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在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变化的同时,也充分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应用。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教信系本科生优秀作品资源库”为例,介绍了新时代背景下用于反哺教学的学生作品资源库的建设模式,并就其教育原则及教育意义做出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反哺教学;本科生;作品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2-0095-04
● 本科生优秀作品资源库的建设背景
在当今高校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学习通病——选课前对课程内容感到迷茫,只简单地以课程名作为选择依据;在学习中觉得一些知识点难以理解,理论枯燥且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案例;课堂学习结束后,认为作业与课堂知识点连接得并不紧密而不重视作业的完成;在参加科研竞赛等活动时,设计项目无从下手,作品中易出现常见问题。
对于教师而言,由于学生经常变化,所以他们难以及时得到合理的教学情况反馈。另外,在教育技术学这个领域中,部分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的理论性知识过于繁琐枯燥,常出现与时代快速发展的现状脱节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效,我们迫切需要建设作品资源库。因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主动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研究型学习和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1]
● 本科生优秀作品资源库的结构形式
笔者所在团队在充分研究了其他类型的资源案例库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用于反哺教学的新型学生作品案例库。下面,笔者以“华东师范大学教信系本科生优秀作品资源库”为例,进行项目的总体介绍。该资源库由网站、电子书以及HTML5新媒体平台三个部分组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网站
作为作品资源库的主体部分,网站是最主要的建设板块。
(1)网站功能
第一,提供丰富的作品素材,辅助课程教学。
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看到优秀作业、优秀项目、创客等板块的案例作品,这些作品均来源于上过这门课或者参与过这类比赛的学生的优秀成果。这些作品不仅能给教师提供课堂上生动活泼的案例,还能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的拓展资源,帮助他们学习。
第二,提供作品的点评和作者自述,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点评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优缺点,同时更好地建立起教学内容和具体实践作品之间的联系;在作者自述板块中,学生可以实现与作者的零距离沟通,了解到作者的创作构思以及心得体会等。
除了摄影类、平面设计类、教学环境设计等设计类静态作品以外,网站、教学软件、教育游戏、电子书、新媒体/HTML5等开发类作品,以及教学视频、剧情类、纪录片类等影视类作品全部采用了视频化的形式进行展示。视频以简约、大气的便贴条的方式,将教师点评准确地与作品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的应用,更好地把握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第三,支持作品的下载和上传,实现可持续学习和资源的持续更新。
学生可以下载展示出来的优秀作品,在空余时间或者离线状态下实现网站支持可持续学习的功能。
作品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如果只依靠教师或者网站建设者在学生中进行大范围地统一征集稿件这种单一的运行模式,那么网站很难跟上作品更新的速度,容易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淘汰。因此,网站支持作品的上传功能,能方便学生自行上传文件,实现资源的持续更新。
第四,提供网站的管理能力。
虽然作品能上传,但这并不意味着上传的作品可以直接发布出来。它需要经过管理员的筛选,才能最终发布出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第五,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信息时代更强调的是一种协作学习的概念。因此,网站具备的互动讨论区板块,能让学生通过参与评论互动或浏览他人的观点进行协作学习,体现“Ideas worth sharing”的主题。
(2)网站的设计原则
第一,科学实用原则。
作品资源库的建设必须符合教育的规律,面向实际的教学运用,达到“能学”“辅教”的目标,满足学习者和教学者两类对象的双重需要。[2]
第二,共建共享原则。
作品资源库是为师生共同开放的合作平台,建设网站、后期的资源共享等环节,都需要双方共同参与。
第三,简洁明了原则。
教学类网站主要是为教学服务,因此设计制作时应以教学为中心,版面结构、颜色、字体要简洁明了,网站导航要清晰明确,Logo等指示性的图形含义要前后保持一致,整个网站的页面风格统一。[3]
2.电子书
电子书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将作品下载到电脑上,即使处于离线状态,依然可以展现出作品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电子书的便捷化不仅能方便对作品的研究和使用,还能弥补网站必须在线使用的不足。
另外,除了具有传统出版物的功能之外,电子书还可以插入大量图片和动画,与文字内容交相辉映,生动形象地展现主题思想,加强内容表现力和感染力。[4]同时,电子书中的视频展示部分,时长均缩短到2分钟左右,比网站上的视频更加简短、精练,更具备针对性。
