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后壁”的精神探险——康有为、章太炎与近代知识层的代际心态转换

来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近代文化、文学的发生,不能不从康有为、章太炎这两个开山人物说起,但要理清其起点和来源,有必要对他们的思想、人格成长过程做一综合性的考察,揭示其与上一代和下一代人物相比所发生的代际心态变化。中国文学、文化的古今之变主要是通过三个“历史社会世代”完成的,康有为和章太炎属于第二世代;康有为出现的意义首先在于他对现代强势的西方予以了独特的、积极的回应,他的应对之道就是将公理至上和儒学宗教化结合在一起,成立孔教会,建立起新的政教合一的信仰,从而表现为文化建构主义倾向。而章太炎则依托佛教唯识宗和庄子齐物论,质疑一
其他文献
本文重新解析了素描的概念和素描作为美术基础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并结合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探索了素描教学的作用及其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本,创建一流的学生工作必须做到:工作思路清晰,管理理念先进,管理机制一流,管理队伍一流,学生质量一流.