长的方向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使命与担当。初中阶段开展“四史”教育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培养具有正确历史观的新时代青年。为增强初中生“四史”学习教育实效,应注重打造优质内容、优化育人过程、完善保障机制。
降低硅表面反射率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对硅表面进行绒化处理,从而在表面产生微米级的金字塔,在四分之一波长设计一个电介质层以进一步减少反射,但只对特定的波长进行优化。另一种方法是在硅表面制作纳米结构(被称为黑硅),可以实现比单层或多层抗反射涂层更宽的接受角度的宽带抗反射。尽管黑硅具有低表面反射的优势,但它的大表面积、尖锐的针状结构增加了表面钝化的困难,这些纳米结构顶端的光生载流子在被收集到结点之前会重新结
山地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态,一般具有地形地貌复杂、地势高差大、建筑布局随地形起伏、施工作业场地狭窄及标高众多等重难点,导致施工组织难度大。该文根据重庆某滨江山地干部学院的工程实际,利用BIM+GIS技术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仿真等特性,将BIM+GIS技术应用于山地建筑施工组织管理,以达到精细化施工管理、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目标。并针对BIM+GIS技术在山地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实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双减”政策是在新形势下针对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现状所提出的新型教育政策,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好地提高教学的多元性。科学开展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有助于全面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分析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多样化的措施,并分析目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
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重视环境工程建设,重视碳减排与污染防治工作。系统性地分析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作用,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碳减排与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和思路,并提出对应的重点政策措施建议,以期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