3.HTML5新媒体平台的开发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悄然而生,这就是移动教育。它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笔者所在团队还开发了HTML5新媒体模式下的作品展示方式。基于HTML5標准的移动教育平台不仅能解决音频、视频在播放时需要插件的问题,还能提供大容量的离线存储方式,解决各种文件回看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5]
关键词:反哺教学;本科生;作品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2-0095-04
● 本科生优秀作品资源库的建设背景
在当今高校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学习通病——选课前对课程内容感到迷茫,只简单地以课程名作为选择依据;在学习中觉得一些知识点难以理解,理论枯燥且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案例;课堂学习结束后,认为作业与课堂知识点连接得并不紧密而不重视作业的完成;在参加科研竞赛等活动时,设计项目无从下手,作品中易出现常见问题。
对于教师而言,由于学生经常变化,所以他们难以及时得到合理的教学情况反馈。另外,在教育技术学这个领域中,部分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的理论性知识过于繁琐枯燥,常出现与时代快速发展的现状脱节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效,我们迫切需要建设作品资源库。因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主动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研究型学习和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1]
● 本科生优秀作品资源库的结构形式
笔者所在团队在充分研究了其他类型的资源案例库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用于反哺教学的新型学生作品案例库。下面,笔者以“华东师范大学教信系本科生优秀作品资源库”为例,进行项目的总体介绍。该资源库由网站、电子书以及HTML5新媒体平台三个部分组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网站
作为作品资源库的主体部分,网站是最主要的建设板块。
(1)网站功能
第一,提供丰富的作品素材,辅助课程教学。
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看到优秀作业、优秀项目、创客等板块的案例作品,这些作品均来源于上过这门课或者参与过这类比赛的学生的优秀成果。这些作品不仅能给教师提供课堂上生动活泼的案例,还能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的拓展资源,帮助他们学习。
第二,提供作品的点评和作者自述,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点评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优缺点,同时更好地建立起教学内容和具体实践作品之间的联系;在作者自述板块中,学生可以实现与作者的零距离沟通,了解到作者的创作构思以及心得体会等。
除了摄影类、平面设计类、教学环境设计等设计类静态作品以外,网站、教学软件、教育游戏、电子书、新媒体/HTML5等开发类作品,以及教学视频、剧情类、纪录片类等影视类作品全部采用了视频化的形式进行展示。视频以简约、大气的便贴条的方式,将教师点评准确地与作品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的应用,更好地把握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第三,支持作品的下载和上传,实现可持续学习和资源的持续更新。
学生可以下载展示出来的优秀作品,在空余时间或者离线状态下实现网站支持可持续学习的功能。
作品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如果只依靠教师或者网站建设者在学生中进行大范围地统一征集稿件这种单一的运行模式,那么网站很难跟上作品更新的速度,容易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淘汰。因此,网站支持作品的上传功能,能方便学生自行上传文件,实现资源的持续更新。
第四,提供网站的管理能力。
虽然作品能上传,但这并不意味着上传的作品可以直接发布出来。它需要经过管理员的筛选,才能最终发布出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第五,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
信息时代更强调的是一种协作学习的概念。因此,网站具备的互动讨论区板块,能让学生通过参与评论互动或浏览他人的观点进行协作学习,体现“Ideas worth sharing”的主题。
(2)网站的设计原则
第一,科学实用原则。
作品资源库的建设必须符合教育的规律,面向实际的教学运用,达到“能学”“辅教”的目标,满足学习者和教学者两类对象的双重需要。[2]
第二,共建共享原则。
作品资源库是为师生共同开放的合作平台,建设网站、后期的资源共享等环节,都需要双方共同参与。
第三,简洁明了原则。
教学类网站主要是为教学服务,因此设计制作时应以教学为中心,版面结构、颜色、字体要简洁明了,网站导航要清晰明确,Logo等指示性的图形含义要前后保持一致,整个网站的页面风格统一。[3]
2.电子书
电子书的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将作品下载到电脑上,即使处于离线状态,依然可以展现出作品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电子书的便捷化不仅能方便对作品的研究和使用,还能弥补网站必须在线使用的不足。
另外,除了具有传统出版物的功能之外,电子书还可以插入大量图片和动画,与文字内容交相辉映,生动形象地展现主题思想,加强内容表现力和感染力。[4]同时,电子书中的视频展示部分,时长均缩短到2分钟左右,比网站上的视频更加简短、精练,更具备针对性。
3.HTML5新媒体平台的开发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悄然而生,这就是移动教育。它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笔者所在团队还开发了HTML5新媒体模式下的作品展示方式。基于HTML5標准的移动教育平台不仅能解决音频、视频在播放时需要插件的问题,还能提供大容量的离线存储方式,解决各种文件回看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